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炯 《党史纵横》2001,(3):40-40
彭德怀自庐山会议以后,先是在北京挂甲屯吴家花园被软禁起来,直到 1965年秋。其间,彭德怀在吴家花园的水塘边,开了一块小小的试验地。 他非常精确地丈量过,面积整整一分,又仔细深翻平整,连每个土疙瘩都敲得粉碎,用手捏过,一天到晚都在这一分地里忙碌着。警卫员不免有些莫名其妙:彭总下这么大工夫苦心经营那一分地干嘛呀 ?于是就问彭总: “干吗刚好开一分地 ?” “既然是试验,就得讲个科学,一分地好算账。” “种庄稼的都像你这样深挖碎捏,一个人怕就只能种两三分地啰 !”警卫员又说。 彭总回答道:“这一分地神啦,少说…  相似文献   

2.
会前毛泽东怒斥彭德怀1959年3月24日,彭德怀根据中央的通知,赴上海参加中共八届七中全会。4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在全会上说明降低1959年钢产量的计划指标问题。翌日,毛泽东结合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作了长篇讲话。他首先讲了“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当机立断”、“与人通气”、“波浪式前进”等工作方法问题,接着在批评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工作时,突然疾言厉色,点名批评彭德怀。“彭德怀同志来了没有?”毛泽东的语气十分严厉,他犀利的目光扫到彭德怀的身上。“一个人没有人恨,是不堪设想的。我这个人是许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  相似文献   

3.
梁衡 《党史文苑》2009,(1):54-56
中国古代有一句为政格言:"文死谏,武死战。"国家的稳定全赖文武官员各司其职,各守其责。神武之勇,战功卓著,名扬疆场者被尊为开国功臣、民族英雄,如韩信,如岳飞。敢说真话,为民请命,犯颜直谏者为诤谏之臣,如魏征,如海瑞。进入现代社会,讲民主,讲法制,但个人的  相似文献   

4.
彭德怀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历史上遭受过错误的批判和不公正的对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彭德怀的平反,学界逐步把“长期被颠倒的彭总的历史再颠倒了过来”,澄清了一些历史问题和历史公案。但是,以往著述中对彭德怀1943年“关于民主教育的问题”谈话这段历史却少有关注,新近出版的《彭德怀全传》,首次系统地披露了这桩历史公案的详细材料。  相似文献   

5.
正彭德怀的文字功底是令人倾服的。彭德怀少年时期上学时间虽很短,但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钻研学问。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武将,然而他在文字上也颇有功夫。我曾在他身边工作,对他起草、审阅文稿,总是严密思考,精心细抠,字斟句酌,有很深印象。  相似文献   

6.
王彪 《党史纵横》2011,(7):48-51
自庐山会议上被打倒后,彭德怀曾经多次上书中央和毛泽东,希望能够向中央和毛主席阐明实情,为自己洗清罪名。在那段痛苦不堪的日子里,满心愤懑的彭德怀写下了大量的文字,可是彭德怀每写下一个字,都被专案组和造反派认定是“翻案”文章。彭德怀被平反后,他所写的这些文章被收编成集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甚至创下了建国以来国家领导人回忆录销量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7.
肖伟俐 《党建文汇》2007,(10):45-45
庐山会议后,倔强的彭德怀搬出了中南海永福堂住所,到京郊挂甲屯吴家花园离群索居,开始了读书和务农的生活。但朱德还是惦记着自己的老战友和兄弟,他不避嫌,不怕受牵连。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一生胸怀坦荡,谦虚谨慎。他功勋卓著,却不居功自傲,尤其讨厌别人为他歌功颂德。他常说,自己是个猛张飞,没啥大本事,后来上了井冈山,学习了马列,才懂得怎样给老百姓办实事。 “一个阿谀奉承的傻瓜带来的危害, 将比100个敌人还要大” 1949年9月,彭德怀率领部队解放了新疆。10月1日,乌鲁木齐数万人涌上街头,欢庆解放,欢呼新中国的成立。在沸腾的人流里,出现了领袖人物的画像,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还有彭德怀。人们高呼“万岁”,声震长空。 这时,彭德怀应起义将领陶峙岳和包尔汉的邀请来到会场。看见人群中抬着自己的画像,彭德怀的两道浓眉拧了起来。他对身边的人说:“胜利了,要警惕。‘万岁’的口号,首先应该还给人民,还给祖国,还给共产党!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党的胜利!要  相似文献   

9.
1974年9月 14日深夜2点40分,在解放军总医院高楼顶层最西头的一间秘密病房里,在病床上疼痛了两个月的彭德怀突然死亡。  相似文献   

10.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一封给毛泽东的信激起了千层浪,后被错误批判为所谓右倾机会主义、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但就是这次会议在批判和斗争彭德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段与会议主旋律不相和谐的插曲,反而为他澄清了一桩背了20多年的历史冤案,卸下了反毛泽东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件事是庐山会议上唯一让彭德怀聊以自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贾若瑜 《湘潮》2012,(11):37-38
两次巧遇,竟成永别人们常说:无巧不成书。巧往往出于不曾预料而遇之事,其实这偶遇巧合之中常常蕴含着必然。“文革”期间,我两次遇见彭德怀都是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场合,虽是匆匆一瞥,却像块镌刻的石碑一样隽永长存。自庐山会议之后,彭老总被分配西北后,我们就没有见过面了。  相似文献   

12.
黄禹康 《世纪桥》2013,(4):22-26
彭德怀庐山罢官的起因是彭德怀在1959年7月14日给毛泽东写的一封信,但从近几年解密的大量档案史料和结合1958年毛泽东对军队整风的指示来看,其中似有更深层原因。吸取苏联教训,毛泽东指示军队"要讨论朱可夫所犯严重错误的问题"从1958年初的南宁会议到3月的成都会议,毛泽东多次说过,今年要抓一下军队的事。毛泽东真正关心军队的事,反映在1958年1月21日他在南宁  相似文献   

13.
余祖海 《当代贵州》2013,(12):54-55
"主席,我听你的,去西南!"1965年9月11日,党中央的一个决定打破了彭德怀本已平静的生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彭真亲自约见彭德怀,向他转达了毛主席希望他去西南抓三线建设的建议。彭德怀感到非常惊讶,当即坦  相似文献   

14.
瞿定国 《湘潮》2013,(9):21-25
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后,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都扣到了他的头上,说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便是一例。1959年8月31日,林彪在军委扩大会上说,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是与彭德怀的意见相反的。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的7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彭德怀有4次不在毛泽东身边,  相似文献   

15.
1958年夏天开始的炮击金门的战事.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作为这场战事的组织指挥者,彭德怀元帅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被忽视了。1993年4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中,有这样几处文字:“以贯彻庐山会议精神为主旨的军委扩大会议,于1959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彭德怀揭发和批判的问题是极其广泛的:从平江起义的思想动机到庐山上书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6.
1959年夏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本以纠"左"始,却以反右终,表面看来是当时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彭德怀给党的主席毛泽东写了一封不足四千字的信(许多论著误将其称为"万言书",与事实不符),对"三面红旗"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结果被视为对"三面红旗"、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本人的猖狂进攻.会议认为在党内结成了一个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反党集团",并据此通过决议,要求在全党普遍深入地开展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历史性错案得以铸成的呢?  相似文献   

17.
正萧克是解放军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转战于井冈山和湘赣根据地,历任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参谋长、师长、军长等职。作为红军指挥员,他曾率领部队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多次浴血奋战,多次受伤,并参加过长征。  相似文献   

18.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临危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我随彭司令员一同入朝。我被指派为彭司令员机要参谋,并担任彭司令员与毛主席、彭司令员与斯大林的"指人译"。入朝同时,机要三科设立"彭台",专门负责中央与彭司令员之间的联络工作。按毛主席指示,志愿军总部设在大渝洞,随着后续部队入朝和我军在前线的节节胜利,志愿军总部迁至玉泉洞,再到君子里、上甘岭、空寺洞,第五次战役后驻在桧仓。我在朝鲜7年,共经历了五次战役,直至1957年随志愿军当年最后一批归国部队回到祖国。  相似文献   

19.
孟红 《世纪风采》2013,(10):18-22
一代元勋彭德怀是一位个性特别鲜明的人物,他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身经百战、威武坦荡、谨慎果断、叱咤风云的军事领导才能,以及刚正不阿、正气凛然、光明磊落、敢于同错误路线作斗争的铁骨铮铮硬汉子品质,而这里要讲的是他优秀品格里的另一面: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做人行事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李毅  小月 《党建文汇》2004,(12):42-42
1950年10月24日晚,抗美援朝战场上,分管司令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正在为中央发来的两封急电发愁。中央命令志愿军总部搬进山洞掩体,但彭德怀很固执,多次劝说也不答应,扬言我堂堂中华大军统帅部,没必要躲躲闪闪。而洪学智也感到,敌人马上就要采取“斩首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