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劳务基地作为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的生产经营实体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聚集地,正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针对此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务经济是指农村劳动力利用自身体力和智力以及有限资金在家庭以外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经济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湖南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特征、问题及对策,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状及特征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3680多万人,其中未从业的劳动力资源780多万人,减去其中约150万学生(已进入劳动力年龄),实际剩余劳动力630万人,加上可从农林牧渔业中调出的富余劳动力,我省农村能转移的劳动力有160…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理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拓展就业创业的新空间,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转移,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城乡经济共同繁荣。一、基本之策:当好劳务输出领航人,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打破传统体制的桎梏,跳出“农门”,向城市地区转移。他们进城后投入市场直面激烈的竞争,自主创业,自力脱贫致富,是提高自身才能、发展城市经济的生力军。实践表明,发展壮大劳…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指通过政策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并实现就业的过程。农村富余劳动力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要求。1978年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的用工形式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上做出了有益探索。福建劳务派遣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其特有的运作模式,通过构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有效地破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但农村劳务派遣机制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7,(5):4-4
加强劳务输转,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各地(包括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关系全局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鼓励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进行有序的流动,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王立胜 《发展论坛》2003,(10):58-59
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近两年,我们昌乐县牢牢抓住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这个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趟出了一条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非农产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力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徘徊,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解决“三农…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强调.要继续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海东是全省的农业、人口大区和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海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人多地少、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工业总量偏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东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民不富、区不强仍然是最大的区情。近年来.海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积极加大对劳务经济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比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钱从哪里来、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哪里去的根本问题.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为我省东部经济综合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能否长治久安.本文通过对楚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制约红河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就加快红河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曾贞 《当代党员》2007,(7):42-43
去年以来。市委书记汪洋在库区调研时,多次强调在工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差的地方,要把劳动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劳务经济作为第一经济,劳务输出作为第一产业。有关区县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市劳务经济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最近,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劳务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劳务经济打造为农村“第一经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的意见》。本期特别组织了这3篇稿件,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袁洪 《当代党员》2007,(10):8-9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06.3万人,其中一半以上转移到市外务工经商,达361.5万人;市内转移344.8万人,占48.8%。  相似文献   

13.
曲靖市作为云南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要把这种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优势,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劳务经济向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生产者,带回经营者,输出打工者,返乡创业者",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我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城镇化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真正困难在于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这一难题的解决,将意味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我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城镇化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真正困难在于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这一难题的解决,将意味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邢剑鸿 《世纪桥》2012,(17):139-140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规律。农民外出务工,既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本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伽师县劳务输送的形式及其就业情况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中存在的城市适应困境。  相似文献   

17.
滦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13.4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几年来,我县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品牌、配套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健全网络,市场运作,有效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1.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5.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8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县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突出表现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使中国农村逐步走向工业化。农村工业化必然带来农村城市化,这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就中国现实的国情看,尽管大中城市对工业企业眼下有着较好的外部聚集效应,整体经济效益比较高,但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大中城市难以容纳不断增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反,乡镇企业、小城镇对吸收富余劳动力则有着独特的功能。由此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绝对不能照搬一般发达国家的做法,即发展大中城市,而应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即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和建设小城镇,吸收、消化转移出来的农民,逐步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减少农村人口比重,加强农村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有计划地将一批县城或一定地域  相似文献   

19.
促进宁夏劳务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农村劳务输出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渠道。将劳务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升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村城镇化,实施“居者有其屋”工程,对于推动宁夏劳务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03,(3)
近年来,随着郊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要进一步加快郊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北京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一重大战略问题。故此,本刊特别关注栏目特发表市委研究室郊区处所撰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