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婷婷 《中国民政》2009,(12):52-52
湖北省秭归县民政局深入探索研究.建立了低保评议听证制度,确保执行低保政策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共有低保对象 2655户、4269人。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 活权益,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路 桥区强化低保运行的“七大”工作机制,不 断完善低保制度。主要做法: 一是程序规范化。低保对象的确定,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形成“六三 一”工作运行机制,即经过申请、评议、 调查、复核、审批、答复六道程序;实行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民政局在推行低保工作进程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率先在全市实施城乡低保听证制度。通过“听证会评议、三榜公示、社会化发放”等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群众对低保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大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低保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它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层级,发挥着最后一道社会保障防线作用。近日,笔者参加了赣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由于赣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全市城市低  相似文献   

5.
瞄准效率是社会救助研究中富有争议的命题。在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城乡低保制度瞄准效率评估日益受到关注,总结这一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能够为我国社会政策评估创新、反思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已有评估研究集中于低保制度目标群体的界定、瞄准方法、瞄准效率测量和瞄准偏差影响因素等议题,对低保政策认定标准的维度、家计调查和社区瞄准方法的利弊、以及瞄准偏差现象的成因展开了充分探讨。目前,基本形成了城乡低保制度存在一定瞄准偏差的研究共识,其"漏保、误保"等瞄偏比例的估计则有歧见,低保瞄准偏差的成因分析聚焦于制度结构和主体行动两个层次,瞄准过程中政策环境、客体等影响因素的探讨尚不够充分。未来研究展望在于深化低保制度功能定位与政策目标分析、识别影响低保瞄准结果的因素类型和推动针对城乡低保受助家庭的社会心理评估。  相似文献   

6.
我省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中部省份。据统计,2007年全省总人口6070万,乡村人口4000万;全省农村贫困人口573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9.5%,占全省乡村人口的14%:农村贫困人口中,绝对贫困人口(年收入785元)222万.低收入贫困人口351万。  相似文献   

7.
贺大姣  ;胡象明 《求索》2008,(4):87-89
任何制度的具体设计都要受一定的伦理观念的支配,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制度设计的首要伦理价值。农村低保制度的设计是追求社会公正的重大举措,但目前此项制度设计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不公正现象,因此,农村低保制度设计应体现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佳伟 《中国民政》2009,(12):41-41
几年来,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救助水平逐年提高、规范管理不断加强,有效地保障了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其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推动发展重要作用目益凸显。国庆前夕,笔者参与了民政部组织的“农村低保百村调查”活动,看到农村低保的发展成果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解决福利捆绑的负激励效应问题,最理想的办法是打破这种福利捆绑,然而,由于福利具有刚性的特点,一下子剥夺他们各种福利待遇,即使是低保金上调,也不是容易实行的。这就需要国家在制度设计上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不要等新的问题出现后再重新设计,避免福利刚性带动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同时注意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变革.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分配.确保低收入人群体面地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市低保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无论从覆盖人群、补差水平、保障标准.还是资金保障,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制度建设、财力保障、救助水平、机制体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就城市低保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完善途径做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蔡日升 《人权》2014,(3):52-55
行政听证制度是法治社会民主制度的重要标志,更是许多国家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我国自《行政处罚法》专章规定了听证程序,标志着我国独立的行政听证制度产生,《价格法》等也相继对听证制度作了相关规定。《立法法》第58条第一次规定了行政立法听证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2.
政府预算在经人大批准之前,反映的主要是政府部门的偏好和意愿。这种偏好和意愿是否与公共利益一致,需要通过公民参与、人大审查的程序,最终以法定形式作出判断。将听证制度用于审查预算,旨在通过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提高决策的透明与公正,从而避免因预算决策的行政主导而导致的偏颇。2008年以来,闵行区人大预算听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正表征了这一方向。6年走来的闵行预算听证制度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08,(11):50-51
近年来,绍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按照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探索创新,扎实工作.着力形成城乡统筹、政策配套、运作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机制,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益范围不断扩大,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分类分层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困难问题,确保城乡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洪毅  IC 《小康》2004,(11):20-21
作为一项从传统社会救济制度改造而来的新制度,一方面需要尽办消除旧有的缺陷,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快制度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从这个角度看,现有的低保制度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村)民实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助制度。有关专家学者也称这项制度为我国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即困难对象通过各类工资、奖金、社会保险以及各类劳动等收入后,其家庭仍未达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相似文献   

16.
2000年3月,《立法法》正式将听证引入立法程序,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了立法听证制度。近年,各地人大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立法听证实践,对于提高立法质量、扩大立法机关的社会政治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立法听证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政和县是福建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批试点的经济欠发达县之一。自1997年展开以来,城乡低保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财政窘迫,配套经费的落实十分艰难;救助对象"准入资格"核定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06,(2):16-17
河北省民政工作者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全省民政工作成绩显著,特别是全省农村低保工作卓有成效,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发挥了促进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安 《中国民政》2006,(10):25-2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甘肃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快提高,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多种原因,甘肃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目前仍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和农村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家庭收入仅比低保标准稍高,却享受不到政府补贴,生活仍然十分贫困,属于低保边缘群体。他们在经济上低收入,生活上低水平、权益上低保障,游离在政府的惠民政策边缘。近年来,城乡低保边缘人群的生活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制定相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