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朱德去苏联学习的背景资料杨奎松根据目前已见的有关朱德的传记资料,人们几乎无法了解朱德早年在莫斯科学习的情况。史沫特莱根据朱德回忆撰写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一个字也没有提及他在苏联学习的情况;《朱德年谱》中,关于朱德去苏联学习的问题也只有寥寥几句...  相似文献   

2.
王一化 《奋斗》2001,(10):55-56
“三鉴”,最早见于《北堂书钞》,其中记载汉荀悦在《中鉴》中说:“君子有三鉴:鉴于古,鉴于人,鉴于镜。”其后,在《新唐书·魏征传》又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进一步解释“三鉴”,他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相似文献   

3.
李贤哲 《党史博采》2009,(11):24-25
<正>朱德青少年时博览群书,尤其爱看历史书籍。他对三国史怀有浓厚的兴趣,精读了《三国志》,并在书中作了许多批语。从这些批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朱德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胡长明 《党史博览》2010,(11):10-13
毛泽东一生崇尚斗争,认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他在读史的时候,尤其重视那些云谲波诡、事态百变的争霸之世,而五代十国正是继春秋战国、三国鼎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天下大乱、重新洗牌的纷争时期,因此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和熟悉这段历史,他阅读过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以及《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古文辞类纂》等书中有关五代十国的内容。仅在读新、旧《五代史》时,他就在书中写下近四十条批语。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中,他又把“后唐灭梁”作为重中之重,对李克用父子与朱温父子之间的较量过程作了仔细的揣摩和分析。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点深刻精警,融入了他对战略谋划、攻守转换、事业起伏以及临机决断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早在1933年,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在上海秘密采访了在沪治伤的红军将领周建屏、陈赓等人,并撰写了《中国红色风暴》一书。她在这本书中,生动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传奇的英雄人物朱德总司令。但史沫特莱一直都未能和朱德见面,她非常渴望能见到朱德。直到4年后的抗战爆发前夕,史  相似文献   

6.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6,(8):54-54
刘向是西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官至散骑谏大夫、光禄大夫,终至中垒校尉,著有《说苑》、《列女传》、《洪范》等著作。刘向为官之时,正值外戚专权、朝政腐败,因此他在奏疏和著作中一再强调从政应分清公私。他在《说苑&#183;至公篇》中说:“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意谓做人能够不偏私情,不结朋党,正道就又广又远。同篇中又说:“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意思是官吏为国家办理政务时,不应该借此去谋私利,应做到公私有别。在同书《君道篇》中,刘向又强调:为人立身行事要正直无私。  相似文献   

7.
1909年,吴晗出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个清末秀才,字写得好,诗词做得好,历史知识也很丰富。因吴晗的父亲教子很严,吴晗是长子,因而对他要求更严。七岁时,吴晗就进小学念书了。他学习刻苦勤奋,风雨无阻,不仅功课好,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家里的书看完了,他就到处借书看,尤其喜欢读历史书和历史小说。有时为了借书,竞要跑上百八十里路。他看书既快,又能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8.
《朱德年谱》(新编本)(1886-1976)为纪念朱德诞辰180周年,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朱德年谱》(新编本),已于2006年11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朱德年谱》(新编本)分上、中、下三卷,共150万字,是一部通过翔实的档案资料全面记述朱德生平业绩和思想的编年体著作。这部年谱通过记述朱德的实践活动,历史地反映了他对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发展轨迹,反映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艰辛历程和理论贡献。新编本年谱对1986年版《朱德年谱》作…  相似文献   

9.
正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有这样一幅习近平知青时代的照片:在习近平和他的知青战友雷榕生中间,站着一位身穿白衣、头扎白羊肚毛巾、满面微笑的矮个老人,习近平的右臂和这位老人的左臂紧紧地挽在一起。这位老人,就是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杨步浩。他与毛泽东和朱德结下了半生情缘,又是习近平知青时代的良师益友。从贫苦农民到劳动英雄1905年,杨步浩出生在陕西横山县一个长工家庭。他刚刚懂事就给地主家干活儿,但纵然累断筋骨,依旧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1928年到1930年,陕西等西北  相似文献   

10.
正朱德1927年底至1928年春在郴州策划、发动、领导的湘南起义,系土地革命中规模最大的起义,其揭幕战为"智取宜章"。以往权威的中共党史著作和朱德传记,在记述"智取宜章"时说朱德出席了宜章县长专门欢迎他的酒宴,并摔杯为号抓官绅,还发表了一番讲话。这个情节,出自中共郴州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组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湘南起义史稿》一书。此书系走  相似文献   

11.
近读《旧唐书》,看到一个细节,觉得很值得玩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满朝文武看到他都不敢说话。他很是奇怪:一起出生入死,亲如兄弟的伙伴们这是怎么啦?他思忖良久,始终找不到头绪。一天,他问魏征这是怎么一回事。魏征说,陛下太威严了,众臣害怕。听了魏征的话,李世民就每天照着镜子反复练习微笑。以后,在与众臣的交往中,他始终面带微笑,  相似文献   

12.
追寻房龙     
周玉奇 《唯实》2000,(9):142-142
推荐给儿子看的书——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他一口气看完了。问他感觉,“很好!”于是我又给他《古代人——人类文明的起源》、《发明的故事》、《宽容》。“接着看吧,看完我们再讨论。”儿子埋下头去,由此我想到房龙其人其书,想到了青少年读书。  相似文献   

13.
李虹 《党史纵览》2011,(5):32-33
1975年前后,朱德已将近90高龄,一直体衰有病,但他的学习热情依然不减当年。他每天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学习成了他的第一需要。1976年5月19日,朱德收到了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成仿吾送来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一辈子治学严谨的成仿吾恳请朱德进行审读并提出意见。这一译本是成仿吾根据1848年的德文原本,将自己1938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新校订后准备出版的。早在1974年,成仿吾就  相似文献   

14.
正1976年6月21日,90高龄的朱德来到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时任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当天起床后,朱德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家人劝他休息,他使劲地摇头:"使不得!这是党安排的工作,我怎么能因身体不好而随便不去呢!"但是客人迟到了1小时。朱德在有空调的房间里长久地等候。外边天热,室内空调的温度调得过低,在温差悬殊的房间里待得太久,引起老人发烧、咳嗽。在《新华月报》2006年8月上半月刊登的朱和平撰写的《爷爷朱德的往事》一文中,当时  相似文献   

15.
正《群书治要》是怎样一本书?《群书治要》是唐代皇帝李世民指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编纂的一部治世宝典。该书从五帝到晋代的一万四千多部古籍中,精选65种典籍编成,共56万言。这是一部历经千万年历史考验的治国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的宝藏结晶。李世民如获至宝,手不释卷,依据此书创建了闻名中外的大唐盛世"贞观之治"。所幸的是,这部集中华文化精华荟萃的宝书,失传千年以后,重新回归祖国,受到炎黄子孙的特殊爱戴。一位身居海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笔者撰写《邓小平与红星报》一文时,意外地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在赣南》一书中发现一条十分珍贵而又鲜为人知的线索:邓小平在担任《红星报》主编时,曾经撰写过一篇通讯,报道闽西连城的“温坊战斗”。《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1931年夏,邓小平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瑞金,1933年夏,他被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便担任了《红星报》主编。当时,由邓小平担任主编的《红星报》经常报道闽西苏区红军的战斗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温坊战斗”是1934年9月初,在朱德、聂荣臻等指挥下,中  相似文献   

17.
孙文泱 《学习月刊》2009,(15):56-56
《资治通鉴》贞观元年(627)说,李世民“神采英毅”.群臣进见时.经常因为过分紧张举止失措.李世民知道这个情况.为了让大臣能够畅所欲言,及时了解情况.讨论意见.他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态度平和,言辞平和。他说:“人要想看到自己的样子.一定要靠明镜:君主要想了解自己的政治有何不足.就得靠忠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臣下阿谀奉承,君主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岂能独善其身?隋朝的虞世基等人谄事隋炀帝.隋炀帝被杀.他们这些人也都被杀了。你们应该以此为借鉴.对政务得失尽量发表意见!”这个态度确实很好。历史上对李世民和贞观之治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君臣论治的和谐政治。  相似文献   

18.
付瑶 《党史纵横》2012,(11):36-37
朱德同志曾长期负责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工作,并且高度重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他在70多年的军事生涯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军队政治工作经验。这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大量军事论文中,《怎样创造铁的红军》就是我党历史上一篇有代表h生的军事文献。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该文章很少被人提及。文章是1931年7月朱德根据古田会议精神和红军建设经验所作,被收录为《朱德选集》的开篇之作。文章中蕴含了丰富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不仅对于革命年代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开创性,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起黄涛编辑家.首先想到的是由他主持编辑的《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朱德的扁担》等收入中小学课本且脍炙人口的知名作品,近日从媒体上了解他的事迹后,这位老人身上那种荡气回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20.
1974年,朱德以88岁的高龄第九次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在此前后,他还多次阅读了中央规定的高级干部必读的32本马列著作,并且写了许多读书笔记。仅1960年到1966年,他的读书笔记就有十几本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