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祖父齐白石,出身穷苦,少年时曾掘野菜以干牛粪煨食,甚至家里久无炊烟升起也是常事。但是由于他自强,并好学与勤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攀登到了诗、书、画、印的东方艺术高峰。这一切首先缘于他对古圣先贤成就恭恭敬敬地认真学习与继承,而后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寻求自己的艺术定位。谨让我摘录并借用当代诸贤评论我祖父齐白石的著述,作为我对我祖父齐白石的纪念。  相似文献   

2.
丰绍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说,齐白石当年自称:诗第一,字第二,印第三,画第四。此说影响殊远,几成定论。陈子展对此说却不以为然,也不顾及白石老人的面子,直言相陈:齐先生的画比他的字、诗、印的水平都要高,是占第一位的,他之所以把画排在最后,是有意以画来提高其诗、其字、其印。陈子展先生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白石老人怒不可遏,指责陈子展瞧不起他。不过,待风波过后,纯真如孩童的白石老人精选了上等田黄刻印赠送给陈子  相似文献   

3.
艺术大师徐悲鸿不仅在油画、国画领域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鉴赏家和收藏家。人们大多知其为画家,而对他的鉴赏功力和诸多国宝的收藏却知之甚少。徐悲鸿以毕生心血收藏了许多国宝级古代书画,这首先得力于他的鉴赏功力,其次归功于他的拗脾气,凡他看上的藏品,不“磨”到手是决不肯善罢干休的。我父亲学鉴赏的老师张效彬先生,在鉴赏收藏界名气很大,所收藏的碑帖、古砚、字画精品极多。1949年,徐悲鸿慕名拜访,老人请他观看了珍藏的董其昌自题画像册页。当时徐悲鸿赏玩之后“惊其神妙”而爱不释手。告辞之后,竟一直“辄萦梦寐”。…  相似文献   

4.
正齐白石先生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生涯中,凭借自学搏击艺海,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尤其是在花甲之年,以超凡的进取精神和坚强毅力,并以"不厌声名到老低"的恒心,衰年变法,开宗立派,在中国绘画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在白石老人的儿辈中,能够在诗、书、画、印全面继承齐白石艺术的,当属我的老师齐良迟先生。  相似文献   

5.
曹世钦是我的老领导和老师。他诗歌和散文写得漂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上中学的时候,便读过他发表在报刊上的诗歌,他在书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我家客厅墙上新挂上了老曹赠我的一幅画儿。画面上是三组花儿,中间是一个长颈玻璃花瓶里插的菊花、梅花;右侧一个花架上摆放的是花盆里盛开的兰花;左侧一个凳子上摆放的是一个水仙盆,里边有一簇盛开的水仙花。他在画的右上角题写了这幅画的题目和作画时间及作者:"天趣盎然甲戌菊月世钦"。"甲戌秋月"即1994年的秋天。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     
国际大师梵高的一幅画《向日葵》,卖出了一千多万美金,创造了拍卖世界的奇迹,这也是在当时世界拍卖史上拍出的最昂贵的画。这件事发生在前几年欧州的一个拍卖会上,它同时也创造了书画胜过珠宝的拍价奇迹。梵高的这幅向日葵,我看过照片,是一幅油画,画得很精彩。画上突出的是向日葵,有一种雕塑感,像活的一样,它又比活的更加凝练,着色大胆、泼辣、浓烈,是画中珍品,难怪拍出那么高的价格。我想在这一千多万美金  相似文献   

7.
不惊慌的雨     
他是美院的高材生,在公园里,他要完成一个人物写生,他需要一个模特。他问了几个人,却无人应。迷信的人说,把一张美丽的脸画到画布上,画得越惟妙惟肖,那个人被抽走的魂魄就越多。他想,难道这些人都是迷信的吗?直到她的出现。她坐在那里,本身就优雅得如一幅画。他的请求,她大方地同意了。"请保持这个姿势",他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在画布上迅速地画了起来。天公却不作美,有些要下雨的意思。而他还没有画完,一滴雨便落到她的脸上,她却一  相似文献   

8.
我画牡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花儿的人来了一茬又一茬,画花儿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来过的走了,走了的又来了,花儿迎来送往,她看过了各种形态的人。人有需花无求,她明白的只是奉献。从学画牡丹,到能画出自家面目的牡丹花儿,这一走便是四十多年。我从喜好王雪涛画的牡丹到上追齐白石、吴昌硕、任伯年、赵之谦、恽南田再到徐渭、陈淳,直追至王渊和徐熙所画的牡丹,看多了画多了,自然总结出了自己对牡丹的理解与画法。多年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画牡丹的高手只有徐渭、齐白石才是真正写出了牡丹的精神来的。他们笔下的牡丹已到了得意忘形之境,难得难得。  相似文献   

9.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现代书画家、金石家,在画坛颇具盛誉。齐白石还是位老寿星,一生心宽体健,近百岁才过世,这是与 他长年恪守“七戒”养生之道分不开的。   一戒酒。齐老经常要参加酒宴,可他每次赴宴时都说:“谢谢,我不会用酒。”谢绝饮酒。   二戒烟。齐老一生不吸烟,家中也不备烟,友人来访以清茶相待。   三戒狂喜。齐老的书画大都作为珍品,即使入选国际画展,他也能平静对待,以防乐极生悲。   四戒悲愤。齐老一生豁达开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一时得失而悲愤恼怒。 五戒空思。齐老除作画构思外,从不空思幻想。 …  相似文献   

10.
正陈硕石先生是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理事,知名画家,他的画作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及美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级机构收藏。陈硕石先生是擅画花鸟的国画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有幸结识陈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陈硕石先生的交往多了。他的渊博学识、艺术造诣、创作阅历让我大受启发。在文化熏陶中我开阔视野,感悟人生。记得那是2004年冬季的一天,久居城里的陈老想到我郊区的居室来看看。这真是我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瞬间,发生在大二的课堂上。她与邻座的他聊得十分投机。他知道她是武汉人,快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以后到武汉去玩,去找你,好不好?”她说:“当然好。”顺手撕下一张笔记纸,草草画张地图给他。第二个瞬间,是在毕业的火车站。歌着、哭着、挥着手,送走一个又一个同学,最后的站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北方的后半夜,6月也是凉的,星都快黑的时分,他突然说:“你知道吗?我一直爱着你。”她惊愕地抬头,看见他的脸,霎时间恍然明白了,何以那些看见他的日子,连阳光也格外炽热。她几乎要狂呼:“我也是呀!”但火车呼啸而来…  相似文献   

12.
田野 《新青年》2013,(2):55
他是南方一所大学的在校学生,出生于湖南湘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里。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上街。朋友拿了一张自己画的画,到字画装裱店装裱。那是一张很一般的画,说实在,就连他这个"门外汉"也看不上眼。可是,当那张画装裱以后,效果就不一样了。高档的材质和工艺巧妙地衬托出了  相似文献   

13.
团团画画     
正团团是我外孙子的乳名。团团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团团2岁半时,他妈妈给他买回一个写字板。那板有专用的笔和板擦,不管画上、写上什么,只要从这头往那头一拉,便一切全无,就像什么都没沾过的一样。一次,团团妈妈用一些抽象的词汇告诉团团用画表示出来,团团还真的有点感觉。比如,他妈妈说画个春天,团团就画出几条线,并且解释说:柳条。他妈妈说夏天,团团就画出一个大圆圈,圆圈周围再点上一些  相似文献   

14.
在台北的蒋碧微,与子女只能在照片上见面了。 徐伯阳说:“把我们儿女的情况,告诉我母亲的,是我父亲朋友沈宜甲先生。还是在1927年4月,我母亲发现她怀孕了.我父亲当时在新加坡卖画,我母亲决定回国内生孩子,她把六、七大箱书画交给航空运输公司,直接运到国内来。她一个人从巴黎搬家,沈宜甲帮了很多忙。临走的时候,我母亲很感激他,没什么好东西给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孩子生下来认你做干爹。1976年沈宜甲回来探亲时找到我,就跟我讲起这段事。我们还一起在我父亲的墓前照了相,他把这张照片辗转到我母亲手里。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画坛巨擘、一代丹青宗师齐白石(齐璜1864~1957)字渭青,号兰亭白石、白石山翁、老萍、寄萍堂老人、三百石富翁等等。他出生在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27岁前为家乡雕花杠之木匠艺人;工匠之余偶获老书《芥子园》,以此为首师,开始画些花鸟鱼虫和简单的线条人物描绘,在家乡也曾拜湖湘名儒胡沁园、陈少蕃、王湘绮等先生为师,这些先辈也都可称民国时的绘画大家。包括他的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2003,(7)
细雨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将要升入高中的学生,但我是重读生。本来,对我来说,能我为什上高中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可是,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之下,我对一切充满了希望。他是我来这个复读班认识的第一个同学,当时我和他一起从走廊走进教室,这样,我们认识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比我好,后来他成了我的前桌,他就一直在学习上帮助我。可是,以后老师把他调到了第一排,而我,在原来的座位上又退后了一排,本来就看不清黑板的我,现在更看不清了。因为座位离得远了,他对我的帮助比以前少多了。最糟糕的是,每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堆密…  相似文献   

17.
一2004年冬的一场大雪,给古老的北京带来一片洁白。我如约前往拜访一位著名画家,没想到,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文楼也去拜访,我们由此而相识,真是意外的收获。文楼出生于台湾,在台湾读完大学,如今是香港著名雕塑家,他曾协助徐悲鸿纪念馆在香港举办画展。他与徐悲鸿未曾谋面,却与徐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宫泽贤治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英年早逝的宫泽贤治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童话文学也迥异于当时儿童文学的主流作家们。本文论述了宫泽贤治独特的童话创作观念,艺术上独创的故事性、小说式的展开方法以及思想主体上具有宗教色彩的求道性,以期阐释其童话文学传世的因由。  相似文献   

19.
我对白烨树的喜爱与钟情是由来已久的。早在60年代,我在小兴安岭上开山修路时,我就认识了娴静秀美的白烨树。二十多年后,我参加承德“林海笔会”,在塞罕林场晨练时,我又喜逢白烨村。当时,我眼里的小白烨树很美,她身着霞光的抚慰,正挺直腰肢,舒展臂膀,停停秀立,露出了少女般恬静、妩媚的姿影。之后,虽然没有再见到白烨树,可是读书时也不断与白烨树见面。读俄国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的传记,他写道,他在普寥斯写生时,月夜登上大教堂山,围着月亮笼罩下的小白烨树林荫道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第二天他就画出了那片被蓝色月光浸浴…  相似文献   

20.
他选择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的职务 1955年5月,组织上征求孔从洲对调动工作的意见。去向有两处:一个是到成都军区工作;另一个是到高级炮校任校长。鉴于我军当时急需炮兵指挥人才,他毅然放弃了有着优厚条件的成都军区工作,选择了担任高级炮兵学校校长一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