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宁而温暖的西花厅 1955年1月,从部队转业到国务院机要处不久的赵炜,被调到中南海西花厅总理办公室工作.她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周总理夫妇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是周恩来总理胞弟周恩寿的长女。她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曾跟随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共同生活了15年之久。一天,记者如约来到周秉德同志的家里。想起在中南海度过的难忘岁月,谈起伯父伯母对自己的关怀体贴及教诲,周秉德同志显得那么的激动与忘情,时而激昂,时而沉思,恍然回到了西花厅岁月。  相似文献   

3.
“为政之要,日公与清;成家之道,日俭与勤”。爷爷周恩来对亲戚晚辈关爱适度,但是绝不娇宠溺爱。家风如潺潺流水,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4.
余玮  施枫 《湘潮》2004,(3):11-15
周秉德是周恩来胞弟周恩寿的长女,她在少年和青年时期曾与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共同生活了15年之久。《周秉德回忆在伯父周恩来身边的日子》,谈起中南海的美好时光,回忆伯父伯母对自己的关怀与教诲,时而激昂,时而沉思,恍如回到了西花厅的岁月……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与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有一座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为一对夫妇合建一座纪念馆,这在中共党内是第一次。周恩来、邓颖超不仅是著名的革命家,而且是举世公认的模范夫妻。他们把革命与爱情完美地统一起来,坚持革命是他们的共识,是他们爱情的基石;他们把爱融化在人民中间,把家庭关系和家庭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树立了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6.
记者:丛老,请您谈谈周恩来晚年出访的情况和主要特点. 丛文滋:周总理晚年曾出访过七次,并且只访问了越南和朝鲜两国.周总理晚年出访有三个特点:一是要求随行人员要少.二是每次出访只去一个国家,而且访问时间很短.三是多次提出简化外交礼仪.  相似文献   

7.
一代伟人周恩来智勇双全、文武兼备,在他的身上几乎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所有美德,所以他逝世后人民还在热爱他、怀念他。大量史实证明,他的这些才智和美好品德都是与他早期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分不开的。清光绪戊戌年的2月13日(公元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城(今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驸马巷的一个破落官僚家庭。他的生母万氏是清河县(今淮安市清河区等地)知县万青选的女儿。万氏不仅长得很美,而且生性豁达、开朗,处事练达,事事要强好胜。由于她幼时被父亲视若掌上明珠,使她亲历亲见了当知县的爸爸许多处理政事的精明故事,也从小练成了她处理复杂家政纠纷的能力。据故乡人言传,当时无论是周、万两家或是邻里乡亲,不管谁家发生清官难断的家务纠纷,只要请来万氏,她都能把各方说得服服帖帖,使矛盾迎刃而解。而她每次处理这些家务纠纷时,又常常把自己心爱的儿子周开朗练达的生母恩来带在身边,使他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周恩来后来那惊人的谈判、应变能力和处理复杂国际纠纷,党内、国内政务纷争等的本领,或许就有母亲给他的最早影响。周恩来十分热爱他的这位生母,多少年后提起生母还无限痛惜地说,“那时医疗水平差,未能治好她的病。”“五四”运动时...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在兄弟3人中是老大,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原委员、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是周恩寿的长女。她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曾跟随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共同生活了15年之久。一个中午,记者如约走进一套老式红砖公寓。精神挺好的周秉德谈起在中南海度过的难忘岁月,  相似文献   

9.
李勤 《党史文苑》2014,(10):20-22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人,也是举世公认的模范夫妇。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始终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婚姻与家庭,对于正确处理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关系,为青年一代、党员干部和千万个家庭树立榜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人俊 《党史博览》2004,(12):10-13
1966年前后,阿尔巴尼亚两次派党政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农村抗旱的先进典型———河北沙石峪。周恩来受党中央委托,两次陪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前往沙石峪访问。时任中央农林政治部副主任的王振扬,既是访问的推荐者和策划人,又是两国领导访问的全程陪同人员。两次访问是怎么筹划的?缘由何在?又是如何组织实施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动人的故事?王振扬是这一历史的知情人。王振扬是笔者的老领导。“文革”前,我们曾在同一机关工作;“文革”中,又在五七干校同劳动、受审查、挨批斗,交往甚多。不久前,两人恰好在一起开会,笔者特意到他的住处详…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周恩来一贯重视外事翻译工作及翻译干部队伍建设,强调这是整个外交工作和外交队伍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丛文滋曾于1959年至1968年在外交部参与翻译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对此感受很深。  相似文献   

12.
高梁,1944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新华社、外交部、中宣部工作,曾任中宣部外宣局局长等职。2006年逝世。本文根据对高梁同志生前进行的访谈记录整理而成。记者:高梁同志,您长期工作在新闻和外交战线上,曾多次近距离接触周恩来,其中一定有不少细节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的家庭教育观是适应中国共产党执政要求和总结我国家庭教育历史经验教训的思想凝结。周恩来关于年轻一代要走一条革命的道路、解决亲属问题的最好办法主要是依靠社会、不要滋长特殊化和人生赖奋斗而存等思想,对于今天领导干部的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的家庭教育观是适应中国共产党执政要求和总结我国家庭教育历史经验教训的思想凝结。周恩来关于年轻一代要走一条革命的道路、解决亲属问题的最好办法主要是依靠社会、不要滋长特殊化和人生赖奋斗而存等思想,对于今天领导干部的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62年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吴冷西曾和田家英、梅行等夜访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与他们进行了一次谈话。1998年,为拍摄电视文献片《周恩来》,吴冷西曾接受记者的专访,内容涉及这次谈话。现将当时的谈话记录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16.
1937年12月,从国民党苏州监狱获释的爱国七君子之一,救国会的著名领袖邹韬奋来到武汉。当他得知中共中央负责人周恩来也在武汉时异常兴奋,他早就想见见这位崇敬已久的人了。  相似文献   

17.
李杜原是吉林省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24旅旅长,“9·18”事变后毅然举兵抗日,组建吉林自卫军,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一度声誉全国。1933年7月,李杜兵败进关来到上海,立即投身到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等进步人士组织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就任该委员会的武装部长,继续坚持抗日救国的神圣大业,期间并同中国共产党人建立起秘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08周年纪念日。本刊特组织发表采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吴庆彤、阜外医院原党委书记汤聿文同志的谈话摘录,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是中国革命杰出的军事家,他戎马倥偬、运筹帷幄,对革命军队的建军思想、政治工作及军事指挥,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关于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周恩来认为:没有坚强的人民军队,便不能夺取革命政权.他自1927年11月主持中央军委以来,全面领导了各地革命武装的工作;1931年进人中央苏区直至全国解放这段相当长的时期,他直接领导人民军队的建设.(一)革命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与周恩来的精心培育分不开.早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他就强调必须加强各地游击队和红军中党的领导,积极推广红四军各级建立党组织的经验.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他给毛泽东拍电报,建议中央派得力干部去晋东南等地,加强军队中党的领导.1939年3月,他还亲自去皖南,在传达向敌后发展的战略方针时,强凋“巩固党在新四军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 每年的1月8日晚,80多岁的老红军范金标,面对家里中堂上的周恩来画像,深深地三鞠躬,尔后,默默地绕堂三圈,泼洒三杯酒…… 20年过去了,20个“断肠日”,范金标都用这种方式,祭奠周恩来,一次不拉。有一年,他高烧40度,满嘴燎泡,汤水不进,动弹不得,他毅然在老伴和儿子的搀扶下,硬撑着做完了祭奠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