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爱的缺席让父亲在张爱玲的童年生活里成为最重要(甚至全部)的角色,对父亲的依恋亦是张爱玲一生都无法走出的情殇.此种情结犹如暗伤,飘荡在她的作品里,而《心经》无疑是她潜在恋父情绪的最大宣泄.通过对一段父女畸恋的描述,张爱玲成功地坦承了自己内心的梦魇,让我们最大限度地窥视到恋父情结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抵读毕一部小说,使人有一种人生如梦的慨叹,这便必定是伟大的小说,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与《倾城之恋》就是如此。张爱玲的小说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有梦魇般的氛围,凄凉的意象,悲凉的人物,更有苍凉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女勇士》是美籍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之一,其蕴含了性别创伤、历史创伤、种族创伤和文化创伤的书写.借助创伤记忆理论,对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创伤书写再分类,从创伤的代际传递、创伤和身份危机及创伤和文学创作三方面分析可见,主人公的创伤来源于上一代人创伤经历的传递和作为华人在美国社会身份认同的焦虑,而文学创作则成为主人公...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与<杂志>之间的亲密合作是上海沦陷时期其他文学期刊无法企及的.相对于<万象>有意规训张爱玲创作之路而言,<杂志>则是精心呵护与培育作为新星的张爱玲,这在一定意义上给了张爱玲更大的文学空间.<杂志>的"热捧"与顺畅的传播渠道是张爱玲"经典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作家与期刊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了令人羡慕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名篇。利用格雷马斯建立的结构语义学和符号学理论,可以挖掘主体振保与客体娇蕊之间、主体振保与客体烟鹂之间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关系,通过对这两对主线关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关系的呈现,可以揭示出传统的性观念、婚姻观念、民族观念对男性选择婚恋对象的影响。主体振保对两个客体娇蕊与烟鹂的取舍,反映出在男性掌控的爱情和婚姻关系中,女性窘困的生存条件、爱情缺失的婚姻境遇以及自我意识的丧失。振保母亲辅助者与反对者的双重角色,也反映了其对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捍卫。通过对张爱玲价值观念的深层解读,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于振保是抱有同情的,对于娇蕊和烟鹂其态度不同,对娇蕊是潜藏着赞扬的,对于烟鹂则是哀其不争。  相似文献   

6.
法国作家克罗德.西蒙在其代表作《弗兰德公路》中借鉴了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绘画风格,用文字大面积地渲染色彩来描写战争和肉欲,将绘画中运用色彩的技巧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使小说具有了印象派绘画的质感。  相似文献   

7.
戴维.洛奇的《小世界》自出版以来,获得了极高的世界声誉。在《小世界》中洛奇成功地采用人物反讽、情境反讽、典故反讽等,通过文本的具体呈现,将隐含的价值观念渗透在文本中。本文时从反讽的角度分析《小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