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与《资本论》的关系问题,我们很少去想它,但是,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重要目的就是与马克思的《资本论》衔接起来,并与《资本论》一起提供和阐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关于《自然辩证法》与《资本论》的衔接问题,可以从《自然辩证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并非如西方学者所指责的那样,是"历史单线论"的固持者.恩格斯在晚年时期得出的关于俄国社会必然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结论,只是其根据俄国社会所处历史条件的变化做出的具体结论,并不意味着恩格斯主张所有的前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跨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恩格斯始终注意强调"跨越"实现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和历史前提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和认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主体性康渝生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恩格斯是明确揭示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的第一人。他在总结哲学史特别是近代哲学史的基础上,把哲学基本问题规定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中所阐释的无哲学理论意蕴,极大地影响着其...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构筑了一幅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形成了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进一步完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涵。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遵循了内生性与外需性的生成逻辑;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科技二重性、制度异化弊端的生态本质;彰显了其自然观、科技观、生态观等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独特价值意蕴,揭示出在当下这个需要辩证法而且正在不断升华其思想内涵的时代,《自然辩证法》有其不可取代的理论意义及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2)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恩格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之初,恩格斯从不同于马克思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唯物主义历史观、政治经济学理论、自然辩证法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恩格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实践精神,对于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冬雪 《学理论》2023,(5):35-38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界有机共生、整体发展,对自然的超额索取势必招致对方毫不留情的报复。他从唯物史观出发,扬弃了以往形而上学的抽象自然观,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功利性的生产观,在有机宽泛的自然概念基础之上阐释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观。他对人-自然-社会进行了有机总体的诠释,并重构了人与自然互动的内在关系——人向自然索取的同时还应当对自然进行给予,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适应、有机共存的统一整体。人与自然的相互给予是整个有机系统中的动态关联要素,不仅为人与自然的相生共在提供了和谐的生存空间,也为二者筹划了互蕴共容的平等准则。因此,重新思考和理解恩格斯有机总体观及其相关重要论断,既有助于为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可能性,亦能为自然辩证法正名,彰显其之于构建生态文明的当代意蕴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论》继承和发展了《提纲》所提出的新世界观──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宗占林近年来,我们中国也有人传播恩格斯与马克思"对立"的理论,说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的思想背离了马克思《提纲》中的思想,以此来证明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对立...  相似文献   

8.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举肖国安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两大思路。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论述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和中期,他们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始终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曾经设想...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将马克思哲学非本体论化转而突显实践的地位,但这种实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它更多地是强调社会实践。同时强调马克思、恩格斯的区别,以一种社会历史辩证法否定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些研究使马克思哲学进入到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0.
近日,人民网发表人民时评——《指责"路人"不如践行"最美"》,文章呼吁:与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呼唤道德复苏,还不如从自己开始,唤醒真善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晚年的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思想是"马恩对立论"最主要的抨击目标,部分西方学者在制造出对立的两种"唯物主义"(经济唯物主义与自然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制造出对立的两种哲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乃至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是由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与主体性原则所导致的自然—社会二元思维,而这种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极力批判的。实际上,马克思通过阐释人与自然的生产性互动揭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性,恩格斯则在更广泛意义上通过分析物质运动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来证明这一结论,因此,两个人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篇论文,它集中体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导言》分两部分.在前一部分,恩格斯通过对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历史的考察,阐明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及其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正如他所指出的:“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为什么要写《反杜林论》《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和杜林论战中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写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恩格斯当时中断他正在写作的《自然辩证法》一书,而去撰写《反杜林论》,是为了适应德国社会民主党当时党内斗争的需要.第一,为了反击杜林集团向党的进攻.德国社会民主党建立于1869年,于1875年与拉萨尔派合并组成德国社会民主工人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与马克思一同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革命的辩证法,并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确立了唯物辩证法的新形态。他不仅将总体性辩证法保持在思维领域,而且拓展到外部世界,在自然、社会和思维等三者之间建立整体的有机联系,凸显出有机论的总体观。进而,恩格斯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辩证法统一起来阐发了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在历史逻辑和劳动辩证法下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历史与历史的自然之统一问题的讨论;解决了自然科学、历史科学与理论科学以及各门实证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倡导大科学观的科学统一论,使自然辩证法作为科学技术学成为可能。面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以及现代性的种种"急难",在后疫情时代重新考察和理解恩格斯有机总体观及其相关重要论断,既有助于为自然辩证法正名,亦能为"两个共同体"理念的理论认知提供思想支撑,彰显其之于构建生态文明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15.
议一议"换车热"李楠有的人似乎容易发烧,不是指身体机能,而是说思想行为。一发烧,社会便出现各式各样的"热",这些年来.接连不断。有的"热"无伤大雅,不带来损害,有的则不然,往往贻患甚烈。最近一度流行的"换车热"就属于有损有害的一类。谓予不信,请看一些...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自然辩证法──值得重温的一次谈话于光远1956年制定我国在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时,专门制定了《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中哲学问题的规划》。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就建立了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组,我兼任了这个组的组长。这...  相似文献   

17.
一些学者把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在自然观、本体论、哲学视野和真理观上有本质差异。恩格斯晚年对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的统一性、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理论进行了系统详尽地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和系统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恩格斯晚年的哲学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态和科学性,正确理解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史上,不仅马克思被误读,恩格斯也被误读过,甚至出现由误读恩格斯又造成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甚而指责恩格斯遮蔽了马克思的本真思想。其实,恩格斯不仅独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且率先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更重要的是,恩格斯既在"照着讲"中忠实地阐释和捍卫了马克思思想的真理性,又在"接着讲"中完善、深化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确立了后人发展、阐释、捍卫马克思主义所应遵循的原则和研究范式。从本质上看,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具有不容置疑的统一性,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身份和形象也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9.
指责的属性     
指责从不称许,它只会中伤;指责从不医治,它只会伤害;指责从不解决问题,它只会让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王东  郭丽兰 《理论视野》2008,(8):10-12,16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基本思想足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阶级斗争”是《宣言》的逻辑主线,有的学者认为“两个决裂,两个必然”才是《宣言》的思想精髓,有的学者则认为“消灭私有制”是《宣言》的核心观点。上述几种看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苏联教科书的影响,只是从某个方面或角度对《宣言》进行理论阐释,没有充分挖掘《宣言》中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