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敏 《协商论坛》2007,(7):61-61
有一个老实人,日复一日,在路边以修鞋为生。因为老实,不肯偷工减料,就有了回头客,倒也衣食无忧。一天,来了一个聪明人,聪明人鞋子坏了,他一面等着修鞋,一面感慨地说:"你这个样子啥时才能富裕起来?"老实人困惑了,自言自语道:"我又没什么本事,除了修鞋养家糊口之外,还能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修鞋的苦与乐》的主人许树清,是北京街头的一位普通修鞋匠,他从外地到北京已经13年了,依旧修鞋不辍。他说:“修鞋发不了大财,也饿不死人,现在不让我干这个去干别的,我还真有些舍不得。”  相似文献   

3.
与老友们在一起玩的多年里,我常耳闻目睹如此现象不时有老人说自己常腰颈椎疼痛呀,牙齿松动脱落呀,关节疼痛行动困难呀,或是说某老人不小心跌倒就骨折呀,或是看到一些老人在慢慢变矮变驼甚至产生骨刺呀等等,这表明老年朋友们的骨骼在明显衰老了。  相似文献   

4.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5.
子荷 《中国减灾》2009,(12):38-39
白芳礼,一位有着不平凡事迹的平凡老人,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车的老人白芳礼,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6.
《我的路在您脚下》的作者马尚尧是一位修鞋匠,修鞋10多年来,在和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对社会、对人生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他告诉我们:“我们这一行是能人不爱干,熊人干不了。”  相似文献   

7.
1984年12月,在一年一度的广西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会的经验交流会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时而在会场四周拿着照相机拍照,时而又庄重、严肃地主持会议。“他是谁?”他就是广西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玉林高中政治教师钟兴柱。钟兴柱老师解放前就追随革命,解放后在土改中立过功。土改后他自愿选择并承担起一个政治教师的光荣使命,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  相似文献   

8.
一位满脸愁容的生意人来到智慧老人的面前。“先生,我急需您的帮助。虽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生活真像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厮杀。”“那你就停止厮杀呗。”老人回答他。生意人对这样的告诫感到无所适从,他带着失望离开了老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情绪变得糟糕透了,与身边每一个人争吵斗殴,由此结下了不少冤家。一年以后,他变得心力交瘁,再也无力与人一争长短了。“哎,先生,现在我不想跟人家斗了。但是,生活还是如此沉重———它真是一副重重的担子呀。”“那你就把担子卸掉呗。”老人回答。生意人对这样的回答很气愤,怒气冲冲…  相似文献   

9.
“咱们在这就像树上呆着的鸟儿,爱上哪棵树上哪棵树。不像上敬老院的,他们呀,算是成了关在笼子里的鸟儿。”郭增培老人摇摇头,开始感慨他拥有的自由,这位老人赖以栖息的“大树”便是位于北京东直门地铁口的北新仓胡同,这个胡同已有50多年的历史。每到夏日的傍晚,郭增培老人便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摇着蒲扇,挪到北新仓胡同口,在这附近闲逛的是他相处了几十年的老朋友,许多朋友同他一样已到了耄耋之年。北新仓胡同有几百位像郭增培这样的老人,他们过着与郭老人相似的简单的生活,他们活动的场所也是大体一致的,早晨到鸟市溜溜鸟,中午…  相似文献   

10.
修鞋的老乡     
老乡年纪不大,30多岁40不到的样子,可在海南修鞋却有10多年的历史了,如果这行业也能评定技术等级的话,他应该是技师了。这位老乡的  相似文献   

11.
年前,济南市某厂聋哑人张殿臣下岗了,正值他妻子患病长期卧床,他又患了高血压,月工资由300余元减为100余元,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他想,自己一身都是技术,还愁养不了家吗。 开始,他做点小凳子和塑料提包等小商品,随着政策的开放,他修起了自行车。可是开张不久,一下了又冒出了三家修车的。他就加上了修锁配钥匙,可不长时间,修锁的又冒出了三家。他又添上了修拉链、换壶底的黑白铁活,同时,他还买了修鞋机,干起了一般人都不愿干的修鞋的活儿。  相似文献   

12.
贺敬涛 《今日广西》2010,(16):54-55
县城实验小学校外有一个鞋摊。 鞋摊撑着一顶灰色布蓬,下面是站鞋机,小锤子,钉子,各种颜色形状的皮子,旧鞋,靠墙放几张小凳子,凳子上坐一个黑瘦的修鞋老人,60多岁年纪,穿着破旧的灰布衣服,戴着老花镜,叮叮当当,缝缝补补。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元月4日,上班第一天。台州市椒江区保安大队教导员何凌志一走进办公室,便不禁愣住了,一屋子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位老人哆嗦着挪了上来,使劲地抓住何教导的手:“救我孙子的保安是哪个呀!”老人老泪纵横。原来元月2日下午,老人的孙子和小伙伴玩,不小心掉进了河里。  相似文献   

14.
徒弟     
徒弟长我几岁。儿时患了一场大病,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 我是在一个小镇认识他的,那时我在附近的农场工作,他在镇上修鞋。他心眼实,活干得精细,周围三乡五里的人们赶集时总找他修鞋。听说,他还念过几年  相似文献   

15.
小羽 《人民政坛》2011,(7):29-29
在波士顿法院门外修鞋的奥古斯都喜欢进入法院观看各种案件的审判。1841年8月的一天,他被一名酗酒闹事的年轻罪犯惶恐不安的眼神所吸引。通过交谈得知,这位年轻人是一名机器维修工人,有一位怀孕的女友,因为没钱交保释金,  相似文献   

16.
30年前,他拖着一条残疾的右腿,从老家农村走进省城.在石家庄街头摆起了一个修鞋的地摊儿,融入了自谋职业的个体户大军中.白天,他把修鞋摊儿当成了了解市井群生基地;夜晚,他就伏案疾书、笔耕不辍搞创作.这一干,就是30多个春夏秋冬.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地摊作家”的孟金卫.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开江县光荣院85岁高龄老人邓海舟,系开江县梅家乡交易山村人,1993年1月4日晚上10点死亡,第二天凌晨3点3O分又活了过来,死而复生且现在身体健康。笔者去采访这位有幸阴转阳世的老人时,光荣院的孤寡老人全都围了过来,对岁的杨文华老人说:“他呀,这个老不死的,害得我们为他穿寿衣、寿鞋,脸色灰白,全身冰冷,硬邦邦的,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把他穿好,又从楼上卧室弄到楼下停产房,全都为他伤心。”75岁的王思福老人说:“他一生视酒如命,常用干辣椒面下酒,每天都要喝一斤多,不吃肥肉和干饭,包括过年过节他都只吃稀饭。生前我…  相似文献   

18.
1960年3月10日,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米黄色的小拐杖,身着一件黄呢子大衣,走出仪陇县马鞍中学的校门,信步向席家砭走去。他就是回故乡的朱总司令。他从南充出发,乘车沿途调查访问。头天晚上下榻马鞍中学的一间普通的职工宿合,第二天天一亮就与夫人康克清等一道,去看少年时发蒙读书的地方。在席家砭席聘三先生所办的私塾小学堂,朱总司令读书10年,那儿给他留下了许多记忆。他走进  相似文献   

19.
<正>张立柱的作品总使我想到记忆深处最为熟悉的一幕,村头的老槐树下,是乡民们聚集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他们交流信息,休息整顿,然后走向田间地头。事实上,张立柱就是那棵村头的老槐树,他的倔犟如同树干,他对家乡的爱,如同树根,深深地扎入黄土高原,他的绘画,就如同槐树的浓荫,在夏日给予我们无声的滋润。  相似文献   

20.
找我的老人     
终于有了个不用备勤的周末,逃也似的回到离单位40多公里外的家里,赖在妈妈身边,卸下坚强的外壳,还回原本的自我。只有妈妈和家,能让疲倦的心灵和身体,得以片刻的休憩。可是同事的电话跟踪而至:“值班室这来了一个老人,说要找你。”“找我?什么事?”“不大清楚,说是要还你钱。”在脑海里拼命搜索,我没借钱给过一个老人呀。“说是湖南的,去年9月份你给他60元钱。”哦!有印象了。“哦!是他。麻烦你告诉他不用还了,他的情况看起来还好吗?”“看上去很精神,那我就转告他不用还了啊?”“好的,谢谢。”挂断电话,却想起了同事电话里说的那个老人,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