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的明显不足造成器官移植市场混乱,客观上催生了人体器官买卖黑市的产生.随着人体器官买卖黑色产业链的发展,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等非法行为时有发生.鉴于涉及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犯罪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已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明确规定了组织出卖人体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体器官强制摘取、非法买卖器官等危害行为日益猖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的出台标志着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正式入刑,对人体器官买卖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遏制作用。面对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争议,应从此罪的构成要件以及适用中的司法难题两方面入手,正确理解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内涵;并应结合国际、国内关于器官移植犯罪方面的规定,完善相应立法。  相似文献   

3.
器官移植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的手术,手术的风险性很大,加之可供移植的器官来源又严重不足,医疗实践中极易发生侵害供受体生命健康权的情形。为此,需要立法采取相应的对策,如禁止人体器官买卖、供受体双方充分知情同意,建立供受体健康状况调查、器官移植对供受体健康的影响评估、器官来源审查、器官移植手术许可证等制度,保护好进行器官移植的供受体双方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4.
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前,对非法买卖人体器官行为以非法经营罪加以认定,可以说是在法律未对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犯罪加以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司法机关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刑法修正案(八)》对人体器官犯罪的规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惩治人体器官犯罪,强化刑法对民生的保护。《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所规定的人体器官犯罪涵盖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盗窃、侮辱尸体罪等四种犯罪。作为人体器官犯罪的对象,人体器官既包括活体器官,也涵盖尸体器官,但不包括同属人体材料的人体组织和人体细胞。在"摘取未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的场合,只有在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未满18周岁的情况下才能认定故意的成立。《刑法修正案(八)》未将单位规定为人体器官犯罪的主体,且在对精神病人人体器官的特殊保护方面处于缺位状态,这实属立法缺憾。  相似文献   

5.
禁止买卖人体器官是各国和地区器官移植法的共同立场,各国和地区立法对人体器官交易行为的规定在周延性和明确性上不一致,罪名安置的章节位置不完全一致,所设立的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犯罪行为也不一致.我国立法应该增设人体器官商业化犯罪行为或者新的类别,合理安排章节位置以及促进刑法典、附属刑法之间刑事责任的协调化.  相似文献   

6.
浅论器官移值中的不公平性问题及其立法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以及对供体的物质补偿问题,经常会导致器官移植过程中发生某些不公平的现象。为此,需要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设立器官移植基金,并在立法上设置器官来源审查制度以尽可能地防止或弱化金钱对器官移植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非法买卖、摘取人体器官行为现已形成复杂的利益链条,并且衍生了大量关联犯罪,不仅严重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破坏社会道德风尚。《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针对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专设罪名予以处罚,并且规定对非法摘取人体器官的关联犯罪予以定罪处罚,有利于依法打击该类犯罪的利益链条,进而有效惩治组织出卖人体器官和非法摘取人体器官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
虽然异种器官移植使一些不治之症得以根治和濒死的患者绝处逢生,有利于促进人类健康和延长人的寿命,但是它也伴随着尖锐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目前我国有关器官移植的统一立法是2006年3月16日卫生部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未对异种器官移植加以调整,也就是说异种器官移植目前立法处于空白。为了规范异种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及其他合法权益,笔者在本文中对异种器官移植立法的目的、原则进行探讨,设计相应的制度和责任来达到立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以及对供体的物质补偿问题,经常会导致器官移植过程中发生某些不公平的现象。为此,需要禁止人体器官的买卖,设立器官移植基金,并在立法上设置器官来源审查制度以尽可能地防止或弱化金钱对器官移植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面临器官供应短缺的困境,以至于出现了器官买卖黑市,甚至强迫器官买卖等犯罪行为.世界各国在器官捐献的同意制度上,有推定同意与明示同意之分,推定同意包括“纯粹的推定”,“可推翻的推定”及“部分推定”等不同类型.我国立法应吸纳推定同意制度中的一些做法.人体器官的买卖应被禁止,但是对器官捐献者进行补助和激励,却是立法上应当鼓励的.关于死亡标准问题,我国立法既要考虑社会的接受程度,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器官移植.为了使我国走出器官短缺的困境,我国应建立器官协调员制度,明确捐献意愿的载体,加强器官捐献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人体器官和组织移植法属于生命法 ,它具有生命法的一般特征。生命法调整的是生命社会关系和生命科学的社会关系。其中 ,因人体器官或组织移植而产生的与人的生命健康相关的社会关系以及在器官、组织移植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生命科学的社会关系由移植法来调整。人体器官和组织移植法是调整在人体器官或组织转让、采集、移植过程中当事人各方之间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一、各国人体器官和组织移植立法概况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移植技术产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最初 ,医生们从病人身上某一部分取下皮肤组织移植到其因烧伤、烫伤…  相似文献   

12.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惠及人们的同时也引发了空前的伦理冲撞.要全面评价人体器官移植,理性看待和解决由其引发的伦理困惑,就必须从人类道德理性中寻求理论依据,以此证明器官移植技术的"可行性"和"应当性".  相似文献   

13.
刑法规制器官移植犯罪的困境主要是观念守旧、宣传力度不够,器官移植相关立法及刑法解释工作滞后。行政刑法与刑事刑法衔接不当。应完善器官移植犯罪刑事立法,一是在刑法中增加专门的有关器官移植犯罪的规定:二是利用刑法中的已有规定处理器官移植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体器官移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但涉及医学领域,而且还涉及到法律、伦理、道德等问题.一直以来,法学、医学界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际工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早日立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06年3月27日,卫生部公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虽然说这只是一个部门规章,但它将对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工作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该暂行规定为据,对我国现有的人体器官移植的民法规制作了探讨及对未来人体器官移植民事立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首次将非法移植人体器官行为纳入刑事立法,我国刑法理论界研究较少,司法机关在认定时也面临诸多问题.研究器官移植的立法沿革,界定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犯罪构成,探讨器官移植的立法完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论器官移植犯罪的概念、构成及其立法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移植犯罪是伴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成要件.对于这类犯罪,立法应当予以有效的防范和打击.然而,我国现行立法在防范这类犯罪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欠缺.为此,需要采取适宜的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234条之一规定的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为遏制和惩罚买卖人体器官的犯罪行为提供了相应的刑法依据和罪刑标准。这一罪名的设置体现了罪刑均衡原则,符合国际化趋势。我们将从司法实务层面,对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法律适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涉枪犯罪中“买卖”与“持有”进行怎样的理解,是区分非法买卖枪支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的重要界限,行为人主观目的的判断更是准确认定相应罪名的基础。行为人非以二次贩卖为目的,仅以生产经营或者因个人收藏爱好为目的单纯购买枪支的行为,应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定罪处罚。对主观目的的学理肯定,应以其所侵犯的法益为基础;不能当然地认为刑法罪名中关于“买卖”均应理解为购买或者出售;对非法买卖枪支罪中的“买卖”进行限定理解,对其认定考虑行为人主观因素并不会放纵犯罪;将购买行为排除在持有枪支的来源外,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规制犯罪的作用。刑事审判对行为人主观目的判断,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理念、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重视证据裁判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这对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罪名、罪状的分析出发,分析证明此类犯罪应具备的证据条件,强调证据搜集工作的重要性,突出侦查的诉讼价值。同时,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证据搜集方法、策略,保证侦查的成功和诉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器官移植是指通过医学手术,将人体器官从原来的部位切除后转移到本人其它部位或他人身体内,使移植的新器官能够代替原来的旧器官发挥正常的功能。按照器官受赠者的不同,器官移植可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即将器官移植给同一个体或将器官移植给另一个体;按照器官移植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正位移植和异位移植,即由一个部位移植到另一相同部位或另一不同部位;按照器官来源的不同,又可分为活体器官移植和尸体器官移植,即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