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先生”这个称呼的对象有所不同。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2.
雪堂 《前线》2012,(9):55-55
手边这本新问世的《鲁迅忧思录》,作者是鲁研界人所熟知的学者孙郁。作为鲁迅博物馆原馆长的孙先生,因为接触到相对更多的,被他称之为迅翁的鲁迅先生在世上生活过的痕迹和实物,必然会有自己的感慨。孙先生对于迅翁的话题不仅敏感、执着,有长期的材料积累和思考,而且付出真感情,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心灵上的探寻”。《鲁迅忧思录》又是这样一部佳作,很值得拜读。  相似文献   

3.
“有问题找《百姓话题》。”在哲里木,人们往往这样说。《百姓话题》是哲里木电视台社教部主办的一个新闻评论性栏目,1998年5月1日开播。它“关注百姓生活,追踪社会热点,剖析人生百态”。正是这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不懈求索,赢得了全盟各族人民的喜爱,群众...  相似文献   

4.
为干事者呼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温总理饶有兴趣地和季老探讨起“和谐”这个话题。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温总理点头称是,并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翻阅各级关于指导换届工作的红头文件,制止“跑官要官”往往成了必不可少之话,参加各地换届工作会议,防止“跑官要官”也成了“高分贝之声”。避免和制止“跑官要官”理所当然成了地方换届的严肃话题。香港政坛老资格政治家、连续担任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吴康民先生6月11日在香港《文汇报》发表一篇《官员任期与  相似文献   

6.
1999年春,白寿彝先生历尽20多年心血主持编纂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齐。此书汇集500余学者参与编写,共12卷22册,约1400万字,堪称20世纪最大的史学工程之一。江泽民总书记致信白寿彝先生说:“《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我相信,这套《中国通史》,一定会有益于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 近来,我认真拜读了这部巨著,留下了深刻印象。 编纂通史是中国史学的一项优良传统。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时代的历史,从而表明其“欲以究天人之…  相似文献   

7.
说“大”     
秦苏滨 《唯实》2003,(8):192-192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题为《陕西兴平市爆出惊天神话建设“西部上海”更像弥天大谎》的文章,不由想说说“大”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8.
报人品格     
游宇明 《奋斗》2007,(3):54-55
一直喜欢看《中国青年报》,尽管43岁的我已经很不年轻了。《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青年话题”常常能言人之所未言、人之不敢言,觉得特别入心。而《中国青年报》办得这样好,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批充满血性的报人。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2,(4):59-59
易水寒在第2期(上)的《杂文月刊》上撰文指出:人跬在水里,知道水的深浅,他大抵不会害怕。他所害怕的是水的深浅莫测。人走在仕途道路上,有一个相对明朗的预期,他会有一种灵魂深处的安宁,就会生活得比较坦然,他所烦恼的是这种道路上存在着太多的“莫测”。这说明,凡事有一种制度,有一种规范。并让这种制度、规范牵引人生的期待,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需要。因为尊重人的心理预期,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尊严。鲁迅先生笔下的“山中厉鬼”之所以可怕,皆因为此鬼“脸无五官,浑如鸡蛋”。鲁迅先生认为,“小说上的描摹鬼相,虽然竭力,也都不足以惊人”,“因为五官不过是五官,纵然苦心经营,要他凶恶,总也逃不出五官的范围。现在使它浑沌得莫名如何。读者也就怕得莫名其妙了”。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11日,《北京青年报》刊载了邵燕祥先生的《华君武的一幅漫画》一文,介绍了华君武《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的漫画。这篇不长的文章有一篇不短的《附记》。在这篇《附记》中,邵燕祥先生谈到我的一篇短文《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并问我的短文和华的漫画是怎样的关系,以及华的漫画和我的短文被毛泽东看中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印发的问题。我觉得,邵燕祥先生这篇文章和《附记》有些史实不够准确.或者错讹。邵燕祥先生说,文章和《附记》中涉及的史实“有待于有历史癖的朋友们考证了”。我虽说不上“有历史癖”,但作为被提到的一个当事人,我想就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导报》2010,(8):31-31
读书真快乐 我喜欢读书,这个寒假偶得几本《新湘评论》,一气看完,爱不释手。“要言要论”、“本期话题”、“湘江论坛”、“湘江杂评”等等,每个话题都是当前热点,每篇文章可读性强,每个道理通俗易懂,每个观点、让人乐于接受,也给我的教学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今年第2期中话题“GDP的是是非非”栏目,用了7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GDP,既全面又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2.
《新湘评论》2010,(8):31-31
读书真快乐 我喜欢读书,这个寒假偶得几本《新湘评论》,一气看完,爱不释手。“要言要论”、“本期话题”、“湘江论坛”、“湘江杂评”等等,每个话题都是当前热点,每篇文章可读性强,每个道理通俗易懂,每个观点、让人乐于接受,也给我的教学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今年第2期中话题“GDP的是是非非”栏目,用了7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GDP,既全面又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3.
品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感觉先生对中国乡土社会研究分析得特别透彻,尤其是其中的“熟人社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桑林峰 《新湘评论》2012,(16):15-15
2009年,我在贵州参加《当代贵州》创刊5周年庆典时,就“党刊如何吸引读者”这一话题采访过郝安社长,也算是我与《新湘评论》的第一次谋面。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党史》2005年第6期上看到金春明先生对拙文《中国“红太阳”思潮研究》的几点商榷,拜读之下,敬佩非常。  相似文献   

16.
桑林峰 《学习导报》2012,(16):15-15
2009年,我在贵州参加《当代贵州》创刊5周年庆典时,就“党刊如何吸引读者”这一话题采访过郝安社长,也算是我与《新湘评论》的第一次谋面。  相似文献   

17.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犯难了:一是题目太大,难以一言蔽之,二是容易遭到攻讦。本来你是心平气和地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却往往会被人误解,以致“对号入座”。其实,追根溯源,有关小人的话题,是孔圣人最早说的,并屡次说过;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言说;鲁迅先生以亲身经历说得更为精彩。近日看到报刊中又有人提起小人这一话题,说明现实生活中,“离开小人不成戏”,———小人是无处不在的,谁再有本事,再有权势,再有金钱,躲得开瘟疫,但躲不开小人。小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所以生活中遇上小人,实属正常…  相似文献   

18.
读书     
近期,凤凰卫视“时事开讲”、“凤凰资讯榜图书榜”等黄金时段栏目,分别对特种兵题材小说《兵王》进行多方位报道和推荐。凤凰卫视著名时事评论家马鼎盛先生更以“从特种兵文学思考中国特种兵的现状”为主题,对《兵王》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最近重温《昌黎先生文集》中的《马说》,我对选人用人问题有了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徐恒足 《世纪风采》2007,(10):26-27
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昭告天下,请求摘下他头上“国学大师”、“泰斗”和“国宝”三顶桂冠,读来令人唏嘘感慨。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