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意识的“马虎”也是必不可少的。运用恰当,便能提高教学实效。1、简单、易懂的知识要“马虎”。新编初二教材,在编写体例和风格方面,着重采用归纳法,尽量从历史典型事件、出土文物或生动事例入手,由具体到抽象,说明基本道理,可读性强,通俗易懂。我们授课时充分发挥教材可读性强的优势,对于一些生动事例,不要大肆渲染,而应简明扼要,“马虎”过去,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获得知识。例如:从“地下迷宫”谈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出现,关于“米诺牛吃人”的故事是为了引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这两个概念,因此…  相似文献   

2.
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评价,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立足大纲、立足教材、立足学生,这才是提高质量的基本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全面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深刻挖掘,灵活运用。初二思想政治课“帝国主义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奴役”一框教学,应主要抓住以下几占.教学目的要求要“明”。这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本框教学目的要求为:通过揭露垄断资本主义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奴役,使学生认清垄断资产阶级寻求高额利润的贪婪面目和瓜分世界的罪恶行径,知道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懂得对外进行殖民…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使这一代青年真正成为既往开来的一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我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努力使每节课都触动学生心灵,拨动学生心弦,这就是学生称为“掷地有声”的政治课。一、形式多样的“开场白”能否在一上课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兴奋、渴求的状态,这对上好每节课乃至政治课的整体教学至关重要。我根据中学生喜新、求变、好奇的心理特征,用录音、投影片、朗诵等多种形式引入新课。我在讲“…  相似文献   

4.
“情理交融”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用学生的基本常情同事情的一般道理有机结合去开展工作。它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艺术。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一定的理论和观点是思想政治课的灵魂。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用基本理论、观点教育和武装学生,使他们成为既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又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的全面发展人才。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存在一个怎样将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观点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和信仰的问题,也就是怎样让学生理解、消化并接受“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用举例来说明某一观点的正确性或说明某一道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笔者的亲身体会,运用“举例法”必须做到“八项注意”。一、准确。准确,是指所举的事例能准确地说明所要阐述的道理,这是举例法最基本的要求。道理很明显,“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宜用来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用“牵牛要牵牛鼻子”的事例去说明“要全面地看问题”就有点不伦不类。二、真实。真实,是指材料本身必须符合实际。笔者就有过这样的教训。有一次为了说明“还是好人多”的道理,举了一个从公共汽车上听来的事例。第二天有学生就向…  相似文献   

6.
举例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所举事例,有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带来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所举事例除了不恰当、不科学之外,更主要和较为普遍的还是教师所举事例往往存在着久远、高大、陈旧、片面等方面的问题。"久远"主要是指教师所举事例的时空距离离现在久远。这样的事例远离现实生活,远离学生实际,其教育教学的功能和效果在当代  相似文献   

7.
我省成都七中是国家教委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试点的一所学校,七中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材实验改革的同时,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同步改革。我们在初二年级的两个班,就《社会发展简史》(奴隶社会)这一单元的内容,试用“学导式”教学法,现把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目的比较传统的教学法与“学导式”教学法,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的不同作用,及其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和适用范围,从而为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深入”与“浅出”,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材所具有的思想性决定了教师在讲解理论时必须“深入”;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又决定了理论的消化必须“浅出”。不少教师抱怨:理论讲深了,学生难以听懂,没兴趣;讲浅了,又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似乎“深入”与“浅出”是两条永不交汇的平行线。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做到“深入浅出”呢?显然必须借助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来达到这一效果。本人在此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为例,谈谈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不仅仅是“一笑”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设谬”即设置谬误或称之为“误导”,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复习过程中,寻找适当的教学情境,有意设置一些谬误,吸引学生注意,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学生“排谬”获取真理的方法。这看起来很荒唐:怎么能向学生传播谬误呢?这不是有修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吗?其实,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马克思曾说过:“最好是把真理比作除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放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列宁也曾指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象是朝同一方向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为使健石的光辉更灿烂,使“谬误…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概念教学占相当大的比重。概念讲解不清,学生就会一知半解,只能对一个个概念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以至产生厌烦心理。近年来,我围绕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如何创设情境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效果良好,现概述如下。一、以疑启思,创设问题情境思想政治课要想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教师就应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于学生“无疑”处设疑,使其思维产生矛盾,从而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新教材对概念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事例的说明,似是无疑可循,貌若“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此时,教师应投石击浪,巧设疑问,激起学…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改善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力求在通俗化、时政化、乡土化、亲近化、准确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能较好地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一、变抽象为具体 ,力求通俗化。多数学生把思想政治课等同于严肃的说教课 ,如果我们照本宣科 ,那必将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 ,在教学中我们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 ,学生就会易懂、易记、易于接受。例如 :在教学“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概念时 ,我用学生熟知的照相机原理分析指出 ,“客观事物”如同被拍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论断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的根本遵循。思政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讲什么理”“怎么讲理”“养成讲理的习惯”三个方面,这是将教材语言转化为个体语言、将学科任务转化为个体能力、将学科价值转化为个体意义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课“讲理”教学的进阶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缘起我在讲初二思想政治课第十四课第三框题:“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时,受某市交警与的士司机换位上班(一天)的启迪,尝试“换位教学”,即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老师下讲台当学生。二、指导思想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老师作导演,学生作演员。通过换位教学,师生互动,师生互补,教学相长,增进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我把“换位教学”这一设想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申请当“老师”,话音刚落,有三个学生举手要求当“老师”。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绘画讲究“布白”艺术,即画家将整幅画留点空白不着色,虚实映衬中使画意更浓郁,给人以独特的美学欣赏价值。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情感的“阴晴圆缺”,借鉴这一艺术手法,适时适度地来点“布白”,也就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打住话题,制造悬念,交由学生或思考,或讨论,或质疑,从而活化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布白”的运用得恰到好处,因此,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掌握这么几点。一、“空白”不等于“不明不白”。“布白”应与前后知识体系、教学环节丝丝紧扣。教师给学生留下“空白”后,…  相似文献   

15.
多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书有路“趣”为径,学习无忧“乐”作舟。一、转换角色引起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了便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十分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常常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出是一种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二、语言技巧激发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感召力、说服力与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风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一些风趣幽默、耐人寻味、内容深刻、饱含哲理的语言,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理论联系实际,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所在,它对于讲清观点、原理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身说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说明某种观点或原理,并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现身说法”的益处是: 第一,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来  相似文献   

17.
人们评介一篇好文章,常用“凤头、猪肚、豹尾”的赞语。其实,上好一堂政治课同样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关于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堪称多姿多彩,不胜枚举。这里,我想着重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收尾问题。同仁皆知,一堂课的新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其收尾工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新知识的巩固,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思想政治课隶属德育的范畴,这一特性要求其教学的收尾应更具魅力,诚如“豹尾”之威,使学生体验到政治课“言虽尽而意无穷”,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几年来,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些有益尝…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不仅在于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更多地在于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学阶段,尤其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那么怎样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更好地把行为要求落到实处,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一问题是中学政治教师普遍面临的课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除了采用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常用的方法外,搞了“每课一语”,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颇受学生喜爱。先d:我们听听学生的心声:“在政治课上最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针对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课教育。”“要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课上得更好。”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发挥其德育功能,确实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实践与思考。一、在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注意补充新事例、新材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材,运用了大量的历史事实,特别是数…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提问的艺术方式:一、诱导式提问诱导式提问就是教师通过提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学生。乙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这种方式提问,关键在“诱”.核心在“导”。如,我在初二讲“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开导学生发问的:“原始社会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制度。而奴隶制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是惨无人道的。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