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直诉制度是中华法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制度。中国古代的直诉制度源于西周,终结于清代的京控。这些制度对中国现代的信访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晓巧 《政府法制》2014,(36):14-17
封建专权时期,最高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常常出台一些笼络安抚、听取百姓疾苦的措施,直诉制(上访制)即其中之一.直诉制的意思是,某些重大案情和冤屈莫申者,觉得自己的正当利益被误判而受侵犯时,可超出一般诉讼管辖和诉讼程序之范围,直接向最高统治者申诉(类似“上访”),以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直诉中的自残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代直诉中的自残行为有髡发、耳、面、钉手等多种表现。直诉者进行自残一则表明自己将诉讼进行到底的决心 ,这是当时直诉制度的种种弊端使然 ;二则表达自己主动受罚的诚意 ,这是受当时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直诉中的自残现象主要集中于汉至唐、宋时期 ,由于统治者的长期严厉禁止 ,到明、清时 ,其行为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4.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为维护来之不易的政权,她采取尽可能的措施来垄断皇权,在民间却允许百姓直诉,并于垂拱年间推行函匦制度.武则天时期的直诉制度主要有四种:肺石制、登闻鼓制、函匦制度、邀车驾制度,它们的运行程序在法律中被明确规定.直诉制度对于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作为封建制度下的产物,它又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当下的信访制度实则来源于古代的直诉制度,面对信访难题,探析武则天时的直诉制度,以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某市Y区检察院2012年度办理直诉案件的相关案卷资料和数据为对象,对直诉程序适用率的不足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卢艳红 《法制与社会》2012,(35):285+287
本文认为刑事直诉应当是以未逮捕案件为对象的一种完整的刑事诉讼程序,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各个阶段,其直接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在理论研究方面,明确地将刑事直诉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或专著非常少。直诉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应有的保障,直诉程序是否通畅,是否符合程序原则,是否具备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些问题都尚未被理论研究所关注。相比之下,实务部门以刑事直诉程序为对象的文字资料比较多。这些资料多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工作人员所作的工作总结、工作经验介绍,故往往只反映局部地区在办理直诉案件时的一些特殊工作经验,或者只反映直诉程序的某一方面,而无法将直诉程序的司法实践过程较全面地予以呈现。  相似文献   

7.
《海诉法》中的直诉保险人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海诉法》第97条的适用范围,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实体法中未规定保险人直接向受损害人支付保险赔款的义务时,受损害人直接向保险人提出的赔偿请求因没有实体法支持而无法实现;责任保险中,除法律的规定和保险合同的约定外,责任保险的保险人无义务直接向被保险人以外的第三人履行保险合同项下支付赔款的义务;中国目前的法律中对于直接诉讼保险人是设有条件的,尚无受损害人可以不受任何条件制约就可直接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法律规定,并得出结论:《海诉法》第97条目前仅应适用于《1992年民事责任公约》规定适用的油污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建有非常完备的行政监察体系,虽然没有群众监督行政及其官员的专门法律和制度,但统治者通过民间采风、鼓励百姓上书告诉、设置非常诉讼制度与民申冤、以及遣派官员出巡考察等方式,了解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在保证政令畅通的同时,也间接地收到了民众对官吏进行监督的效果。但是,在君主专制体制隙缝中生成的民监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律监督,它缺乏民主的根基,法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李莎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25):258-259
随着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理念被进一步推广和落实,高羁押率问题逐步缓解,刑事直诉案件的数量必将快速增长,因此,完善我国刑事直诉程序,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对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意义重大.本部分主要针对前文所总结的三个问题提出相关完善建议.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刑事案件将不再经过漫长的羁押环节,更多的犯罪嫌疑人将在审前获得相对自由,更意味着在不羁押的条件下进行的诉讼活动将更加通畅、更加符合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0.
陈涛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35):59-60
本文首先介绍了刑事直诉程序约束机制的基本概念,并就建立直诉案件侦查时间的约束机制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刑事直诉程序约束机制的建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直诉是一元君权的产物,一直被认为在客观上起到了司法终极救济的作用。但它过于偏重于单一价值的维护,从而构成了对一元君权实现常态结构的破坏。因此直诉虽然形式上表现为一种"权利"而存在,但对于这种权利的援引往往负有较高的实现成本,包括法律文本和社会实现成本;所以,直诉之存在更多地成为了名义上的权利。由于产生了这种制度权利停留在名义层面的现象,本文拟就直诉的制度特点和实现特点进行探讨,考察在制度运行价值发生冲突时产生的权利实现的变形,并希望能够进一步考察在其影响下形成的一些古代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2.
王欣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35):86-87
本文通过介绍侦查时间缺乏约束的具体表现,阐述法定约束机制的缺失,并就直诉案件侦查时间约束机制的应有之义作了简要的阐述,以期对完善直诉案件侦查时间约束机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34):127-128
逮捕必要性的审查者的提请者是检察机关,审查的提请者包括了公安机关和已被逮捕者两种,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提请者应当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4.
李归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35):119-120
刑事直诉案件中的问题案件,是指经审查起诉,被检察机关认定为证据不足或不构成犯罪,因而被不起诉或被撤回的案件。本文认为,问题案件集聚直诉程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对侦查阶段的存疑案件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因为检、警两机关之间就问题案件的处理达成了一种变通处理方法——撤回案件。  相似文献   

15.
辨诉交易制度是美国刑事诉讼制度中极具其本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制度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在对辨诉交易制度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辨诉交易制度的优缺点,通过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的国情,论述辨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一种非常救济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它弥补了我国再审制度中的不足,即案外第三人在因生效判决错误而遭受不利时,很难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救济。本文试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和特征入手,分析其法理依据,将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提出对该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是诉讼、调解和仲裁。每一种方式均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各自的劣势也是相当的显著。司法实践中,许多地方的法院与当地的司法系统、以及其他的事业单位、企业团体等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践着一种诉调对接的纠纷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构成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平 《中外法学》2013,(1):170-184
本文对我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目的、意义、性质、特征、当事人、客体、程序及判决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结构,并阐述了该制度适用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对于人们深入认识我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进一步推动该制度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申诉制度是中华法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制度。中国传统的申诉制度源于西周,终结于清代的京控,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具有三种基本表现形式。这些制度对中国现代的申诉、上访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股东派生诉讼这一制度的引入对中国公司制度的发展从总体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当提起派生诉讼的目的只在于有利于原告及其律师而不是纠正对公司所发生的错误时,派生诉讼就会被滥用。因此对少数股东提起的派生诉讼,如果不予限制,那么不仅会给公司造成损失也会使人们对我国法律新确立的制度信心骤降。笔者在此仅仅就股东诉讼的限制制度—先诉请求制度进行论述,以期使这一制度更具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