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德明 《当代广西》2007,(18):53-53
地域文化特色是特定地域的名片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含量的今天,区域文化在拉动当地旅游经济和工业发展方面已是不争的事实,文化不开发利用,文化的潜在价值就难以体现,因此挖掘地域文化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永福县在挖掘和弘扬福寿文化同时,不断补充和丰富其内容,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十大寿星”、“十大孝星”、“四世同堂和睦之家”等评比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一种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2,(5):6-6
一、“湖北精神”的探索 二、“湖北精神”的时空特征 “湖北精神”属于一种地域精神。 “湖北精神”更是一种时代精神。三、努力组合“湖北精神”的地域文化唯一性四、中国大学已有的“校训”和“名言”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埔》2008,(2):64-64
新疆有着辽阔的地域,适宜的气候,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特产资源十分丰裕。在群山峻岭、绿洲戈壁之间,有着数不尽的“粮仓”、“肉库”、“油盆”、“煤海”。周思来总理生前曾赞誉新疆为祖国的“一块宝地”。  相似文献   

4.
华夷观源于中国,作为传统东亚社会用于认知“自我”与“他者”的话语模式与叙事范式,伴随以儒学为主的中华文化传播至古代越南与朝鲜两地,成为其提升自我中心性与文化优越感的策略表述。同属“中华文化圈”的越南、朝鲜,在相对迥异的历史文化与现实动机下形成富有各自地域特色的“各华其华”观念与“小中华”思想。因此,通过比较古代越南、朝鲜华夷观的差异性,可以考察华夷观在传统东亚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复杂与多样的跨主体性,进而探研华夷观作为前近代东亚式民族主义思想源泉的发展理路及其影响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周范才 《小康》2010,(8):96-99
炎炎夏日,你是否所处“火炉之城”? 城市的标签不只有地域之分,同样也有季节之分。 热到何种程度才能称之为“炉”呢?据称,气象学上早有过定义:  相似文献   

6.
“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调解结案,深圳警方须道歉。”这则新闻荣登各大新闻网站的首要位置,体现出公共舆论的一致性;在业已形成的各种歧视(学历歧视、容貌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重压下,  相似文献   

7.
永定县政协     
日前组织经贸局、城建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对永定县“三上”企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建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改变目前“三上”企业存在的比重低、地域分布较局限、资源型比重偏大、旅游产业带动力不强、政策服务措施不完善等现状。  相似文献   

8.
走进周庄     
踏进周庄的第一步,我就感觉踏进了历史的门槛。巍然矗立在新老镇区交界处的高大的石牌坊,首先触及我的眼帘。牌坊上“贞丰泽国”、“唐风子遗”的额题,向我们表明了周庄的历史沿革、地域特色和她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9.
刘丽姣  许佳  马云琳 《前沿》2014,(9):226-227
当今社会,地域文化元素设计在建筑空间意境营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傣族和景颇族的传统民族符号元素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遵循“有机建筑”的概念及“有机更新理论”的设计理念,并提出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是解决设计中“地域性”与“当代性”问题的方法之一,同时是体现“延续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直接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12,(5):41-41
地域精神的研究和提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湖北精神”的内涵,准确表述“湖北精神”,对于我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荆楚文化,形成道德规范,凝聚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伟大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安排.我委组织部分文化学者、历史专家召开了“湖北精神”内涵研讨会,对“湖北精神”的内涵、“湖北精神”的表述、如何弘扬“湖北精神”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情况综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吉林地域化与南方化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取向、市场意识等各方面。南方化带有鲜明的创新性特征,吉林化带有较多的“惰性”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要实现吉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重塑吉林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宋效忠 《人大建设》2013,(12):38-39
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62亿,并且以每年近千万人的速度在增长。农民工的产生和发展壮大不仅改变了经济社会的基本格局,也成为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按照是否跨地域就业,当前的农民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就近就业,即“离土不离乡”;一部分是跨地域外出就业,即“离土又离乡”。  相似文献   

13.
曹琪 《今日上海》2009,(4):30-31
学界对“社区”的概念不只一说,但其中都有此提及:“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是一定地域内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社会实体。”由此可见,打造和谐社区共同体势必首先取得居住人的归属感。那么,归属感从何而来?累计于社区建设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域观念文化的交融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高校中出现的以地域偏见评价学生的问题使学生无形中有了地域“出身”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大学生活及就业带来了压力,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克服该现象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亚新学说理论认为,曾经创造了“东亚奇迹”的东亚模式是有特点的创新体系,但任何时期都不存在不随时代变化而因应变革的发展模式。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国际经济环境变迁有直接的联系,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东亚发展模式调整滞后的结果。以此理论视角重新审视6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作为东亚模式创新体系基本要素的“出口导向”、“政府作用”等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在时空背景发生巨大变化时,台湾当局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革,甚至反向作为,才使得台湾经济发生了由“奇迹”到“困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院的司法建议书很好。政法工作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中院用自己的司法实践作了很好的回答。请组织有关部门按建议书的意见做好有关工作。”这是原日照市市长于建成在日照中院《关于对日照绿茶实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司法建议书》上作出的批示。这只是日照中院服务经济发展的“点子”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广东人看全国人,都是穷人”“上海人看全国人那都是乡下人”“那么哪里人看全国人都是基层呢?嗯……北京人!”今年5月,音乐剧《Q大道》在北京上演,幽默地探讨了地域歧视的话题,引来了观众阵阵笑声。  相似文献   

18.
方言俚语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在一定地域内语言分化的结果,使之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形成了地域特色。有些方言的使用区域很广,例如中(行、可以)、盘缠(路费)、搬亲(结婚)、抬杠(争辩)等,在河南全省通用。还有许多方言只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内使用,范围很小,外人须经过解释才能理解。 南阳的方言俚语属北方方言的一种地域分支,虽然大部分已溶入北方方言语系,但至今仍保留着它独具的特色。其独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趣味性强,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例如:把开玩笑说成是“打渣子”,把滑稽说成是“焦毛”,把顽皮说成是…  相似文献   

19.
东亚是“非西方文化区”。在欧美,普遍认为工业化、现代化就必须是“西化”.因为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同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无缘。这次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重了西方的这一倾向.甚至置疑“东亚模式”能否成立,至少是这个模式已终结了。果真是如此吗?东亚半个世纪发展的事实说明:东亚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究其成功的因素,除了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学习西方之外,无可否认地表现了东方文化的特色。“东亚模式”同西欧模式具有不尽相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董蔚 《群众》2013,(9):52-53
自2001年以来,金湖县充分挖掘地域资源,放大荷文化特色,在同际、国内两大舆论战场同时叫响“荷花之都”外宣品牌,使得“荷花之都”成为最能反映金湖美丽富庶县情、最能释放生态水乡影响力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