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构成了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就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来说,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就是体现"为民"这一宗旨理念的重要途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矛盾化解工作还有一些难题亟需破解,尤其是涉及刑事案件的上访闹访等问题比较突出,而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以下简称附民调解工作)来促进此类矛盾的化解,无疑是刑事审判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附民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2.
社会矛盾化解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改革完善刑事诉讼机制,更加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成为摆在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2010年12月2日,省法院刑四庭与本刊编辑部联合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在青岛举办了矛盾化解与刑事诉讼机制完善研讨  相似文献   

3.
祝华 《人民司法》2012,(23):43-46
社会矛盾化解是新时期人民法院的一项基本职能。与审判案件相比,社会矛盾化解具有更广的外延和更深的内涵,对人民法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法院要正确履行职责,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必须认真对待当前社会矛盾带来的新问题,把握案件审判与矛盾化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是自2006年我国正式确立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之后、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导向下成为刑事审判工作的重头戏和流行式,同时它又是人民法院能动司法和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实践模板和基本路径。当前人民法院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并非哗众取宠或仅是权宜之策,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等办案工作中,严格把握案件质量关,这就在诉讼监督工作中贯彻落实化解社会矛盾的要求。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检察机关办案执法环节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化解社会矛盾是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又是一把极其琐屑的"针线活"。刑事司法必须化解基本矛盾、防止次生矛盾。然而刑事司法如何化解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7.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法院: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深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8.
转变司法理念和审判方式开创国家赔偿审判工作的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审判工作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职能。首先,国家赔偿审判是促进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要途径。国家赔偿工作做得好,让受害人受到的损害得到及时赔偿,  相似文献   

9.
许楠  张学  谢晏 《法制与社会》2010,(32):128-129
今年,全国政法机关开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实践活动,在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刑事和解理论基础、涵义的分析以及对审查逮捕环节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程序的构建进行分析,以达到确实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代号菊 《法制与社会》2010,(25):195-197
妥善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刑事制度的题中之义,即在平等、人道与宽容基础之上,在刑事法治运作过程中展现出各种刑事法律关系之间的人性化、宽容和妥协性。因此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机制可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能、检察权的运行原则和追求目标,是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相一致的。然而我国当前社会矛盾出现新的变化,检察机关必须在依法、充分履行现有职能的基础上,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院新闻     
《中国审判》2009,(9):52-54
沾化法院 多环节保证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结案效果 本刊讯 山东省沾化县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扎实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以当事人为本理念,把握庭审前、庭审中、庭审后三个环节,采取多元化机制,既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又着力化解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邱石扬 《法制与社会》2010,(27):183-18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为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要求政法机关在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也提出要建立健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建立依托“大调解”工作体系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在检察实践中,我们应适当运用刑事和解制度来最大程度的化解社会矛盾,把矛盾消灭在检察环节。  相似文献   

14.
完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关键。然而证人不出庭作证在我国的刑事审判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其结果是损害了审判的公正性。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出庭要求与社会文化心理,证人的权利与义务,证人的保护等多方面的矛盾无法正当调和造成的。本文在简要的分析了上述原因后,就这些矛盾的解决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社会矛盾化解是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旌德检察院在依法履行监督职能过程中,始终要把社会矛盾化解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仅高度重视化解已有矛盾纠纷,而且注意防止产生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目的是修复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并使犯罪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以最大程度地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刑事和解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在实践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和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陆辉  甘丽娜 《法制与社会》2010,(27):118-119,121
化解社会矛盾是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又是一把极其琐屑的“针线活”。刑事司法必须化解基本矛盾、防止次生矛盾。然而刑事司法如何化解基本矛盾?怎样防止次生矛盾?这是一个长期又宏大的课题。党和司法各战线均从宏观上提出了指导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思路及具体措施,不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实际的具体司法行为中如何有效实施和实现也甚为关键,本文在此就该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张勇 《中国审判》2011,(7):92-93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这是对政法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就人民法院而言,大力加强司法人事管理、司法政务管理特别是司法审判管理,以司法审判管理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矛盾化解和保障公正廉洁执法,更具有针对性、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朱灿生 《中国审判》2013,(11):96-97
<正>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迅猛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复杂、叠加、凸显。如何发挥审判职能,创新审判工作机制,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利用社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众多基层法院一直探研的方向。实践中,福建省长汀县人民法院结合审判工作机制的创新,分析、探索一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新进路。现实困境:基层法院人案矛盾突出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新的规则体系却尚未健全,各种利  相似文献   

20.
公诉环节化解社会矛盾,既体现在成型的制度做法,如刑事和解制度;更体现在公诉各环节的各项业务工作中,从实践中、从细节上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措施,才能切实采取多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合理诉求,做到案结事了。试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结合公诉工作各个环节的业务职能,注重公诉职能向修复社会关系延伸,研讨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于公诉工作始终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