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1.目的地知名度的提高韩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其知名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第一,通过媒体对世界杯的报道,韩国旅游信息也通过这一渠道到达潜在旅游市场,提高了韩国在这些市场上的知名度;第二,通过韩国旅游机构的专门海外促销团、说明会、举办“韩国之夜”活动以及通过媒体播放韩国旅游广告等形式提高了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仲寒 《当代韩国》2006,(3):58-61
韩国作为一个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国家,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国际游客,力争成为亚洲旅游中心国家。近几十年来,韩国由一个旅游资源不甚丰富,国土面积仅9万多平方公里,过去旅游知名度不高,旅游的软硬件设施也较落后的国家,到如今旅游接待海外游客数量近600万人次,韩国的旅游观光业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韩国旅游业是如何实现这一跨越的?本文试对韩国发展旅游的成功经验做一介绍。首先,韩国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产业,着力在树立和维护形象上做文章,努力营造吸引游客的旅游环境。韩国政府认识到,提高国民素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国…  相似文献   

3.
莫言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受到韩国文学界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热情高涨,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当代作品,莫言的中长篇小说几乎全都被翻译过来了。在莫言小说的传播过程中,媒体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莫言获奖之后,韩国媒体积极报道,使他在韩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韩国文学批评界较早关注莫言,21世纪后产生了不少具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莫言的小说富有地域特色,在普通读者中的知名度并不高,在研究者和大学生等读者群中却有不小的影响力。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望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于鹏  张宏梅 《当代韩国》2019,(1):93-101
本文在国际旅游情境下,从韩国潜在旅游者的视角,对中国旅游形象的感知进行了分析。韩国潜在旅游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有积极正面的认识,但对中国国民和环境管理评价较为负面;韩国潜在旅游者对中国旅游情感形象是积极正面的;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韩国潜在旅游者对中国旅游形象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期待本研究能为中国旅游形象塑造和国际旅游市场开拓提供有效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大陆赴韩人数的逐年上升以及网络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游客选择在网络平台发布游记,表达自己真实的旅游体验。本文运用网络自媒体内容分析法,展开中国大陆游客对韩国的旅游感知研究。本文收集来自携程网与马蜂窝上的游记,通过Rost CM 6.0软件挖掘抽取138个样本中的高频词及统计频次,再运用李斯特量表分析法从自然景观、人文特色、旅游服务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满意度分析。总体来看,中国大陆游客对韩国的旅游环境印象较好,旅游感知评价较高,对韩国旅游总体评估还是较为满意的。为推动中韩两国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为韩国旅游部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韩旅游合作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同时,其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规模、速度和前景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韩国是一个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国家。近几年来,中韩两国之间旅游发展迅速,韩国是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中国是韩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中国与韩国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的格局日益加强。可以预见,在中韩两国政治、经济合作良好的今天,中韩两国旅游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访问欧洲期间,谈到了调整国内一些行业投资不平衡的问题.对此,中国周边国家反应强烈.尤其是在已经将中国作为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的韩国,出现了1992年以来股市在两星期内的最大跌幅,可谓"中国打喷嚏,韩国就会感冒".一时间,"中国冲击论"席卷整个韩国,引起了韩国整个政治、经济和外交界的高度关注.韩国主要媒体和经济研究机构纷纷派人来中国,深入和具体地了解中国的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8.
韩国文化产业近年在全球的崛起引人瞩目,特别是以韩国影视剧为带动的文化"走出去"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可谓产生了韩剧的"中国效应"。通过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引发的新一轮"韩流"热潮,可透视出韩国在国家、企业、社会等层面引导、关注与参与文化产业的深度与广度,从中分析出韩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因,并对中国观众接纳韩国文化的程度与原因进行深层次剖析,指出韩国文化产品对中国大众文化消费倾向的精准掌控、文化创意的高度发展、竞争机制的完善,是韩国文化产业得以大步迈向中国市场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传媒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韩国被中国媒体频频报道"申遗"事件,引发了中国民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笔者发现,这些"申遗"事件有部分是因中国媒体对他国信息误读所致。本文以"韩国端午申遗"和"韩国暖炕申遗"两事件为例,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分析其中的文化误读现象。笔者认为,引发这两次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媒体在对韩国信息进行解读时,产生了无意识的文化误读。受众在解读作者重新编码后的信息时带进了个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引起受众在行为上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韩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韩国大众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通过分析《朝鲜日报》2012年涉华报道发现,韩国媒体中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是经济上迅速崛起、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角色、人权发展上比较滞后及各种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超级大国;同时,韩国媒体对中国表现出爱恨交织、敏感焦虑和羡慕嫉妒的情感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16年7月8日,韩国对外宣布决定在国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部署"萨德"对中韩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尤其是对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产生了强烈冲击。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和个案展示的方法,对韩国决心部署"萨德"系统的国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萨德入韩"事件对韩国外贸、旅游等行业和乐天集团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外交、经济与军事层面提出中国应对韩国部署"萨德"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韩国文化观光部长李沧东2003年7月在接受美国CNN记者采访时重申将维持对外国影片的限额制。此次CNN记者的采访内容涉及韩国的文化、旅游、体育和电影方面。李沧东解释说,如果韩国降低或取消这一限额,美国电影就会统治韩国市场,使韩国观众没有机会看到多种多样的影片。他还指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强化韩国金融市场和提高其竞争力,从2009年2月4日开始实行了《有关资本市场与金融投资业的法律》(以下简称《资本市场整合法》)。有一种积极的见解认为,《资本市场整合法》的施行,将会进一步稳定韩国金融市场。本文以《资本市场整合法》为中心,通过分析韩国金融市场现况、期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基于《资本市场整合法》提出有助于韩国金融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分析金融科技的主要特点、便捷性以及潜在风险、风险传染路径等,考察了韩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动向与金融机构的应对举措,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韩国金融科技的金融稳定风险.韩国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代表性金融服务包括快捷支付与快捷转账、P2P金融、众筹基金、ICO、机器人投资顾问等.随着互联网银行在线业务量的持续增长,银行也面临各种金融创新.根据金融科技创新在金融机构多个领域进行的实际情况,金融机构通过采取与金融科技公司竞争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应对.韩国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服务的市场规模并不大,而且与现有金融机构的关联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对金融稳定产生的影响有限.虽然目前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是为发挥金融科技创新在提高效率、加大危机应对激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必要通过立法来确立"监管沙箱"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蒲琳 《新民周刊》2012,(29):89-89
在2012个人梦想中,"旅游"照例是命中率高的选项之一。因为关乎梦想,从个人角度而言,这不仅仅是要走出自己日常半径之外,而且是向着更深广的天地开拓。也因此,2012年,各种帮助实现"在路上"这一梦想的"高端旅游"产品纷至沓来。如果仅从目的地的精心选择、旅行方式的极致体验、令人咋舌的价格来看,你会发现大部分旅游产品都用...  相似文献   

16.
韩国旅华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孙文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89年,韩国政府严格控制韩国民众前往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1989年1月开始,韩国政府逐渐放宽了这方面的限制,出游人数激剧增长。尤其是1992年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来华旅游的韩国人迅猛增...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韩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热度不断升温。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内容以宣传为主,韩国媒体的报道内容则涉及多个方面。本文对比研究了中韩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内容,分析其在"一带一路"报道方面的问题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垚 《当代韩国》2021,(2):48-60
中韩建交以来,双方经贸合作基本处于不断深化的态势并发展成为重要贸易伙伴关系.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美贸易摩擦、日韩贸易冲突等对中韩未来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国与韩国同属外向型经济体,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较大,为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冲击,两国可以通过强化战略对接、创造新合作机遇以及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等方式深化经贸合作,以共同维护国际市场稳定、国内市场开放并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韩流"与"华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韩国的“酷龙组合”,以《摆脱城市》这种无论在内容还是演唱风格上,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的韩国流行音乐,成功敲开了北京文化市场的大门。尔后,HOT、神话、天使等组合相继来到北京,伴随着这股韩国流行音乐热,韩国电视剧、韩国的电影也开始抢滩中国。电视剧《天桥风云》、《爱情是什么》等纷纷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2000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韩国电影及学术会议、2001年10月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单位在北京、成都、上海举办的《韩国电影回顾展》……这种大规模的涌入,被中国媒体称之为“韩流”。  相似文献   

20.
王霞 《当代韩国》2013,(1):118-124
"身土不二"是20世纪60年代韩国农协为号召韩国人消费本国农产品提出的一个口号,最初的含义指人和故土不宜分开,吃本土产出的东西对身体有益。后来经媒体宣传,它所代表的理念逐渐上升到了爱国层面,"身土不二"的出现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能迅速普及并被韩国人认可却是必然的。简言之,韩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为"身土不二"提供了生长的土壤,"身土不二"是韩民族性格在当代演绎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