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即今岑巩、遵义、德江、石阡)……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唐·陆羽《茶经》 自从1000多年前唐代茶圣陆羽对黔茶作出文字记载后,北宋《太平寰宇记》、明代《事物钳珠》、清朝《贵州通志》等文献对黔茶的称道之词又屡屡见诸笔端。在视贵州为蛮夷之地的封建时代,对黔茶的推崇在乾隆55年达到了顶峰:茶中佳品“贵定雪芽”被铁定为贡茶。1915年,都匀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捧走金奖,与国酒茅台比肩飘香,贵州“北酒南茶”一时间名噪中华,风靡欧美。建国后,茶叶是贵州仅次于烤烟、油菜的第三大经济作物,对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4.
5.
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因此,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强农民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县区党委必须始终把农民教育放在与发展并重的位置,特别是把着力点放在抓好农民的综合素质教育上.真正把农民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一共同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6.
经济哲学关注人,这个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主要就是要关注占总人口70%以上的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深入研究农民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从而找到能够解决农民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8.
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因此,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强农民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县区党委必须始终把农民教育放在与发展并重的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农民负担过重,收入过低,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但是,农民利益受损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归根到底是由于农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尊重和保障,尤其是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尊重和保障。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权利平等,二是义务平等。平等权的本质是反对歧视,禁止差别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平等权主要表现为政治平等权,经济平等权和社会平等权。事实上,建国后我们对农民是差别对待的,自觉不自觉地对农民… 相似文献
10.
11.
做好农民充分就业这篇大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历史任务.这对于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为一个发达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任务的关键.我认为是建立公正就业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刘山青 《党的生活(青海)》2004,(12):31-31
海东地区现有总人口154万,其中农村人口13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85%;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67.7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1.2%。面对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实际,近年来,海东地区从促进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力度,劳务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市 相似文献
13.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在现阶段,我认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原动力。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做到思想教育要贴近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文明创建活动要适应农民群众特点、教育培训活动要结合农民群众需要。 相似文献
14.
裴雪梅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2,(Z1):114-1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加之农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也不断提高,接受科技成果的能力有所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新的阶段要求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提高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科技的应用和提高则又依赖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新型农民是知识农民、技术农民、管理农民的代名词,与传统农民有着很大的区别。按照“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所提出的要求,联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去理解,新型农民应该具有基本的三大要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标准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显然,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在整个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指导、引导、督导的地位和作用,而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作用的、决定作用的在于农民本身。培育新… 相似文献
18.
农民增收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第一,促进农民增收关系到农村乃至全国大局稳定。我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在农村,因此,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唯一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民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业收入缓慢,乡镇企业基础薄弱,农民的非农收入也难有较快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我主动放弃贵州三山集团公司车间主任的工作,回村自荐担任下铺村党支部书记.
下铺村位于贵阳市西郊,是一个宜工宜农宜游的好地方:全村共有企业30多家,比较久远的有贵州水泥厂林东矿业集团公司、富仁管道厂、天驹保温材料厂等,新近入驻的有贵州庭香酒业有限公司、贵州庭香科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山花乳业公司等.但是,当年下埔村生活条件却十分艰苦,村寨道路坑坑洼洼,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就业难是制约村民发展的几大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其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经济文化普遍落后的偏远地区,农民的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结合多年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民素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一是提高文化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必要的文化环境。就积石山县关家川乡而言,农民中文盲半文盲占近1/3,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只有70%。近年来尽管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做了大量的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工作,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识不够,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