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去冬今春陕西省发生了持续近百天的严重干旱.从降水情况看,这次干旱约为20年一遇的水平,是1961年以来第3个少雨年份.这次旱灾造成了较大损失.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测算这次百51大旱全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  相似文献   

2.
约占全国耕地面积38%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能不能获得突破性发展?记者在陕西渭北旱原采访,从这里由低产变粮仓的历史性变化,窥见了我国旱地农业的乐观前景。 渭北旱原是一条横贯陕西中部的著名“旱腰带”。其范围包括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宝鸡5个地、市的23个县(市区),有500多万农业人口,1500多万亩耕地,其中90%是无水灌溉的旱地。农业主要靠天公,产量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3.
科学抗旱     
《中国应急管理》2011,(2):F0004-F0004
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基本无有效降雨,气象干旱严重,土壤失墒较快,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山东、河南等省大部出现中到重旱,河南中部部分地区和山东局地达到特旱等级。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1,(24)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持续干旱少雨,旱情发展较快。出现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之后的跨年连旱,农田因旱无法播种,个别地方的干土层厚达20公分以上,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北方城市供水已存在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进一步加重,我国城乡人民面临的抗旱形势更趋严峻。  相似文献   

5.
黑土地上的希望齐齐哈尔市发展旱灌农业的调查●王瑞光吴晓东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力发展旱灌农业,加快了建设农业强市的步伐,给这片黑土地带来了希望。在近两年发生历史上罕见干旱的恶劣条件下,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全市粮豆薯总产在1995年达到45.85亿公斤的...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6,(15)
清明已过,神州大地春光融融。从南到北,亿万各族农民兄弟正热火朝天地展开春耕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搞好今年的春耕生产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夺取全年丰收,而且也是为完成“九五”农业生产的任务打好基础,开一个好头。 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更有着光辉的发展前景;同时,前进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今年的春耕就面临着严重的干旱威胁。从西北到华北、东北,大片粮棉主要产区冬天少雪,春天少雨,春旱连上了冬旱,不少地方的旱情是几十年来所罕见的。不少河水断流,湖塘干涸,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土壤墒情不好,给今年的春耕春种、冬小麦返青带来困难。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通过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的农民和广大农村工作干部的艰苦努力,一定能够克服干旱等困难,夺取今年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以来,天津市连续 5年遭遇严重干旱,持续 高温少雨,许多河流水库干枯,地面蓄水量比常年减少80%左右,地下水位大大下降,最深的下降几十米。全市惟一的水源地——潘家口水库蓄水量由常年蓄水几十亿立方米降为几亿立方米,降到死库容以下。天津人的“生命线”——引滦入津工程已无法保证向天津供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而且几百万  相似文献   

8.
1980年10月,北京正义路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上,审判长威严地告诉工作人员:打开幻灯机.白色的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个老人被揪斗、毒打的情景.人们看清了,这位老人就是“文化大革命”中第一个被害致死的部长——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 幻灯片放完了,大厅内又响起了审判长的声音:“江青,这是你诬陷张霖之以后,发生的批斗场面,因此,对于他的死,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承认吗?”江青从椅子上站起来,努了努嘴唇,什么也没说.“我再问一遍,你承认对张霖之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审判长说到第三遍时,江青才勉强地点点头.“你应该明确回答本院提出的问题!”江青不能再沉默了,她用极低的声音回答道:“我承认,承认对他的死有责任.”  相似文献   

9.
一个农夫和一个准备远行的水手在交谈。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  相似文献   

10.
旱!旱!旱!初秋的北京,已是“一场秋雨一场凉”。但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显示全国最新旱情信息的监视图上,西南、南疆和内蒙古大部还是三大块深红甚至棕色区域——重旱乃至极旱仍在肆虐。  相似文献   

1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政府行为,在运作过程中一直受到一种“怪圈”的困扰,这就是“一死就放、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在深入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今天,重新认识一下这种“怪圈”,可以更好地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死就放”传统政府行为“怪圈”的起点是一个“死”字。所谓死,是指政府对于经济与社  相似文献   

12.
再觅淮河治本之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淮河灾害频繁导致今天整个流域的贫穷落后。而在历史上,淮河流域曾是富庶之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从历史上的一条利河、好河到今天的害河,灾河,淮河还能够根治吗?  相似文献   

13.
平罗县在2005年进行水稻旱播幼苗旱长轻型栽培技术方面的实验示范研究,当年示范水稻旱播幼苗旱长栽培385亩,2006年示范面积增加到3652.8亩,占水稻播种面积12.5万亩的2.9%.  相似文献   

14.
我们厂是负责收集、处理广州地区的各种死畜和变质肉类的工厂。三年来,全厂共处理死猪一万九千五百多头、死牛二百五十多头、其他死动物及变质肉类四百六十七吨。由于我们的工作经常与死畜臭肉接触,于是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干我们这一行“低人一等”。面对世俗的偏见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全厂五十一名职工没有一人“跳厂”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几年来我们坚持对职工进行了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林同济先生的名字,今人知道的恐怕不多了。但他的《文化形态史观》一书,岳麓书社前几年又将它与雷海宗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合并出版。林先生对中国历史上的士阶层与官僚集团作了尖锐的剖析,今天读来仍令人耳目一新。 据林先生说,在中国3000年的历史中,知识阶层经历了一个从“大夫士”到“士大夫”的转化,即两种人格的嬗变。大夫士者,类似于武士阶层,崇尚的是义(荣誉)、礼(荣誉之规),人格的训练建基于死的决心,即何时死、何地死、为何死、如何死,甚至“未知死,  相似文献   

16.
“闻道”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李贽解,“说不闻道不可以死,非说闻道即当死也”。“闻道”是人生的追求,死而不得闻道,只是枉死。但并非闻道了就应当死去,而是即便死去,也不枉活过一场,可谓“死而无憾”也。 我想,“闻道”该当何解,还应当搞清楚。孔子所谓“闻道”,或则是“得到真理”,或则是“得到正道”,或则被理解为“掌握事理”,都落实在人生境界的修成上。以此而论,“朝闻道,夕死可矣”应当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人有形形色色,对“闻道”又岂有统一的正解?你说“道”  相似文献   

17.
“文革”期间进驻清华大学 1968年4月中旬,张耀祠团长打电话给我,讲:“老古,你那里没有什么事情了,干脆回来吧,现在就我一个人了,把我忙死了.”我知道现在警卫团的团首长都分别带队参加“支左”工作,家里的警卫工作很忙.我在电话里说:“好啊,我把这里的工作交完就回去.”随后,我将针织总厂的工作交给孙毅,回到警卫团.  相似文献   

18.
史志谨 《理论导刊》2000,(10):37-38
一“五四”时期,针对封建保守势力压制新生力量,以“老”自傲而歧视“黄口小儿”的旧意识,鲁迅大力宣传了进化论的生死观,指出新陈代谢的规律不可抗拒而应正确对待:“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如此各各走去,便是进化的路。”当然,进化仍须斗争,鲁迅总是给青少年以引导和激励:“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在《两地书》中,鲁迅也郑重地表白过,他“是不厌恶‘死’的”,因为“死是…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即位时还面临着分散于备地的李建成、李元吉余部和突厥军不断地骚扰等紧迫问题;又值连年灾荒,更造成了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的巨大困难.《贞观政要》中概括这一时期的情况说:“太宗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但到贞观三年(公元六二九年)关中粮食丰收,又加太宗“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而因很快使各地“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因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这便是历史上所称誉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也因此为人们所称颂.杜甫在路经唐太宗昭陵(位于今陕西礼泉县)时,便无限钦敬地赞叹:  相似文献   

20.
去冬今春北方持续干旱,今年3月初黄河开始断流,时间达历史上最长的150天左右,断距超过570公里。而自8月初以来,黄河中游连续降雨,致使出现两次洪水,最高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在花园口出现94.7米的历史最高水位。这一旱一涝使两岸人民谈“河”色变,苦不堪言。 而今,滔滔黄河水正在高耸的大堤内奔涌,望着两岸绵延一千多公里的黄河大堤,人们心中焦虑:他还能安然屹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