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女性文学作为五四文学大潮的支流之一,既体现了女性追求民族、阶级等社会解放的政治要求,又传达了对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思想文化的反抗与批判。五四女作家的双重文本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流露出独特的女性色彩。她们的成就和局限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均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说到丁玲,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她的个性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想。然而这些并非丁玲创作思想的全部。本文将以丁玲的左翼小说作为分析文本来探讨丁玲左翼小说中的男权意识问题。文章旨在说明丁玲并非完全的女权主义者,在特殊时期她对于男性也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这又正与丁玲那一时期所接触的男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贞操又叫贞节,是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封建道德。它是男权社会迫害女性的精神工具,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却必须严守贞操,甚至以身殉节。在古代男权社会中,贞节观念好似勒在古代妇女脖子上的一条绳索。它既是对女性进行单方面性禁铜的武器,也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陋习在观念上的表现。因此,古代的女人宁愿饿死,也不愿失去贞操。然而,古代的女人一旦被打人大牢,成为女冈,便等于从此失去了贞操。  相似文献   

4.
李思岐 《法制与社会》2010,(12):264-265
大量的法律文学以及法律电影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都有着一定的类型化,本文通过对经典的女性角色进行梳理、归纳,从而找到在这种类型化的背后存在着的问题:男权规则代替法律作用于社会生活,并就此隔离了女性于法律发生关系。同时,这亦是看到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另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5.
女性作家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小说到影视作品,前者通常有一个女性立场,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而后者则代之以或"隐"或"显"的男性视角,女性立场往往被消解了,具有时代进步色彩的女性意识被抹煞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以男权文化为底蕴的大众审美心理和接受视野的存在,是造成这一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21世纪的中国影视创作,理应反映出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女性意识的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五四"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传记性写作呈现了女性生存的"个案",以爱情为载体,展现了女性自我的萌动与幻灭,表达了作者们对于个体女性自我的认知,呈现出一种敞亮自己、认识自己的勇气和承担.不过,对于女性自我命运的不幸,她们缺乏进行纵深剖析的自审意识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7.
段超 《法治纵横》2013,(20):48-48
男性,由于其气力大于女性,在以劳动为主的人类社会上,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具有生产力价值,因而过往以劳动为主的人类社会,男性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男权至上”使得男性在社会上,无论权势、地位、财富,总体而言都在女性之上。他们的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支柱。而母权制的被推翻。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长期男权统治的社会,各方面的不平等也在爱情上得到集中的表现,延绵几千年的沉淀在人骨髓中的男权意识,无声地吞噬着妇女的人性。在冷酷的现实面前,男权的框架之下,一代代女性的先驱也由悲观绝望转向了积极的反抗,喊出女性要求人格独立的时代最强音。  相似文献   

9.
骑士传奇是西欧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产物,由分封制所造成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是其产生、发展的基础。所描绘的种种爱情故事,虽然显得荒诞离奇,然而总是与骑士制度有着种种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人性的肯定。散文体骑士传奇是西欧近世小说的先导,至少从叙事形式和技巧方面为欧洲近世小说提供了范式。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条件下的产物,中国中古以后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体制,特别是唐代以来实行的决定中国知识阶层命运和思想状况的科举选官制度,是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产生和长期延续的基础。即使是那些耽于幻想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所描写的虚幻恋爱婚姻故事,也多少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清代前期中、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兴盛的小说史意义,则在于巩固了《金瓶梅》发轫的以长篇小说描写现实生活的新传统和确立了长篇小说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新格局。西方和东方这两种文学现象是基于两种社会体制所导致的历史文化的差异,从而证明了制度文化对文学的巨大影响,也提醒我们不能脱离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古代的小说。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在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爱情剧女性角色的塑造当中具体体现在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和追求爱情所采取的行动等方面,但其爱情剧都着力表现妇女要求个性解放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主题则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1.
因缘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张爱玲等人的因缘写作,一是源于因缘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二是源于明清小说对世俗化因缘的描绘.文化心理的变动制约着现代作家的因缘写作.因缘在现代作家笔下具有多种含义,其叙事格局也有摆脱佛教影响的倾向.就因缘叙述所具备的现代特性而言,启蒙作家是完成的现代性,张爱玲等人是未完成的现代性,是一种融合有传统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清代女作家吴藻经常在作品中抒发崇尚自由的意志,与同时代具有类似意识的女性相比,吴藻能够突破视男性所享有的待遇为解放尺度的思维定势,揭示传统力量压抑全体社会成员个体的严峻现实,视阈更为高远,不唯如此,打通不同人群之间的界限、将个性解放当作全社会共同需要思路,也切入了时代要求的本质,在当时有着深化个性解放思潮的重要意义,吴藻词在表现其精神特质中形成了以豪宕悲慨为主的风格,在女性学史上具有很高地位。  相似文献   

13.
沈晓敏 《政法学刊》2003,20(2):55-58
清末十年,广东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加速转型,官绅对城乡控制能力减弱,社会普遍动荡不安,造成会党、绿林十分活跃。广东会党作为革命党的同盟者和雇佣军,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作为“乱民”和“土匪”,既是清王朝的反抗者,又是一般民众的劫掠者。  相似文献   

14.
周潇 《金陵法律评论》2007,(2):133-137,153
"清空"被清代浙派词家标为艺术至境,对"清空"艺术的追求,在不同作家手中呈现为不同的风貌.中期的宗主和巨匠厉鹗在审美趣味上偏好"孤淡",取境萧疏,意象冷寂,用字寒瘦,形成清幽冷峭的特色;浙派早期领袖朱彝尊则趋向"傅采",形成深情绵缈的风格.这是由于二人在性情品操、生平经历、爱情生活、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从浙派"雅正"、"清空"的论词标准看,樊榭词才是其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15.
茆巍 《证据科学》2014,(2):234-245
在检验史上,清代首次全面要求州县及各负有初验职责的地方衙门配有仵作,并从待遇、考核、激励等一系列制度上作了规定。从史料来看,清代的仵作配备逐渐到位,但是素质离官方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其收入除工食银外,相当部分还来源于漏规。同时,因传统官僚体制的影响,虽服役公门,关系甚重,但因可能作弊,身处贱位,而时时需被官员防范。  相似文献   

16.
刑名幕友是清代地方司法活动的实际操纵者.其通过专业学习和长期实践积累丰富的办案经验,形成了既注重依律办案又崇尚引经决狱、既追求仁恕宽厚又擅长诡谲狡诈、既重视证据确凿又深谙按需剪裁等独特的办案办式,并在清代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从清末民初与"五四"这两个阶段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现代性发生过程中语言的变革及其启露的美学情境,必须从外来文学翻译的语言影响与本土创作的语言风貌这两方面来考察各阶段的得失.清末民初"使童蒙闻而笑乐"、半儿童化的语言姿态,是对封建训蒙读物的超越;"五四"时期"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对"美"的崇尚,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以儿童性、艺术性为基点的现代性的获得.  相似文献   

18.
高汉成 《法学研究》2015,(1):191-208
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签注是研究《大清刑律》和"礼法之争"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本文利用诸多历史文献,对1908—1909年之间,中央部院、地方督抚的签注做了系统梳理,考证其文献来源、整理要点、上呈过程和表现形式,澄清以往研究中不清楚甚至错误的地方,辨析了签注的形成过程及其中的倾向性意见,分析了签注在《大清刑律》制定中影响和作用有限的原因.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作为沈家本在法律领域贯彻"思想革命"的代表作,其得失是与政治领域的立宪运动同步的,由签注所引发的"礼法之争"的本质不是中西、新旧之争,而是法律领域"改良还是革命"的"主义"之争.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既与中国自身的状况相脱节,也不符合法律自身的演进规律,是一次有着严重缺陷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晚明苏州剧坛的传奇创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主题取向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创作重心下移的趋向.这一趋向深刻地体现了明清传奇史的发展走向,反映了传奇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苏州作家队伍下层化、职业戏班大量涌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笃才 《中国法学》2002,(1):150-158
清末宪政运动是中国近代宪政史的开端。本文重新讨论了清末宪政运动中的三个问题,认为:清末预备立宪不是骗局,而是清末统治者认真权衡自身利害做出的政治抉择;立宪派领导的国会请愿运动不是乞求统治者的恩赐,实际上是一场同清政府争夺立宪主导权的斗争;清末君主立宪虽然失败,清末宪政运动的方向仍然应当给以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