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柱石,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唯物史观审视下,历史虚无主义清晰地暴露出其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史观本质.广大国史工作者必须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2.
孙文营 《探索》2007,44(2):184-187
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新选择,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生产工具革新为基础,以唯物史观来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标志着人类正在迈向新的生产时代。社会生产时代与社会经济形态是紧密联系的,生产时代的深化必然推动新经济形态的产生。以唯物史观来预测循环经济发展未来,其前景必将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3.
何干强 《探索》2012,(1):13-17
中国道路是我们党在自觉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导实践是党实施正确领导的根本原因。我们党具有促进唯物史观中国化的高度自觉性,并在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继续走好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不动摇。  相似文献   

4.
试论唯物史观的理论困境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但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唯物史观却出现了理论上的困境,主要是前苏联文本体系上的缺陷导致人们思想上的困惑所造成的文本困境,以及没有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历史发展中的定位所造成的适用困境。困境将激发反思和创新,从而推动唯物史观的发展。当前,唯物史观的发展前景体现在时代条件的变化为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科学基础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张定鑫 《求实》2005,2(2):7-10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历史观上的贡献是通过经典唯物史观的制定为后人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一个科学的社会历史方法论基础。列宁毛泽东分别在俄国、中国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初步转型。邓小平把经典唯物史观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相结合 ,赋予经典唯物史观以建设性 ,成功地实现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6.
欧阳媛  王维国 《前线》2014,(3):66-6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习总书记所讲的基本原理就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说,唯物史观决定了群众路线的提出,群众路线又蕴含了唯物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肯定,并且使唯物史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唯物史观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与运用,这首先肯定了唯物史观的"历史观"功能。无论是从唯物史观这一术语提出的最初语境,还是从"历史"在唯物史观中存在的方式来看,唯物史观首先都是一种"历史的科学",但同时唯物史观还是一种世界观,以整个世界为其对象。唯物史观通过其起点范畴、实现过程、价值目标的三个环节实现了"历史观"与"世界观"的综合统一。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价值取向和真理观。在实践发展中,我们能否与时俱进地坚持、发展和丰富以人为本标准,不仅是...  相似文献   

10.
赵永华 《世纪桥》2008,(11):67-68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石建水 《求实》2016,(1):21-27
《资本论》根源并从属于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文献群为代表的唯物史观建构的早期理论历程。《资本论》是唯物史观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研究中的应用,通过这一具体应用,不但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而且强有力地验证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质,因而,《资本论》也是唯物史观建构历程的重要理论环节。在此意义上,《资本论》就是一部浓缩版的唯物史观,因而不存在所谓早期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断裂、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克思与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是对人、自然、社会关系的正确阐释。科学发展观正是对马克思"大唯物史观"的具体理论展开。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大唯物史观"。正确理解马克思"大唯物史观"理论,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发展观,而且是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它在开辟唯物史观研究的新视域,确定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肯定在实践维度上意识的主导作用,确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地位和实现唯物史观研究从实然模式向应然模式的转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以来,唯物史观就被不断地付诸社会实践,20世纪它被更加广泛的付诸世界范围的社会实践,形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推进带来的变革面前,理论界掀起了唯物史观的研究热潮,并使唯物史观的研究主题、发展路径、理论视阈等方面呈现出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民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从民生问题入手开始发生思想转变,从而形成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以民生作为基础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民生"是唯物史观在揭示社会基本矛盾和标志社会进步中的核心内容。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根本要求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时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深化。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主体论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石;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和社会结构理论是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人与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理论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同时体现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是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可以看出马克思对民生问题始终给予深切的眷注.无论是对异化劳动的阐述、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认识,还是对实践的论述都深刻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特别是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民生问题不仅是马克思研究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也是唯物史观关切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现实的人的关注最终是达到促成人的解放、实现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早期的李大钊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着重关注唯物史观。在国内与国际大背景下,李大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产生了“决定论”与“能动论”的矛盾。此矛盾究其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知不清,李大钊在后期也纠正了这一认知,推进了唯物史观在革命中的传播与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剖析早期李大钊在“决定论”与“能动论”上的认知矛盾,及其之后在正确理解唯物史观基础上解决这种认知矛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殷丽萍 《求实》2005,2(3):8-10
人物评价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邓小平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秉承人类对待客观世界的务实态度 ,针对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人物 ,作出前瞻性的人物评价 ,从而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由此而形成了邓小平人物评价的特点 ,即科学性、务实性、具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