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目前正在向普及化阶段迈进。当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要大而且要强。在对"高等教育强国"评价指标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体系,并与若干高等教育强国指标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从中得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2.
杨文  罗曼予  陆巍 《传承》2011,(23):52-54
在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理论成果。分析国内外对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困难与路径选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斌 《人民论坛》2010,(9):236-237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是我国国力迅速增强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但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当前一项迫切、紧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林小芬  俞上标 《传承》2014,(8):114-115
我国在应对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要求时,提出要切实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自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广西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但发展过程中隐含一些问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反映出广西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结构与效益之间的不协调,最终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略论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高等教育输出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是教育质量生成、发展流程的最后一环,对于保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调控作用、鉴定作用和激励作用,提出了对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进行科学背景评价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6.
德国是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教育强国,其优秀的教育理念以及成熟的教育经验值得我国高等教育借鉴。文章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特色,探讨德国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积极借鉴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8,(21)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一段时间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高等教育结构失衡、质量滑坡等现象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新形势下,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已然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新使命:迈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  相似文献   

8.
质量信息的模糊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可实现性,以及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可信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关键。本文采用系统属性协同对比方法,提出了高等教育可信质量的概念,并建立了高等教育可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般质量是一种有用性质量;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是一种性能质量;专门合格人才培养质量是一种效能质量。可信质量的意义在于将教育质量的性能转换为教育质量的效能,从而实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目标协同目的。通过对公安高等教育的实际应用分析,得出我国公安高等教育可信质量为一般水平,必须改进教育模式、进行专业结构的优化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公安高等教育的可信质量,从而加快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认真分析形势、准确把握改革发展机遇。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正面临着十大机遇:政治多极化趋势为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背景;社会信息化趋势为我国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创造了新的时空;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为我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营造了新的文化氛围;全面启动实施两大战略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目标定位;"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确立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经济持续发展与对高教投入加大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国民精神需求上升与适龄人口下降为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高等教育已有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高等教育消费市场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外四种高等教育消费市场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比我国高校教育消费市场的特点,提出国内外在高等教育经费渠道及构成、公众参与高等教育投资力度、学费比重、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刍议高等教育质量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传统的精英式的质量观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已不再适应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只有建立科学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的、个性化的质量观才能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成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俊 《人民论坛》2022,(24):26-29
对外贸易是联通国际国内市场、面向世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建设贸易强国,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贸易强国建设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但具备在复杂多变国内外形势下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强大能力。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外贸与投资、科技、产业、规则制定统筹协同发展,着力提升中国外贸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统筹好巩固贸易大国地位与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张立平:品牌要与质量挂钩品牌作为质量与创新的载体,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技术、管理、服务和文化等因素的综合评价和认知,知名品牌的产品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以创新驱动提升中国品牌已成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如同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一样,中国是产品大国但还不是品牌强国。要成为品牌强国,就要成为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4.
沈旸 《思想战线》2007,(4):107-110
在大众化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发生了变化。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正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评价标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优良的教学质量,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办学市场发展需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发展机制。要改进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应转变教育观念,突出成人教育特色;提供多元化的办学服务,建立多样化的质量评价体系;与时俱进,树立发展的质量观。  相似文献   

15.
国家奖学金制度在我国普通高中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导致普通高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既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普通高中设立国家奖学金制度已具备可行性。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依托学生综合评价标准与科学的评选流程的普通高中国家奖学金制度,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资金监管与运营。这样有利于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健康成长,提升教育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储备力量。  相似文献   

16.
校园网络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信息化与科学化的必然趋势,高校网络文化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质量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运行.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以确保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时代任务,也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美、英、德、法、日等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现状 ,就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几点认识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体应多元化 ;应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手段 ;牢固树立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 ,营造良好的高等教育文化氛围 ;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法规  相似文献   

18.
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实施党中央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性 ,并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 ,强国高等学校要成为实施人才强国战备的排头兵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为四化建设输送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9.
王丹丹 《前沿》2012,(17):130-132
高等学校是女性高层次人才较为密集的领域.促进她们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且关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以高校高层次女性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高层次女性的职业整体状况,深入剖析影响高层次女性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推动高层次女性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是促进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通过构建产品、市场、产业三因素评价框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变化趋势,并从国际市场竞争绩效和产业增长质量两个维度比较了中国与德国、日本这两个世界制造业强国在制造业发展质量上的差距,进而提出要从质量监管、市场竞争、产业增长三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显著增强中国实体经济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