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高级文明形态,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全新关系,摒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与差异化立场,转而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状态,表征着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方向。结合以人为本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将会表现出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的特征,是一种强化了生态伦理的规则体系,是一套突出了主体性的制度规范,是一种制度伦理与道德伦理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海南人大》2006,(10):62-63
任何一个社会的既成文明状态都不仅是该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同时也预示着该社会来来发展的定位和趋向。建设生态文明是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困惑,人类选择和确立的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道路。因此我们研究生态文明,不能忽略人与自然的不同作用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走在唯物史观的研究轨道上。当人类文明进程发展到从价值观念到生产方式,从科学技术到文化教育,从制度管理到日常行为都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时候,就标志着文明形态开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危机,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和自然的矛盾将迅速激化,因此必须经过文明的转型,进入新文明时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更大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有其自身的特点,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中,价值观的核心是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再生产,强调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注重生态需求,倡导有益于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进化之后,开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在危机,生态文明就是在化解人类生存危机的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一种高于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立足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指明了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矛盾凸显的时期适时提出的,为我国当前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指明了前进的道路。科学发展观的四项主要内容分别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现实措施,找到了归宿,提出了要求,指明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和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应对内外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现实选择,是通往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和核心所在,要顺应文明发展潮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走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和新阶段人类文明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当前,人类正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传统城镇化以工业文明为依托,以工业扩张和城市扩容为内容,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滋生了诸多的生态问题和灾难。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相得益彰,共生共荣。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理性和智慧融入到城镇化发展全过程,建构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才能建设健康、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而取得的所有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存共荣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研究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就开始对社会文明问题进行广泛地探讨,这种讨论在90年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伊始,江泽民正式提出政治文明的范畴,学术界又掀起了对社会文明问题的热烈探讨和研究。现将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文明形态及其文明结构问题的研究成果述评如下,以期能对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有所裨益。一、社会文明的历史形态关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形态,因为学者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而出现了两种分类法:第一种分类法是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或者是有的学者所说的人类经历…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进化之后,开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在危机,生态文明就是在化解人类生存危机的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一种高于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4.
申振东 《理论前沿》2008,527(14):17-18
生态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逐步兴起,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必将在区域合作中注入新的内涵,因此,必须认真借鉴生态文明在区域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明确区域合作的新路径,构建区域生态文明合作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问题构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世界各国坚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要坚持对话协商,排斥生态霸权主义;坚持共建共享,让全人类都能享受到生态福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全人类共同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难题;坚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克服生态危机,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问题构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世界各国坚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要坚持对话协商,排斥生态霸权主义;坚持共建共享,让全人类都能享受到生态福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全人类共同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难题;坚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克服生态危机,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九大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通过对道教生态观起源的探讨,系统分析了道教教义中的生态思想和道教实践中的生态观,最后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角度提炼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人文保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是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保障;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将生态问题纳入基本国策,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构建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人、社会、自然和谐地处在合理的生命循环之中的文明形态,是指人类以平等的心态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的尊严,与自然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关系。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构建小康社会的破坏因素;生态文明是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生态文明是构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