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民事"执行难"的问题,民事协助执行人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作为前提性条件而言,完善的民事协助执行人制度需要解决其主体范围问题。但对于民事协助执行人的范围,我国学者认识多有不一。以民事协助执行人的功能为首要考虑要素,在与其他诉讼主体相区别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民事协助执行人的范围,有利于发挥这一制度之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回应因责任财产、执行措施、执行信息不断丰富而导致执行法院难以独自推进执行程序的实践需求,现行规定确立了宽泛的协助执行义务。但协助执行可能影响第三人的正常职责、侵犯第三人的权利自由,故在执行法院、申请执行人与协助执行人的利益衡量中,作出优先维系强制执行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权利的价值判断必须具有正当依据。其中,具有法定职责或管理、服务职能,具有公众性、社会性或影响力,与被执行人之间存在权利义务关系,负有法律规定的一般协助执行义务,是协助执行主体的边界所在;强制执行的目的,协助执行主体基于宪法、法律享有的权力、权利,协助执行的必要性,协助执行行为的性质,是协助执行事项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执行难的形成是一个社会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有立法和司法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但更有当事人自身的原因。本文从执行难利害关系人(申请人、被申请人、法院)的角度,简述了对"执行难"的理解,试图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以期把执行难分解开,为法院的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戚枝淬 《行政与法》2006,(4):103-105
民事强制执行权是指民事执行机关代表国家依照法定程序行使的,迫使债务人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债务,以确保生效的法律文书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权力。民事强制执行权包括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这两种权力反映出民事强制执行权兼具有司法性和行政性。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审执合一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对民事强制执行权应进行分权运作。  相似文献   

5.
颜萌 《法制与经济》2010,(16):64-66
在民事执行阶段,民事检察监督立法的缺位导致民事执行案件在执行程序上和适用实体法上产生诸多瑕疵,基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立论基础,提出了建立民事执行程序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何艳春  贾如 《法制与社会》2011,(29):132-133
金融机构协助执行,指的是金融机构协助人民法院等执法机关完成某一特定执行事项的法律行为。具体来讲,金融机构协助执行是指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协助有权机关对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询、冻结或强制扣划的行为。在实践中,协助执行是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一线营业网点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不仅是一项法定义务,而且是客户和金融机构权益保护的连接点。因此,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存款的查冻扣问题,在金融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智缘 《法制与社会》2010,(24):133-134
当前,我国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破解执行难、执行乱,加强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监督是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将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吴玲 《中国司法》2004,(8):19-21
一、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世界各国法律对行使民事执行权的主体规定不同,但民事案件实行“审执分离”是共同的。从世界几个有代表性国家民事执行制度可以看出:执行主体为法院的一元制国家,如法国,执达员是设在法院的公务员,不是法官;执行机关与法院截然分离的二元制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民事执行由与法院毫不相干的行政长官实施;由法院和执行官共同行使执行权的混合制国家,如德国、日本,法院和执行官相互配合、相互协助,部分民事案件由非法官的执行官执行。民事执行权是司法权,还是行政权,或者兼有两种性质,各国对此的认识差异大,理论上分…  相似文献   

9.
戴琼 《政法学刊》2004,21(4):48-51
最高人民法院和香港相关主管机关经过反复协商,先后成功地签署了《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委托送达民商事司法文书的安排》和《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标志着我国区际司法协助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但《安排》仍然不能解决所有的区际司法协助问题,其中,两地的民事管辖权的冲突问题便是其中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为了协调内地与香港的民事管辖权,必须遵守“一国两制”、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一事不在理原则。同时,应当采用《安排》的模式来明确规定涉及两地的民事案件管辖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人执行之辨析与执行立法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 ,对人执行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含义是不同的 ,现代的对人执行制度主要是一种间接执行措施 ,它剔除了古代对人执行制度中的残酷、野蛮和非科学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 ,我国民事执行理论及现行立法对于人身执行问题采取一概斥之的态度 ,从理论上来说是站不住脚的 ,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则是自相矛盾的 ,故有明确予以规定之必要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化解"执行难"问题,旌德法院于2012年4月开始,从强化执行工作的外部环境入手,在全县建立了协助执行工作网络,共聘请了77名执行联络员。半年多来,执行联络员协助法院执行82余次,协助执结案件35件。协助执行网络的有序运行,有力推动了执行工作的良性发展。一是成立协助执行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执行联席会议,听取执行工作情况汇报及各乡镇协助执行工作情况汇报,对  相似文献   

12.
王薇 《法制与社会》2010,(15):297-297
民事主体的存在在于法律的承认,民事主体同时必须是具有独立意志和利益的主体。法律对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设定是出于一种特别的保护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朱彦 《法制与社会》2012,(8):150-151
本文指出要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就必须建立良性的民事执行长效机制,而建立这一机制的关键有赖于执行思路的转变,即从法院被动执行、应付执行向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判决债务人主动履行转变。  相似文献   

14.
张斯文 《法制与社会》2013,(15):138-139
民事案件执行难是司法实践中一个老大难问题,为强化执行法院往往较为频繁的使用司法拘留,然而实际不是非常明显。本文从理论角度阐述司法拘留的概念和性质,并就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周敏 《法制与社会》2011,(36):66-67
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民事判决书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是其一,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现实中民事判决书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根据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在缓解执行难,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该条款为检察机关开展执行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通过在立法方面、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机制等方面着手分析开展执行监督的困难之处,同时探讨基层检察机关开展执行监督的方式、手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在立法机关即将启动新一轮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制定一部面向21世纪的新民事诉讼法典之际,值得反思并且需要认真  相似文献   

18.
温代红 《法制与社会》2010,(35):153-154
民事执行因其在民事讼诉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成为各级司法机关广泛关注和深入研讨的课题。本文拟从当前民事执行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当前民事执行的现状,研究相关的执行依据,并根据实际对民事执行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曹靖楠 《法制与社会》2010,(35):162-163
民事执行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不仅关系到当事人权利的实现与否,更加影响着司法机关在公众中的威信度。因而,法院的执行情况备受关注。但我国的执行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执行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就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本文认为执行救助就是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袁军 《法制与社会》2011,(17):114-115
目前导致我国法院执行难的原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应进一步增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执行工作改革.同时加强人民检察院民事执行监督职能,加大执行监督力度,促进司法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