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实践中,要努力更新行政观念,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行政文化创新;营造和谐行政文化氛围,实现行政文化现代化;优化行政心理,提升行政文化意识,保证行政文化成果长效化。  相似文献   

2.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不仅是行政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是行政文化的现代化。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务必重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文化。目前,应着重抓好行政思想、行政态度、行政道德、行政价值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建设新型的现代行政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必须主动,并注意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领域进行教育普及。  相似文献   

3.
“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获得了我国学术界的关注。围绕“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内涵、理论依据与行政价值特性、构建路径三大主题,学者们展开深入的探析,并达成一些共识,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从“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主导价值观、实现学术话语的“本土转换”以及落实“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承载范式三个角度深化本研究主体,不失为一项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持续推动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逐步确立同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职能、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及其行政工作运转的合理化、规范化机制,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我国的行政管理现代化给子了极大的关注,他认为,由于受传统杜会主义模式的制约,我国的政府管理存在不少弊端,必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o邓小平对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各个…  相似文献   

5.
李炳炎 《学习月刊》2009,(24):26-27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虽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行政文化逐渐占主导地位,但传统行政文化对现代行政产生的影响仍一时难以消解,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彼此冲突的现象时隐时现。加强行政文化建设,重构中国现代新型行政文化是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小艳 《世纪桥》2009,(23):65-6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行政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行政体制现状所暴露的问题表明,现阶段我国的行政改革应该是以强化理性为目标。理性官僚制以其显著的理性内核对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但是,其内在的弱点却需要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补充。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可以从理性官僚制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互补中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7.
王小艳 《世纪桥》2009,(21):65-6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行政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行政体制现状所暴露的问题表明,现阶段我国的行政改革应该是以强化理性为目标。理性官僚制以其显著的理性内核对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但是,其内在的弱点却需要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补充。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可以从理性官僚制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互补中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8.
英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妥协、节制的精神,这种适度柔性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影响着英国行政文化的形成。英国行政文化具有克制、协商、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特征,具有较强的合作性,英国行政人员对行政组织高度忠诚也是鲜明特点。英国行政文化中具有可以借鉴的因素:民主行政的精神,有限政府的理念。我国服务型一府是以服务作为价值和宗旨,而服务意识和民主精神是服务行政文化的核心理念,培育民主精神需要重视公民的中心地位,建立法治、透明、可问责的行政体系。  相似文献   

9.
法治行政文化是把法治原则及其精神要求融入行政文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目前,在建设法治行政文化过程中还面临着"官本位"意识与法治行政理念、权力滥用现象与依法行政要求、精英统治思想与民众参与诉求相冲突的困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为此,应从着力推行法治行政、明确界定行政行为、全面强化行政责任等途径上,采取树立现代理念、加快制度建设、打造政府形象、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民众参与等相应的举措,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加强法治行政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行政文化变革与政府和公众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与公众关系的演变 ,折射出行政文化变革的价值取向 ,而行政文化是决定一个行政体系的结构、过程、程序以及行政主体行为观念的深层原因 ,它的变革必将对中国行政现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指出,从19世纪到21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需要300年。我国目前面临从第一次文化现代化向第二次文化现代化转型。第一次现代化特征是:专制文化一民主文化、封建文化一公民文化、迷信文化一科学文化、附庸文化一职业文化、家族文化一福利文化、农村文化一城市文化。上述转变基本完成,中国处于第一次文化现代化成熟期。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行政文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的深层结构,是行政管理之魂,是公共行政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本文以我国行政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为对象,分析了传统和转型时期我国行政文化的特征及其存在的社会生态环境,并对我国行政文化发展的取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文化是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式 ,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当前 ,我国行政文化正处于传统型与现代型的交替和融合时期 ,我国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的发展与重塑将经历一个过程 ,将在抗拒与变迁、变迁与整合的激烈震荡中发展。积极推进行政文化创新 ,构筑现代行政文化精神 ,主要包括行政观念文化创新、行政伦理文化创新和行政制度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新形势下的行政文化建设,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一、新形势下的行政文化建设是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机构雍肿、层次繁杂、人浮于、消极低效、职能错置、党政不分、僵呆板的弊端。这种体制束缚了生产的发展,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情况有所好转,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不但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也是政府对企业实现有效的宏观指导的需要。改革行政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改革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指行政组织在长期的行政工作中形成的行政哲学、行政价值观、行政理想、行政思维、行政道德、行政礼仪、行政规范、行政习俗以…  相似文献   

16.
“潜规则”是与正式规则相对应的另类规则,它侵袭着正式规则,是一种隐性的却无时不在发挥作用的行政文化,是滋生哺育腐败的文化基础。“潜规则”行政文化表现为正式组织下的派别集团化、公共权力和价值的异化、行政行为的非程序化等;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人伦情结、行政资源的稀缺、“经济人”理性、监督制约惩罚机制的缺位、积极行政文化的沉沦是其产生的原因。因此需要从制度、合理化行政裁量权、主体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和先进的行政道德理念的培育等方面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7.
杨仁鹏  金瑞 《理论研究》2009,(5):25-27,31
推行行政问责制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塑造问责文化、理顺政府职能、强化外部问责,同时建立起我国的“问责督察体制”,真正形成问责合力,完善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18.
石绍成 《理论导报》2013,(11):43-44
官僚行政模式是现代化的产物,它强调行政集权,并在价值上秉持“效率主义”。新公共管理本质上与官僚行政一致,它也强调官僚集权和效率导向。官僚行政虽在工业化中前期能够有效促进政府效率,但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却成为行政低效的根源。官僚行政包括新公共管理,还对国家民主造成了损害。民主行政是传统官僚行政的有效替代模式,它强调参与、合作与网络治理。官僚行政的危机与民主行政的兴起对我国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年多来,我国的机构改革与国家治理同时呈现出强烈的行政优先的特征。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断集中于行政体制改革;政治机构的政治功能弱化,并出现科层化的倾向;政治问题往往以行政逻辑予以处理,行政机构承担着政治与行政两个方面的职能。行政优先的机构改革模式与行政优先的国家治理模式互相促进、互相强化,是我国在现代化特定阶段的产物,有其必要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其困境也愈益凸显。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及在此进程中的第八次机构改革,正是在改革与发展的全新阶段对我国失调的政行关系的大规模重塑,即由行政优先到政行协调。  相似文献   

20.
行政文化涉及的是行政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着自己特定的构成与功能。政府的行为是受行政文化的制约和决定的。行政文化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行政文化的建构与推进就是要确立行政文化的积极和有利的方面,消除行政文化的消极和负面的内容和影响。这就要确立行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创设行政文化建设的条件,形成行政文化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