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经营中的儒教文化──“东亚经济发展和儒教文化”专题研究之三金日坤一、清教徒伦理和儒教伦理一个本身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和历史的社会难以接受外来文化。这是因为若外来文化同面对外来文化的社会的人们的心理和伦理不符合,就不能扎根。所以外来文化有时候完全被拒...  相似文献   

2.
东亚与世界经济的重构──“东亚经济发展与儒教文化”专题研究之一金日坤一、走向21世纪的难题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里,世界经济发生了两大变化。其一是世界史的潮流被改变。很多地区摆脱殖民统治而得到解放,并建立了新的国家。其二是互相对立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3.
东亚文化圈的地位和未来──“东亚经济发展与儒教文化”专题研究之四金日坤一、亚洲停滞论和新兴的亚洲关于亚洲停滞论,人们过去讨论了相当长时间,而且停滞论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而今天这种讨论却销声匿迹,亚洲的发展反而成为广泛议论的对象。这是现实经济情况已发生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当代韩国儒教的现状,本文首先考察了韩国儒教的宗教争论、儒教界的组织与活动。其次,为了探讨代表韩国儒教文化的成均馆仪礼文化,主要通过分析释典祭仪礼的由来及其种类、释奠佾舞的乐章歌词,对韩国儒教现状与演变过程进行考察。韩国的儒教文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一定形态的有形文化,例如成均馆的文庙、明伦堂、释奠、佾舞、地方乡校等建筑物或祭祀仪式;另一类是虽然没有一定形态,但保留在韩国人意识中的无形文化,例如礼仪精神、士精神以及祭祀文化等。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儒教思想”许多人都奇怪地问,孔子学说作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一经传入朝鲜半岛,怎样变成了“儒教思想”;现在韩国人所谓的“儒教”究竟是一种宗教,还是一种哲学思想或理论?韩国成均馆大学编辑出版的《儒教新闻》报在去秋举行孔夫子诞辰2544年释典纪念...  相似文献   

6.
儒教文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绪 论 以人口过剩和资源缺乏闻名的韩国,虽然在过去40年间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可是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是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东亚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中唯一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引起了世界各国主管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金融人士以及众多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1945年,韩国一获得独立就迸入了资本主义体制,并在美国军政府的指导下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可是,由于社会剧变和战争,韩国经济一直没有摆脱落后而不稳定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军事政府主动参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开始执行以出口为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韩国人生礼仪的东亚普遍性和固有性。分析的基础是东亚儒教文化圈,因而儒教式冠婚丧祭就是人生礼仪的普遍性。因为普遍性和固有性是相对的,站在西方的立场上看,东亚的普遍性也可以是固有性,也可能变做相反的逻辑。韩国人生礼仪的东亚普遍性和东亚其他民族、国家一样,都在于接受冠丧祭的传统。在韩国人生礼仪的固有性方面,首先是东亚儒教式冠婚丧祭的态保存最为完整。其次是根据韩国固有的文化对儒教式人生礼仪进行改造。婚形最后是固有信仰和儒教式冠婚丧祭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最后十年到20世纪前三十年,在共同回应西方近代文明挑战的大背景下,中韩两国的儒教改革运动相互勾连、彼此携手。康有为是这场跨国儒教改革运动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他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著作以"三世说",小康、大同理论为基础,重申勘定传统,勾勒儒教未来。他1912年指挥弟子陈焕章创立孔教会,制度化地推广儒教。这些都使改革后的儒教呈现出现代化与国际化的特征。康有为的儒教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获得韩国儒者李承熙、朴殷植、李炳宪等人的呼应。李炳宪更多次来华,问学于康氏,他撰成诸多经今文学著作、在家乡兴办培山书堂,成为康氏晚年最看重的弟子。值得注意的是,中韩两国儒教的历史传承有差别,传统的宗藩关系又影响了两国知识人在看待对方时的心态;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后,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使他们面临不同的生存困境。双方的儒教改革运动在携手背后,实拥有历史继承性的以及现代语境下新产生的诸般差异。  相似文献   

9.
明治前期日本教育中儒教主义的展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79年明治天皇下达的《教学大旨》标志着儒教主义的复活。《教学大旨》下达之初虽遭遇来自以伊藤博文为主导的政府的抵制,但以明治天皇和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宫廷势力仍通过各种渠道和措施积极致力于儒教主义教育理念的具体化。明治十四年政变以后,明治政府也开始转到儒教主义路线来。儒教主义不仅作为一场德育运动成为明治日本教育上的独立阶段,而且形成了日本的教育政策主体或教育领导权的宫府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0.
孔子创立的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及其他东亚和南亚诸国,使上述诸国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乃至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无不打上儒学思想的烙印,其中,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尤为深刻。“自古以来,韩国就在中国文化的绝对影响之下,这种影响波及到日本,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这一文化圈的最大特征是汉字的使用;儒教和佛教普及是其共同点。这种表征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提中国,韩国人就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东亚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东亚区域合作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困境,而东亚共同体建设应从经济贸易的东亚一文化东亚一安全与政治的东亚一社会和法律的东亚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因此,文化认同成为了除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之外理解和研究东亚区域合作的另一个视角。如何在文...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东亚传统和合古今文化——《亚文》首发式暨东亚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人能弘道”,人的价值在弘道。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东亚经济突飞猛进,东亚之道令世人瞩目。究竟何为东亚之道?为了探究这一重大课题,在到处洋溢着喜庆欢乐气氛的北京,中国、韩国、日本三国...  相似文献   

13.
沈晓雷 《当代韩国》2010,(4):123-125
《民主与本土文化——韩国威权主义时期的政治发展》一书由北京大学尹保云教授所著,由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10月出版。该书主要回顾了韩国建国直至卢武铉政府时期韩国的民主发展过程,揭示在威权主义过渡阶段的民主形式与本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方方面面的性质与特点,从而拓展我们关于民主发展的一些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认识。全书由前言、第一至第九章、结语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构成。前言主要交代了写作背景和意图;第一章提出了民主、威权主义等概念;第二章介绍了韩国的本文文化资源,即儒教传统文化;第三至第七章回顾了韩国民主化的发展历程;第八章则分析了公民社会与民主的相互作用;第九章为韩国的政党体系及政党发展;最后为结论部分,对韩国这一儒教国家的民主化历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方国根 《当代韩国》2009,(1):99-100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甚至兴起了一股“韩流”,这与中韩两国同属“儒教文化圈”的文化认同不无关联。但是,我们要了解当下韩国社会,就必须深入探究韩国的深层文化——儒学。就学术研究而言,从东亚视域来考察和探讨中国儒学或韩国儒学,是当今学界众多学者颇为关注的热点领域和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东亚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基础是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筑。尽管东亚地区经济关系日趋高度紧密,但其政治、社会、文化关系却未能与经济发展得到同步发展,"共同体文化共识"严重滞后于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已经明显成为阻碍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因素。"文化共识"的形成是构建东亚文化共同体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人文交流将是重要的途径和条件。东亚共同体文化共识的构筑只有相互尊重、加强交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所谓"优秀文化基因的重组"进程,才有可能达成"共识",并最终实现所谓"东亚共同体文化",推动东亚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这一文化共同体的发展进程在东亚地区似乎更令人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而得以重新复兴的中华文化以及"韩流"文化的兴起等,都明确预示着东亚文化共同体将对整个东亚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源于中国的儒教自从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及其他东亚地区,使上述地区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乃至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无不打上儒学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李文研究员的学术新著《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一书已于 2 0 0 5年 1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张蕴岭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合作中心设立的研究课题“东亚合作的思想文化基础”的最终研究成果。作为一部从思想文化角度探讨东亚合作进程及其前景的专门著述 ,《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一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解体和重构的过程 ,揭示了东亚文化圈和东亚经济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二战后思想文化因素对东亚合作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并对 2 1世纪东亚文化复兴的意义、内容以及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的文化模式黄心川最近一个时期,东北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被作为成功的模式而倍加推崇。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它们成功的原因: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关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众说纷纭。社会学创始人A·孔德认为,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东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现有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 ,而且向人们昭示 ,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并非只有一个模式。然而 ,自 1 997年 7月以来在东亚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 ,使许多人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对“东亚模式”的评价。有些舆论盖棺论定 ,认为东亚金融危机说明了“东亚模式”的脆弱性 ,“东亚模式”已经死亡 ,“东亚经济奇迹”已经终结。怎样正确评价“东亚模式”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拟对上述看法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并试从制度和文化层而对东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作出分析。笔者认为 ,东亚必须走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韦伯认为在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新教的教义和伦理精神促进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其启示,日本经济发展背后的伦理道德是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这种伦理道德就是以日本儒教文化为核心的团队精神,即企业内部凝聚力。 然而,近年来日本经济赖以发展的精神伦理──企业内的凝取力正在削弱,而离心力却渐渐生长。这将会给日本经济发展产生本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