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的狱侦狱控侦查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逐渐开始在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得到使用,但由于涉及侦查手段的秘密特性与敏感性,该侦查方式长期不为人所知,尤其是在特情的管理与使用事项上的经验未能及时得到总结,同时还存在使用上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本文通过在实践中对特情的选拔与管理、使用原则、步骤和方式以及工作方法的介绍,对狱侦狱控的侦查方式予以提炼和评价,以便更好的为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
工狱     
[解说] 本文选自《旧小说》戊集,该书系由近人吴曾祺编辑,商务印书馆1914年版。全书分五集,共二十卷,上自汉魏,下迄明清,蒐集各类笔记小说约八百余篇,多为历代名家所撰述,其中有关破案、断狱的篇章,可做为政法工作者研究古人办案经验的参考。《工狱》一文,案情复杂曲折。文中对元代封建统治机构的腐朽、官吏的昏聩  相似文献   

3.
逃狱     
《江淮法治》2013,(2):39
二次大战的时候有3位士兵被关入俘虏营中,其中一位是英国军人,一位为法国军人,还有一位为波兰军人。一天夜里,看守的士兵睡着了。3人见机不可失,准备逃跑。英国军人第一个出去,不料踢到看守的脚。看守问:"谁?"那名英国军人情急生智,发出"喵"的声音。"喔,原来是一只猫。"于是看守继续睡。法国军人接着脱逃,不小心踢倒了水壶。看守问:"谁?""喵!""喔,又是一只猫,今天猫真多。"波兰军人最后一个脱逃,他竟撞上了牢门。"谁?"波兰军人赶紧回答道:"当然是猫啦!"  相似文献   

4.
汉代奏谳制度考析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罗鸿瑛奏谳制度,是汉代创设的疑狱(疑难案件)平议,上报复审之制,它是司法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对引经决狱之风的兴起,礼法融合潮流的衍进,乃至封建法律内容的充实,都曾产生过深刻影响。但因史籍阙如,往昔论者寥寥。八十年...  相似文献   

5.
<正> 本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司法文书研究”专栏所载乔文华同志《对一份判决书的推敲》(以下简称《推敲》)一文,对陕西省××县法院一九八○年的一份刑事判决书,从法理上、援引法律条文上、语法修辞上以及文凤上,作了全面、深入的推敲,读后颇受教益。但是,《推敲》一文中也有两处推敲不够的地方。特略抒己见,与乔文华同志商榷: 首先,《推敲》在“一、罪与非罪界线不清”的小标题下写道:“(1)判决书所述  相似文献   

6.
狱思撷拾     
在迎接与参与监狱体制改革之际,我们要做的另一件事情也许是清醒而认真地清理一下地基,看看我们双脚所站立的大地实况。只有弄清楚我们现在究竟站在哪里,才能知道该往哪里去。我们不应该再把我们所钟爱的观念、理想、制度笼罩在美丽的迷雾中,以为好的全都是好的,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丝毫需要我们警惕,加以防范或克服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狱名发微     
绪言“狱”,是古今对拘系囚犯场所或建筑物的通称。狱作为拘束人身自由的设施,其演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狱的前驱,当是原始人驯化野兽的穿槛或岩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狩猎野兽有所剩余的情况下,刺激了人们驯养家畜的要求。开始把已经捕获但一时吃不掉的兽类,尝试用槛圈、岩洞、穽穴或用棘丛围困的办法,来防止逃逸,迫其就范,以便驯养。驯服野兽  相似文献   

8.
《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下面这样千百年来被后世人谈论最多的案例。此案关系到古代传统法律中最重要的刑法适用原则——自首的认定。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宋神宗下诏说:“谋杀已伤,司法官经审问将要纠举时,罪犯自首,依照谋杀罪减刑二等论处。”早先,登州报奏有一个叫阿云的女子,在母亡服丧期间许聘给姓韦的男子,她嫌恶此人丑陋,谋杀而没有杀死。在审问过程中,决定将要检举她的时候,她供认了犯罪事实。审刑院、大理寺判定为死罪,用违律为婚的理由奏报皇帝裁决,皇帝赦免了她的死罪。登州知州许遵上奏,引用《宋刑统》律文中关于“有所因犯杀…  相似文献   

9.
狱外矫正     
2003年,上海市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社区矫正”试点——让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五种情形的轻刑犯人回归社区,以全新的方式在监外服刑;同时,通过安置帮教,使刑释解教人员在社会关爱中开启新的人生。请看看三年间,发生在20多个省市的7万余名矫正对象身上的变化吧:一名正在接受社区矫治的“三进宫”罪犯,在得知曾经的管教民警身患尿毒症,需要“换肾”才能康复时,毅然提出愿意将自己的肾脏捐出;一群走出高墙者,原本准备承受世态炎凉下的举步维艰,却在温暖的社区意外地收获了精彩人生……这些“一失足者”,有的成为人群中…  相似文献   

10.
春秋决狱     
所谓“春秋决狱”,是指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的、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解读汉律,作为判案根据的司法活动,其时《诗》、《书》、《易》、《礼》也被用于司法,又称“经义决狱”。《春秋》原是孔子编纂的鲁国编年史,记述了自周平王东迁以后鲁国以及其他周边诸侯国的史实。在这本史书中,孔子借叙述历史之机阐发了自己的各种政治、伦理及哲学观点。因此《春秋》遂被后世儒生奉为经典著作,《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春秋》一书是“礼义之大宗”。书中的许多观点也被当作不可怀疑的儒家经典而被代代遵循。怎样用儒家经义解释汉…  相似文献   

11.
刘茂林  吴军 《中国司法》2005,(11):110-110
近期.在区街两级社区矫正工作部门的精心疏导下.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的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活动.以此感谢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帮助。该区虎丘街道4名矫正对象先后捐献6500元,资助辖区8名特困家庭的学生,还结合自身经历对受捐赠的学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他们学法、知法、守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2.
《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的面世,无论是对以中文学英文,还是以英文学中文的人而言,或日对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文化交流,无疑是件大好事。但通读《新记号新义》部分后,本文作者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一些词条的英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瑕疵,因而有碍其预期效果的实现。现成文一述己见,同时旨在引起有关方面对此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张正印 《当代法学》2013,(1):154-160
宋代"鞫谳分司"的司法体制经由徐道邻、戴建国、陈景良等学者的发挥,已为学界普遍接受。徐道邻先生所理解的"分司"基本上是组织意义上的,而戴建国教授则进一步提出"功能"分司说,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而是分别概括出宋代"鞫谳分司"的两种存在形态。另一方面,这两种说法都把"分司"定位在官员层次,而忽视了宋代司法过程中胥吏这一群体所处的独特地位及其所发挥的重要功能,因而在一些材料的解释上出现困难。实际上,宋代的"鞫谳分司"主要体现在胥吏层次,官员之间的分职并不严格。另外,从历史上看,宋代的"鞫谳分司"在其产生、结构和功能诸方面都与魏晋时出现的"鞫谳分司"存在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外接连发生暴狱事件。随着形势的变化,罪犯袭警、劫持人质、暴力冲监等成为我国监狱目前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国外监狱接连发生的暴狱骚乱事件对我国监狱安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今后我国监狱发生罪犯暴狱事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5.
吴文波 《法人》2008,(4):10-10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宋兰透露,燃油税已有初步方案,通过开征燃油税,把其它公路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交通运输管理费等取消。不过,由于燃油价格持续上涨,考虑到国情,目前推出燃油税时机尚不成熟,何时出台并无确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宋代鞫谳分司的审判制度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并给予颇多的肯定。文章简要介绍该制度下法官连带责任的承担,继而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这一制度确立的价值依据,并引发对我国当下法官责任追究机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里,有一篇《诗谳》的故事。说的是青州有一个以贩笔为业的居民叫范小山,外出营业未归。四月间的一天晚上,他那独宿在家的妻子贺氏被人杀害了。现场遗落有一把题有诗句的扇子,上面写有“王晟赠吴蜚卿”字  相似文献   

18.
狱情——罪犯现实和可能发生的思想行为表现的总和。对狱情的收集、知晓、分析和掌控是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对罪犯有效实施监管教育改造的基础和前提。监狱体制改革的深化,监狱职能纯化,罪犯教育改造质量要求的提高,狱情分析工作任重而道远。回顾历史沿革,丰富新内涵,探索新模式,跨入新境界,更彰显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19.
论狱务公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法学杂志》2002,(6):14-16
狱务公开制度是我国监狱法制建设和行刑文明进步的体现 ,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狱务公开有自己的内容、形式和途径。它对推动狱务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封建时代的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除了掌握行政权之外,还控制着辖下地方司法权。中国古代尊奉的"政出一门"治官思想与西方民主制度下三权分立的政治格局是尖锐对立的。在西方,司法和行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从体制上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而在古代中国,界限则十分的模糊。一般来说,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其辖地内的最高司法官。这种情况在近代以前长期延续。本文选取清初康熙年间名臣汤斌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分析此人物的刑狱作为,窥探出封建时代的地方官在司法刑狱方面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