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是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把辩证法纳入审判实践中,提高我们辩证思维的能力,对指导审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邓小平经济辩证法的研究对象邓小平经济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的经济活动。但是,邓小平经济辩证法着力研究的并不是一般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活动。它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各种矛盾及其特殊表现的科学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普遍规律。由此可见,邓小平经济辩证法是指邓小平创立的观察、分析、研究和处理社会主义经济问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不是实例的总和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见解认为,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局部领域里的规律。例如有人说“哲学研究的对象和生物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客观规律,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只是普遍性不同罢了。”还有人断言特殊科学规律隶属于辩证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创造性运用,他具有高度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设计。尊重辩证法,“照辩证法办事”,是他一以贯之的作风。运用辩证法这一伟大认识工具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实际运用的辩证法”思想体系。本文仅阐发其中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观和开拓进取的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中柱 《岭南学刊》2006,4(1):38-42
不能简单地把思维方式的性质看成只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否定辩证法、革命辩证法、矛盾辩证法都是对辩证法实质的规定。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的组成部分,辩证思维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辩证法是一种实践辩证法,是理解中国未来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框架的重要钥匙。它主要包括民族复兴与从严治党;政治自信和不断改革、与时俱进;社会自由与法治约束;和平崛起、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积极备战;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建立社会共识;包容性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讲好中国故事与实现中国崛起;普遍规律与本土规律、中国特色的辩证统一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状况的学说,它在人类认识史中存在着两种形态:自发形态和自觉形态。自发形态的辩证法包括着人们还不知道辩证法一词时的辩证思考和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恩格斯说过:“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象人们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用散文讲话一样。”(《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专家学者对和谐辩证法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从和谐辩证法、和谐思维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状态入手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本文针对和谐辩证法的理论继承,当代和谐辩证法,和谐思维以及和谐社会的辩证状态等方面的理论探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历史过程。近百年来社会主义发展过程表明,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正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它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之中。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才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照辩证法办事"的典范。在治国方略中,他以辩证法大师的睿智,娴熟地运用了归纳与演绎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探索这些辩证思雏方法,对于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周易》为核心的玄学就已经有了朴素辩证法。玄学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即辩证法;五行是朴素唯物主义。阴阳五行结合起来就即朴素唯物辩证法。这种规律里的返璞归真,对中国画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画中有很多关于辩证法的关系——譬如说有与无、正与负、唯心与唯物、艺术与生活、现实与浪漫的辩证等等。国画中的有与无是受道家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娴熟运用辩证法的典范,他的改革辩证法思想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应用于改革的全过程。这体现在辩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改革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这一思想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辩证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但核心的东西,仍然是如何坚持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讲过,辩证的思维,要求“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就是说,我们在观察一切矛盾现象时,不能片面地把矛盾一方孤立起来去了解,而应该把它同矛盾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作统一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它的特点和本质。因为事物的特点或特殊的本质,只有在同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根基,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性格。不同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具有独特的表征,同时也存在许多会通点,辩证思维方面就有许多重叠的共识。以辩证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的突破口,旨在寻找二者的相通之处,进而探索实现二者融合的途径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诡辩论,作为认识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相区别,又都有某种血缘关系。这就给科学地确定其真实本质造成一定困难,引起一些争议。近来重读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有关论述,感到对此问题似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过去,人们往往是历数诡辩论在辩证法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如何与辩证思维貌合神离而与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是和谐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顺理必然之章。非对抗性矛盾和谐过程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法的核心和精髓。必须辩证统筹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卫红 《岭南学刊》2008,4(1):75-78
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是两种不同的"矛盾之说,"但二者对矛盾范畴的基本理解是一致的,即矛盾双方的对立是一种抽象的对立。随着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法的引入,由于受到传统形象思维的影响,人们把辩证矛盾理解为一种类似矛与盾的一对一的具体的对立统一,这是对辩证矛盾范畴的一种误解。要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法,需要首先消除这种误解。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实践辩证法的大师,辩证法已经浸透在他的所有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他自然而然而又恰如其分地提出了许多充满辩证法思想的命题,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步走"、"抓头头,抓方针"、"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这些命题,饱含着辩证法的真髓,闪耀着辩证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李菁 《理论月刊》2010,(8):79-81
辩证思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有着深远影响。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能比较自觉和熟练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观察历史、社会与事物,评议史事、时政与人物,因而得出了许多符合辩证法的深刻有力的结论,提高了笔记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