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以审美的眼光观照人性的优劣,表现人生的无奈,描绘世间的苍凉,又不乏诗意的浪漫,又充满理性的拷问。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别具一格的“张爱玲体”的形式与品味彰显其聪明和智慧。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上真正的文学大家或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既要有不凡的艺术技巧,又要有超常的深广度分量来让世人、让历史承认。张爱玲作品中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旨趣和丰厚的人生体验,她对人生、命运、人性进行艺术审美,并在深层次上传递出对普遍人性、人类命运的揭示。  相似文献   

3.
在细腻中感受文字的灵魂——谈张爱玲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风为几代人所钟爱.她的作品,为我们描绘了寻常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平凡的画面.她那细腻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了汉语言所具有的魔力--极富灵性及生命色彩,在大俗中折射出大雅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大抵读毕一部小说,使人有一种人生如梦的慨叹,这便必定是伟大的小说,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与《倾城之恋》就是如此。张爱玲的小说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有梦魇般的氛围,凄凉的意象,悲凉的人物,更有苍凉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主要格调,在小说《半生缘》中。张爱玲将作品的苍凉美沉淀成一种沉重的哀伤。张爱玲童年的创伤、与家庭的矛盾以及艰辛的爱情造就了她孤冷的性格和苍凉的文风,历经半世沧桑.她已从早年锋芒毕露的天才渐趋平稳,跳出红尘,以冷峭的目光注视着世人。《半生缘》里,她选择惨淡的阳光、苍白的月光、刺目的灯火、幽咽的琴声等意象.营造出苍凉凄冷的意境.对于刻画主人公和渲染悲剧色彩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沉重的哀伤感,压抑而隐晦.重重地、黏滞地,直抵人心。张爱玲作品中的意境描写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也融入自己的性格特质,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6.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她将身处那个时代中夹杂在夫权与父权之下的女性的重重挣扎,以及女性作为受害者最后又变为施虐者的疯狂的精神境界形象地刻画了出来.文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形象、以及最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主要是女性.曹七巧、长安等众多女性角色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片段,却又是以社会最为底层的眼光表现最为高层的社会价值.其中曹七巧的描写刻画则最为到位,这个人物形象也因此被称为张爱玲写得最为成功的女性.细致地剖析这个人物形象,可以窥探这部小说的情感走向.  相似文献   

7.
李掖平教授的<洞彻人生的悲凉--张爱玲创作论>是笔者喜欢读的作家评论之一,在这里,才情与思想是一同盛开的并蒂莲花.极富才情的张爱玲为我们展现了繁复悲怆的现世和无奈张望与挣扎的人性,而李掖平又以敏锐的才情试图无限接近张爱玲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8.
母爱的缺席让父亲在张爱玲的童年生活里成为最重要(甚至全部)的角色,对父亲的依恋亦是张爱玲一生都无法走出的情殇.此种情结犹如暗伤,飘荡在她的作品里,而《心经》无疑是她潜在恋父情绪的最大宣泄.通过对一段父女畸恋的描述,张爱玲成功地坦承了自己内心的梦魇,让我们最大限度地窥视到恋父情结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色戒》的上映到长篇自传体小说《小团圆》的出版,张爱玲热此起彼伏,甚至由张爱玲热演变成文化汉奸胡兰成热。热到发昏时,就不时会有张爱玲超过鲁迅的呓语。她的短篇小说《色戒》也被说成是好作品,长篇小说《小团圆》被说成是张爱玲创作的集大成者。那么,纯粹从学理上看,张爱玲的艺术创新之处在哪里?她艺术上与思想上的局限又在哪里?为什么她难以取代鲁迅跻身艺术大师的行列?张爱玲热的文化根源何在?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细察。  相似文献   

10.
以<半生缘>为切入点,结合张爱玲的其它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小说在审美特征上取得的四个方面的卓越成就:追求通俗与高雅的统一;剖析男权、父权和金钱对女性的人性、爱情、婚姻的压抑、扭曲和摧残;揭示"缺陷人物"与"独立女性"的内心世界;以西绪弗斯的悲剧与弥漫性的悲剧形式表现"苍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附义务的遗嘱行为是指被继承人生前以遗嘱方式处分自己个人合法财产、并在遗嘱中依法约定遗嘱继承人应当履行一定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现代许多国家立法均对遗嘱附义务行为作了一些限制,成为一种半任意性规定,我国继承法中关于遗嘱附义务行为条件属于一种任意性规定,但从我国立法精神和法律原则上分析,它也应当是一种半任意性法律规定.实践中附义务遗嘱行为方面的纠纷较多,但由于我国继承法就附义务的遗嘱行为的性质、特征、所附义务的法定条件和限制等均没有明确规定,审判人员无法把握附义务遗嘱行为的众多法律问题,故本文拟就附义务遗嘱行为的法律规范性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学》思想之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儒家为后世建构了一套完美的人生理想图式,它的思想细密而精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本文拟通过对其核心思想的阐释,从中挖掘其现代价值,以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儒家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3.
浅析张爱玲独特的色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反用常色、参差的对照、心色三部分入手,力图剖析张爱玲独特的色彩意识。张爱玲以她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和完美运用,证实了她笔下的色彩不仅仅属于技巧和形式范畴,而且还联系着她全部作品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成名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五十年代移居国外.多年来,她的作品,在她诞生的土地上被遗忘了,但是在台港海外,张爱玲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将她独特的风格誉为“张爱玲体”,许多读者以自己为“张迷”而自豪.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首推其小说创作,她的长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红玫瑰白玫瑰》、《半生缘》等使无数“张迷”为之倾倒.同时作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张爱玲同样是当之无愧的.我们读她的散文集《流言》、《私语》,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为我们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5.
永恒的困境--论张爱玲小说中伦理悲剧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悲剧是指个人与普遍法则规范相冲突所导致的苦难、不幸甚至毁灭,它在张爱玲小说中有一定的反映.张爱玲通过她笔下的伦理悲剧,展示了个体生命的超越性本质以及命运的荒诞、人生的悲哀,人性的不可理喻,从而使其小说创作超越了社会历史层面而进入到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16.
文山 《人事天地》2008,(12):28-29
人生是诡谲的,一个人太想得到一样东西,上天倒不一定让他得到。张爱玲可以“趁早”出名,但不一定能“痛快”。  相似文献   

17.
在公证实践中,公民在申办个人遗嘱公证的同时,也伴随着申办遗嘱的另一种形式的出现,即是夫妻共同遗嘱,有时甚至有父子、母女、婆媳等形式的共同遗嘱。共同遗嘱由来已久,各国法律乃至社会道德规范对其效力的确认各不相同,有的承认共同遗嘱的效力,有的不承认其效力。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文规定。然而,共同遗嘱作为一种社  相似文献   

18.
于细微处品味人生的苍凉——论张爱玲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对于世俗人生的描绘及发自于内的亲切感,是基于她对女人角色的认同.在她以世俗女子的眼光观照人生的枝微末节的同时,却又常常感到思想背景中的惘惘.她既有独特的敏锐的感性观察力,又有独特的清醒的理性.  相似文献   

19.
遗嘱执行制度完善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嘱执行制度是遗嘱继承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对于保障各方关系人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继承法》对遗嘱执行只是略有提及而无实质规定。借鉴外国民事立法 ,结合我国司法实践 ,遗嘱执行制度应在遗嘱执行人的产生方式、遗嘱执行人资格、遗嘱执行人的职责作等方面进行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办理遗嘱公证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嘱公证是公证机关的一项主要民事业务。经过公证证明的遗嘱,其内容和形式均符合法律的规定,不易被篡改和伪造。实践中在办理遗嘱公证时除对遗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严格审查外,同时还要注意本文所涉及到的几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