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叶挺的辞职出走 1938年1O月初,正在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项英,接到中共中央长江局转来的叶挺于9月30日给他的电报。电报的要点是;“我军在战局激变中与各军关系更为复杂,且部队整训实属繁重,原非我独立所能处理”;“你离部之期已远逾叔时之约,恳即从速南归”;“我拟于下月初赴顾(即顾祝同)处一行,如能请准假,则返香港,观察各方情形。你何日回,盼即告之”。 项英是7月28日离开军部去武汉长江局述职的,原计划几日后返回,因中共中央要开六届六中全会,王明要他代表长江局去作会议的准备工作,便直接由武汉乘飞机到西安,转  相似文献   

2.
江南捷报频传 7月后,正是江南梅雨季节,淅淅沥沥不大不小的淫雨,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和烦恼。 项英却与此相反,先遣支队和第一、二支队开进江南敌后,虽然人数少,武器差,但指战员们士气高昂,捷报频传,给项英带来无限的兴奋与快慰。 6月8日,陈毅带一支队与粟裕的先遣支队在高淳县固城湖边会合,粟裕向陈毅作了5个小时的汇报,使陈毅对江南敌我友情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率军部移驻南昌 1938年1月4日凌晨,大雾迷漫,武汉三镇笼罩在巨大的雾幕之中。 9时30分,晨雾退去,天空仍然一片灰蒙。一辆黑色军用轿车,风驰电掣般开到汉口招商局第二码头,两位中年军人走下车来。 这两位中年军人,就是叶挺和项英。 今天,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政治部、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医务处的大部分人员移驻南昌,在那里组织指挥各省红军游击队向蒋介石指定的皖南歙县岩寺集中改编,开往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4.
继续受王明路线影响 叶挺离军出走之后,项英比过去更加忙碌了。 项英明确认识到,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中实行党委负责制,各项工作都要通过党的组织系统来贯彻执行,今后不管是国共两党派谁来当军长还是自己当军长,新四军的担子仍像过去一样,责无旁贷地由自己来挑。 项英也明确认识到,新四军这副担子越来越重了。由于新四军在敌后迅速打开了局面,不断取得战斗的胜利,使日军感到震惊和恐  相似文献   

5.
为了一个不得不警惕的问题 就在1938年4月20日蒋介石派人来点验这天,叶挺、项英收到周恩来从武汉发来的电报:叶挺、项英: 经中共中央代表同国民党政府协商,新四军的总任务,是在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四个支队的活动地区划分如下:第一、二支队到苏南敌后;第三支队和军部留在皖南;第四支队到皖中。各支队开进时间,望斟酌上报延安。  相似文献   

6.
练兵与点验 1938年4月4日,叶挺、项英率新四军军部离开南昌,赴皖南歙县岩寺镇。 上午9时,南昌人民举行盛大的欢送会。当时在江西省政府保安队和抗敌后援会中担任要职的蒋经国,在会上作了希望团结抗日的讲话。他说:你们要到前线去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是送一个“杀”字,愿你们在前线多杀敌人。江西省抗敌后援会向新四军赠送慰问品,计有:棉背心1000件,棉军装1000套,布鞋2100双,草鞋1000双,雨笠204顶,毛巾240条,蕃薯片72斤。江西省农村合作委员会送鸡蛋2100颗。修水县抗敌后援会送蕃薯片110斤。  相似文献   

7.
向敌后进军 1938年4月24日,毛泽东给项英回电:“主力开泾县、南陵一带,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甚妥,惟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项英接电后,和叶挺、袁国平、张云逸等商量再三,终于作出决定:委托陈毅先组织一个先遣支队,出南陵深入江南敌后进入战略侦察。其实,3天前的那个夜晚,项英提出派先遣支队后,陈毅就开始筹备了。他挑选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担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支队一团政治部主任钟期光担任政治部主任,下设三个连,由一、二、三支队的侦察连组成,大多数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争考验的老战士。每连配备两挺机抢,一部电台,一个短枪排,全支队近500人。  相似文献   

8.
日趋复杂、摩擦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陈毅这样搞下去,肯定会影响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影响国共团结合作抗日。好你个陈爽子,你担负的任务只是苏南游击区的1/4,你的兵力连“友军”的1/10还不到,你却要把手伸向茅山以外,眼睛盯着苏北,真有点……项英觉得,他不能再让陈毅这样“闹”下去,他要亲自去一趟江南检查一、二支队的工作。就在项英动身的  相似文献   

9.
在与叶挺的关系等问题上, 受到周恩来的严肃批评 周恩来为了保证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战略方针在新四军中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他在军部及其所属机关、部队中,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 2月24日,他在叶挺的陪同下,全天听取了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新四军领导人关于新四军一年来对日作战、军政建设的汇报,晚上参加了欢迎晚会。项英请叶挺致欢迎词,周恩来很高兴。  相似文献   

10.
召开第二次政工会议 项英回到军部的第二天,即1939年2月6日,前来参加新四军第二次政治工作会议的各支队负责人都已经到达。他们是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政治部主任刘炎,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胡荣;第四支队副司令员戴季英、政治部主任肖望东;还有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傅秋涛(随一团归军部直接管辖)战地服务团长朱克靖及各团副团长、政治处主任等人。  相似文献   

11.
抗日志士纷至沓来 新四军筹备处在武汉成立后,前来要求参加新四军抗日和联系改编事宜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原来国民党内的各派反蒋势力,如李济深、陈铭枢等叶挺的老上级,让支持过他们反蒋的一些地方武装,拿着他们的亲笔推荐信和人枪表册,到武汉来找叶挺,要求收编,参加抗日。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蒋介石不同意,又是批字又是传口谕,什么“这些部队扰民有余,抗战不足,绝对不能改编”。其实质是不让新四军招收红军游击队以外的其他武装。叶挺气愤地说:“现在正是要全民抗战的时候,这些人有战斗经验,又有一部分武器,由于爱国热忱,争取到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革命史上,项英是一个功过明显、毁誉参半的人物。去年,我刊推出专题史话《“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项英与三年南方游击战争》,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应读者要求,我们再次约请胡居成同志撰写了《创业维艰毁誉多——项英与皖南事变前的新四军》,呼唤这位历史人物从硝烟弥漫的昨天走来,向后代讲述当年那创业的艰辛,那战斗的悲壮以及那血写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抗命”取得胜利 项英到溧阳县水西村一支队司令部驻地的第二天,瑞雪仍如飞棉扯絮,乱舞梨花.地面上、屋顶上,田野里到处一片银白,脚一踩上去就陷下二三寸深。项英和陈毅围着火盆,继续讨论问题。 项英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摞材料,翻了翻抽出一份递给陈毅。陈毅打开一看,原来是支队指挥部发布的那张“双减”布告——江南顽固士绅揭下一张作为“佐证”,告到三战区,又由三占区转到项英手里来了。  相似文献   

14.
接到顾祝同的两次命令后 话说项英见张云逸顺利过江,这才放了心,便于11月28日,去离军部50多里外的小河口检查工作,新四军的后方留守处设在这里。过去项英对这个部门过问不多,放手让叶挺去搞。现在叶挺辞职回香港,项英就要多过问一些了。  相似文献   

15.
欢迎周恩来送叶挺回皖南 1939年初春,皖南山乡,生机勃发,万木复苏。树梢枝头,披翠挂绿;山脚路旁,百草如茵;如玉似碧的青弋江,清波荡漾,江边小镇——章家渡呈现出一派如画秀色。  相似文献   

16.
叶挺再度出走引起的风波3月15日周恩来走后,叶挺集中精力处理日常军各。一是主持编写了《关于新四军对敌作战说明书》,总结一年来新四军进入江南作战的战绩和经验;二是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二届参谋工作会议讲在会上以《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为题,发表了演讲,提出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认识战争,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发展来分析战争,了解近代战争的特点。这篇讲演,从宏观和理论上阐发了关于战争的性质、意义及其发展前途,提出要重视军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参谋会议过后,中共中央批准了项英关于设立新四军江北指挥…  相似文献   

17.
按周恩来的意见办周恩来来皖南军部时和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陈毅等人商定的几个问题,项英经过王思之后,都同意了,有的已付诸实施。如第六团划归第一支队建制和江南第一、二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等问题,叶挺、项英都已分别报呈中共中央和第三战区审批。只有“向东作战”,由于形势急剧变化,项英又有些”五心不定”了。就在周恩来到皖南时,蒋介石很快就侦知了他的皖南之行的实际目的,派白崇橹、陈诚以解释汪精卫出走为名,到上饶与顾祝同密商对策。他们分析了整个新四军的现状后,白崇捧…  相似文献   

18.
蜜蜂洞遇难1941年1月1日.项英致电中共中央,并通告刘少奇、陈毅;“我们决定全部移苏南。乘其布置未完即突进.并采取游击作战姿态运动。发生战斗可能性极大。我们如遇阻击,即用战斗消灭之,遇强敌则采取游击绕圈,至万不得已时分散游击。”由于转移路线和转移时间都是受了中共中央严厉批评后临时决定的,因而全军的序列编组和政治动员都显得很仓促。政工干部连夜为《抗敌报X写什伦#临识之二X一为叶挺、项荣、袁国平、用于赶超等大合皖南同胞书》;今谋人员紧急行动起水,临分]【突击绘制地图、川一出来发给部队、将利’2{+i战斗编…  相似文献   

19.
固执己见,决策连连失误项英宴尔新婚,但思想上并不轻松,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使他十分烦恼。1939年初,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石加紧反共活动.随着反共密件的连连下达,反共摩擦接踵而至,愈演愈烈,惨案迭起,血花乱飞。在新四军所属系统,就先后发生了“平江惨案”、“鄂东惨案”、“竹沟惨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系列惨案,项英又气愤又害怕。气的是国民党顽固派不顾大局,不讲信义,以势压人,以大欺小;怕的是如我奋起斗争,以牙还牙,势必要破坏统战,造成更大的伤亡,让日寇坐收渔翁之利。然而,发通电、提抗议,国民…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前 ,新四军在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精神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新四军的建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是新四军的建设仍取得了不少成就。正确认识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建设成就 ,有助于我们客观全面地评价新四军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助于总结军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建设成就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关红军主力改编完成后 ,国共双方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的改编达成协议。 1937年 10月 12日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