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9·11”事件使美国清醒地认识到恐怖主义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从2002年起,在美国颁布的历届、历版各层级安全战略中,官方无一例外地将恐怖主义列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  相似文献   

2.
“9·11”恐怖袭击后,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美国为此在安全、军事、民用等领域投入巨资,在国际上发动以其为首的反恐战争。今年8月19—25日,“9·11”事件十周年之际,国际政策舆论项目(PIPA)就恐怖主义及反恐战争相关问题,对美国公众舆论进行调查,以期为美未来反恐与安全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它所认定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极端伊斯兰所构成的“伊斯兰威胁”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是恐怖主义,而且是可能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主义;这股力量不仅威胁着美国的现实利益如石油安全,而且作为“新布尔什维主义”从根本上威胁着美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使美国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被打破,直接改变了美国对安全环境和现实威胁的判断,“反恐”迅速成为美国国际战略的主轴。“9·11”事件六年来,美国反恐战略历经了继承、重塑、调整、完善四个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反恐战略以及相关的反恐机制与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力 《亚非纵横》2002,(3):26-30
“9.11”事件的发生使国际反恐怖主义问题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对南亚的地区安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实现了对克林顿总统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巨大转变 二战以来,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大体上分为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超越遏制战略”和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扩张战略。目前美国仍然处于这一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总的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三大支柱”,即安全、经贸和人权。主要是因应2001年“9·11”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乔治·W·布什总统在美国的综合实力基础上,借助反对恐怖主义之机维持冷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推出其国家安全战略即布什主义,强调军事主义,  相似文献   

7.
试析美国国土安全政策的变化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9·11事件”前 ,美国国内就对其国土安全面临的包括恐怖袭击在内的各种新型安全威胁进行过广泛讨论 ,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以应对。“9·11事件”进一步证实了美国国土安全所面临威胁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并促使其大幅度调整国家安全战略 ,将保卫国土安全作为一项中心任务而加以战略规划。这一调整对美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值得长期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美国留学生政策的若干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9·11”事件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作为对恐怖主义的应对,美国留学生政策发生了若干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些变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喻波 《东南亚纵横》2004,(10):17-21
“9·11”事件不仅粉碎了美国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武装起来的安全神话 ,也终结了美国自“珍珠港事件”以来本土不可侵袭的骄傲历史。随着美国发动的“21世纪第一场战争”———反恐战争拉开序幕 ,美国的“复仇利剑”不仅刺向了阿富汗的腹地 ,反恐斗争的冲击波也席卷了有着2亿穆斯林的东南亚地区和国家。作为该地区伊斯兰教文化圈中的一分子 ,泰国为了避免在国际和地区“反恐联盟”中处于边缘化的被动地位 ,同时也为了因应在维护国内安全方面的现实需要 ,面对南部地区死灰复燃且日趋猖獗的恐怖主义活动 ,他信政府小心谨慎地启动了以“怀柔”为…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完整名称为“获得性免疫功能丧失综合症”(AIDS: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其病毒的完整名称为“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它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冷战结束而“9·11”事件尚未发生的整个20世纪90年代,一直被视为是人类安全的头号威胁。“9·11”事件以来,艾滋病对人类威胁的严重程度仍可与国际恐怖主义相提并论。因此,诺贝尔奖委员会2001年10月宣布将诺贝尔和平奖同时授予联合国与安南秘书长时,特意夸赞其对两种威胁的应对,一个是恐怖主义,另外一个就是艾滋病。  相似文献   

11.
超越地缘政治学说:对国际反恐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 ,美国的力量和影响继续上升 ,世界和地区大国关系调整的方向总的呈积极趋势 ,中亚和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 ,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国际恐怖主义和进行国际合作反恐时 ,我们应该超越地缘政治学说 ,从多方面和多层次认识当前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应对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新形势 ,发展国际合作反恐的新局面 ,逐步形成新的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与东北亚地区间的大国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02,(1):55-57,61
恐怖主义在世纪交替之际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9·11”事件引发的美国反恐怖主义战争,从本质上来说带有“宗教战争”的色彩,这就注定了要铲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9·11”事件引发的东北亚地区间大国关系的调整以及对该地区政局的影响,可以被看作是全球政治舞台上大国关系调整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崔戈 《亚非纵横》2014,(1):65-77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非洲战略在其国家大战略中的地位经历起伏。冷战期间,非洲仅仅作为辅助美全球战略实施的边缘化地区。冷战结束后初期,由于失去了作为美苏对抗筹码的价值,非洲的重要性下降。直到90年代中期,随着非洲经济向好和恐怖主义威胁的提升,非洲的重要性才有所回升。“9.11”恐怖袭击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外交进程。美国担心非洲的“失败国家”和“无人管理地带”可能会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将非洲提升到了“高优先级”,非洲战略首次进入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4.
当代南亚恐怖主义的起源与诱发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地区是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也是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的前沿地带。“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来,南亚反恐局势的走向引发密集关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情况尤为明显。当代恐怖主义在南亚地区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有若干重的历史与地缘政治诱因发挥了作用,既包括地区部的因素,也包括跨地区及国际范围的问题,这些外因素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南亚恐怖主义问题的复杂性和应对恐怖主义挑战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后,美国迅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大量阿富汗塔利班(后文简称"阿塔")成员逃往巴基斯坦,重建了阿塔组织。另外,巴基斯坦本土仍有四大恐怖主义势力:伊斯兰教派恐怖主义势力、巴基斯坦塔利班(后文简称"巴塔")、反印度恐怖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恐怖主义势力。这五大恐怖主义势力使巴基斯坦深陷恐怖主义漩涡。加之,它们在指导思想、政治目标、组织稳定性上存在差异,致使巴国内恐怖主义问题更加复杂。这不仅威胁巴基斯坦自身及与邻国关系的发展,而且威胁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乃至南亚地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恐怖主义早在“9·11事件”之前就已经是美国政府和公众的心头之患 ,多年来 ,反恐一直被列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许多专著及文章披露了美国境内外恐怖案件内幕、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及其运作方式、大规模毁灭性恐怖袭击的可怕前景等 ,但很少专门讨论如何处理打击恐怖主义与美国外交之间的关系。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反恐中心”副主管、中情局长特别助理保罗·皮勒撰写的《恐怖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PaulR .Pillar ,TerrorismandU .S .ForeignPolicy ,WashingtonD .C .:Broo…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后美国外交安全战略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美国外交安全战略指导思想、外交布局与地缘战略有很大变化,主要是:把彻底消除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作为外交、安全政策的首要目标,并据此重新划定敌我友;重新审视世界政治、经济、金融、贸易、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更积极地追求绝对安全和单极统治;相对降低欧洲的中心地位,暂缓向亚太地区进行军事转移;把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挑战,作为对外安全政策的核心;建立和巩固反恐国际联盟.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28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①(以下简称“报告”),对过去一年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恐怖主义威胁的性质进行了战略评估,分析了恐怖主义的庇护所、美国的反恐政策以及恐怖分子试图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这是自“9·11”事件以来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帝国"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标志着冷战后美国的全球霸权步入新的阶段。恐怖主义的冲击和布什的世界观交互作用,将霸权战略推向“新帝国”的高峰。霸权扩展在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研究一直处于美国国际关系学科的边缘位置。作为恐怖主义的主要研究机 构, 思想库的研究主要是事件驱动式的对策研究。以“9·11”事件为契机, 美国学术界对恐怖主义研 究相关问题进行了检讨和反思。这有助于国际关系学科的健康发展, 从长远看将对美国朝野正确 认识恐怖主义和反恐问题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