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的祖先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越人。侗族又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民族。绚丽多姿的侗族民歌,独具一格的侗族歌舞——“多耶”、“踩堂舞”,扣人心弦的侗族曲艺——琵琶歌,琅琅上口的侗族款词和“白话”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侗族艺苑。在信仰方面,  相似文献   

2.
认识刘野     
我是在北京的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上认识刘野的,那是1994年。当时他刚从柏林艺术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准备在北京继续发展他的艺术。我当时对他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一个留学生学成回国了。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自信和坚定。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探访一个艺术家时偶然在其家中看见一本香港佳士得中国油画拍卖的目录.上面有一幅油画作品与其他参柏的作品在趣味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幅油画描绘了一个在画室里带天使翅膀的裸体小男孩.清新并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我下意识地去看这幅画的作者名字.“刘野”这次以艺术家的身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3.
有个深圳人花上千美元从法国买回了8幅油画,当他在深圳大芬一家油画公司订制画框时,油画公司老板告诉他,这8幅油画全部产自大芬,而且是一个外国画商从他那里花2000多元人民币买去的。据世界行画批发商麦克维达的调查,在占了美国油画市场份额60%的中国油画中,大芬油画占了其中的80%。专业化的分工,加上流水线式的生产,使得大量的大芬油画走向世界。大芬是深圳市龙岗区的一个小村子,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被评为“国家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市场需求成就现代画商大芬,面积4平方公里,居民300余人,可谓弹丸之地。但就在这里,却云集了80…  相似文献   

4.
在美籍华人画家陈锦芳看来,艺术是一件“掏心肺的事”,从立志创作100幅与世博会相关的油画开始,这件“掏心肺的事”,成了他吃饭睡觉之外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12,(6):39-39
日前,在某电视台鉴宝类节目中,一女孩带着号称是干爹送的价值不菲的翡翠上节目,被专家鉴定为玻璃做的地摊货。节目播出后,这名女孩爆料称自己是节目的“托儿”,所谓“干爹”、“翡翠”等都是节目组设计的。  相似文献   

6.
1985年,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组织调查组,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九洞地区进行社会调查,笔者有机会参加了此项工作。在调查中发现一本珍贵的侗族古籍,书名为《东书少鬼》,按汉文意可译为《卜鬼通书》,它是一本用汉字记录侗语的抄本古书。这本书是在为侗族萨神——女神(又称萨玛、萨岁、萨柄、萨堂)安坛设祭时,巫师必须诵读的“经书””,平时巫师看鬼卜卦是不能念诵的,把它视为“圣经”和“传世之宝”。该书内容尽管有许许多多的求神保佑的词语和祭神的礼仪,如果我们揭去它神秘的面纱,其主体内容,则是叙述侗族萨神——萨玛的生平、活动地域以及她的政绩、武功等等。该书实际上是一本记述侗族历史文化的史籍。为了向民族研究工作者提供侗族历史文化史料,特将它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北京天坛有一“飞毽老人”老人,她叫刘新銮,今年65岁,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女工。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毽子,竟使她的生活丰富多彩,在退休后成了受人关注的“名人”。刘新銮50多岁退休后,因多年工作和养育子女的辛劳,身体多病。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决定以踢毽健身。于是她拜“北京毽王”张德光先生为师,执着刻苦地学习和锻炼。一段时间后,她不仅练就了一身技艺,而且身体越来越健康,十几年没进过医院。现在她每天8点至11点在北京著名的游览区天坛公园里踢毽,许多导游带团前来参观,她的表演被称为“天坛一景”,外宾称这是又一…  相似文献   

8.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中心是一个独生子女,在他(她)的周围有爸爸、妈妈、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他(她)忙得不亦乐乎。作者给这幅漫画题名为“小太阳”。如今,画面中的“小太阳”已长大成人,并大量迈进了军营,给部队的教育训  相似文献   

9.
一个年仅14岁的少女。不但被人面兽心的“干爹”榨取了血汗钱,还被他霸占了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0.
侗族是世界东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伟大祖国56个兄弟民族中的一员。现有人口190多万,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的交界处,湖北的宣恩、恩施等县也散居有部分侗族。 侗族自称gaeml或geml、jeml。究其族系她属于古“骆越”的一支,有共同居住连片的地域。据古书记载:“岭南梧州一带有侗族”,“峒人散居、舞溪之界,在辰沅者尤多”。即现今分布在东自湖南城步、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非常独特的女作家,在台湾被誉为文坛“极为优秀的掌门人”,在大陆被赞为“两岸交流的第一批候鸟,两岸文学界祖母级伯乐式的核心人物”。她是“台湾姑娘,北京规矩”,公开表态要做一个“在台湾的中国作家”,甚至还把自己的台湾籍贯,先改为父亲的祖籍广东,后又改为母亲的祖籍福建。她为海峡两岸的“不分彼此地合而为一”,殚思竭虑,作出了巨  相似文献   

12.
侗族是伟大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和祖国各民族一道,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现今居住在我国南部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毗邻边境及湖北西部的一百四十余万侗族人民,她们的文学艺术丰富多采,独具特色,民间口头的和文人书面的应有尽有。 目前,民族文学界对于侗族文人文学是否属于侗族文学的范围尚有争议,认识不尽统一。如果按照“所谓侗族文学,就是用侗族语言文字创作的文学”(见《民族文学研究》19  相似文献   

13.
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和鄂西一带的侗族,是一个喜乐善歌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它已走向世界,为国外听众所倾倒。侗族大歌也和其它侗族歌种一样,有自己的流行区域,侗族分南北两大方言,侗族大歌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都柳江水系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的“九洞”、“六洞’、“千七”、“千三”、“二千九”以及与之毗邻的地区(包括广西三江侗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香港回归,不久前,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庆祝香港回归——王海鹰画展》,参展的38幅作品分“伟岸中华”和“香港沧桑”两部分内容。全部作品充盈着作者饱满而深沉的爱国激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楔而不舍的求索精神。现年28岁的王海鹰199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家版画专业,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曾举办过个人布贴画展和版画作品展,有多幅作品发表,参展及获奖。后转修油画,同样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其姐王海燕是一位旅美的青年油画家,曾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在北京举办个展并向世妇会秘书长蒙盖拉夫人赠送后…  相似文献   

15.
活跃在中国油画界的女画家夏俊娜,个头1.72米左右,长得有点像日尔曼人的脸型,戴一副眼镜,鼻子窄长且略带钩,整个型体多少有点放大和夸张,很是现代。 第一眼看夏俊娜的油画作品,仿佛让你见到了一个优雅、生机、美妙的梦境,一幅灵动和谐的充满音韵  相似文献   

16.
侗族是一个具有近两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和多样性的物质世界一样,侗族人民在其有史以来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创造了多样性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世界。在侗族纷繁的文化百花园中,除了人们将会用之不竭的物质文化之外,还盛开着令人惊叹和陶醉的朵朵精神文化之花。例如,侗族大歌在1986年国际巴黎艺术节演出,振撼国际音坛,被誉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媒体评论“迷人的侗族复调歌曲吸引了西方观众。”艺术节执行主席格尔维特高度评价侗族大歌是“这样纯正和如此闪光的音乐艺术,在世界实为少见。它不仅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全世界人民也会喜欢它!”在侗族众多的优秀器乐中,玉屏箫笛可算为皎皎者。它的造型精致,音质优美,表现力强。雌雄箫笛各具特色,合奏时娓娓动听,柔润含蓄,浑厚洪亮,高昂奔放,调律和谐,情韵盎然。民间早有“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诗句来赞誉玉屏箫笛古今中外远传怀情的美德。1913年和1915午先后获得伦敦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和旧金山万国巴拿马赛的银质、金质奖章。近年来远销国内外,深受世人偿识与亲睐。侗族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群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严冬,室外滴水成冰。在舞蹈家戴爱莲的舞蹈室里,却仍然春意盎然。这是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洒满阳光,闪亮的淡黄色地板散发着新油漆的芳香,洁白的墙壁上挂着一面练功用的大镜子和几幅典雅的中国画。最引人注目的是,迎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别致的主人肖像油画——她微笑着站在荷花盛开的池边,一手夹着舞谱,白色的上衣被荷花映得泛起一层浅红色。  相似文献   

18.
试探“萨岁”神坛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岁”(saxsiis),是侗族供奉的女神。在南部侗境,几乎村村寨寨,都设有她的神坛;在北部侗乡,虽然未见这种痕迹,但从新晃等地迁居鄂西南的侗族所信仰的“大母神”,和三穗敬奉的“圣婆”来看,在历史上也有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靳羽西很出众,你第一眼见到她时,就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她喜欢笑,笑得灿如孩童。与你谈话时,又感到她的真诚,真诚里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些年来,她分别以学者、作家、记者、电视人、社会活动家及企业家的身份奔忙于东西方之间。美国《国会记录》称她为“真正的平民大使”;《人物》杂志称她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新华社的《环球》杂志选举她为“环球20位最具影响的世纪女性”,并且,把她列在第一位。今年7月,靳羽西又有了一个新头衔:联合国国际儿童教育基金会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大使”。8月1日,在中国北京,代表全球华人的靳羽西第一个承诺了尽其所能“支持儿童”。  相似文献   

20.
在巴黎19区维莱特大道一间临街房间里,一位年已古稀的老妇人正在专心致志地草拟一份发往北京的电报。这位老妇人就是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主席汪漱芬女士。此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欣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她的夙愿终于快要实现了。她在电文中写道: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由她发起成立的“华侨教育基金会”将向“希望工程”捐款,为1000名祖国失学儿童提供学费。当笔者来访时,她满面笑容地说:向“希望工程”捐款的事已经正式落实了。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帮助国內贫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