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唐末著名文学理论家司空图的诗学理论中有关“意境”说的内容非常丰富。司空图提出的“思与境偕”说对中国古代诗学“意境”说的形成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标志着“意境”说的渐趋成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结合现代文艺学理论术语对司空图诗学理论中有关意境的思想理论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一座精神高峰,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艺术创作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尤其是《野草》这部作品,非常典型和突出的体现了当时西方文学中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文学对鲁迅的濡染或日鲁迅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等方面有意识的批判和接受,这也显著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在文化上极力提倡的“拿来主义”。因此将从《野草》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出发,探讨《野草》所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表征,以期在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上认识和把握《野草》超越当时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前沿性,并试图尽一己之力为《野草》研究做出自己的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说“洋”字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说“洋人”、“洋气”、“洋火”、“洋油”、“洋市”、“洋枪”、“洋炮”,以及学术界称谓的“洋务运动”,等等。那么,“洋”这个名词是怎样流传起来的呢? 揭开近代中国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洋”字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封建国家,历代帝王都奉行闭关政策,有着强烈  相似文献   

4.
“汉字文化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中国使用之外。还包括日本、朝鲜、越南、原琉球(中山国)、新加坡等。汉字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们与我国共同组成了长达数千年的“汉字文化圈”。面对21世纪世界文化的新格局和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新谐调、整合的新形势,对历史上客观存在的“汉字文化圈”进行研究——包括对中国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影响研究,以及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汉文文学研究——进而探讨“汉字文化圈”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文学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元神活泼说”是江盈科提出的文学主张的核心理论,是心学一系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公安派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元神活泼说”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如“性灵说”,但它与“性灵说”息息相通,并对“性灵说”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6.
“物感”说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论。但自唐代兴盛的诗境理论实际是在佛禅思想影响下对传统物感说的改造,这一演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学思想交融的结果;而清代王夫之则在借鉴改造佛理的基础上回归传统并拓展了传统“物感”说的内涵,这一贡献主要体现于其“现量”说:除了强调人的意识能动性,王夫之的“现量”又指向了主体之外的外在世界。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户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民主党派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参政党的功能和作用。民主党派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了“关键在人”思想。他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键在选拔人、教育人、培养人和使用人。“关键在人” ,从某种程度上说 ,关键在于科学的选人、用人及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江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三个代表”思想里,贯穿着“先进”的概念。“先进”这个概念,具有可比较性,“三个代表”思想表现了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先进”这个概念,具有可丰富性,“三个代表”思想表现了富有时代特点的创新意识;“先进”这个概念,具有否定落后的内涵,“三个代表”思想表现了向前进取的未来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思想:一是人伦和谐;二是天人协调。人伦和谐是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天人协调是说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社会更加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设的原创性努力,不可避免地以一系列文学理论基本概念、范畴、命题的反思为起点。“文学性”正是这样的基本概念之一。这不仅仅因为“文学性”是把握现代文学理论的核心线索,更在于“文学性”构成了近年来困扰文学研究界的一系列问题的汇聚之点,如文化研究的兴起对文学研究的挑战、文学批评的理论立场的模糊不清与时尚滑移等等。  相似文献   

12.
刘夏辉  韩霞  商光锋 《工会论坛》2008,14(2):155-157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而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士不遇”文学主题的凸显。由于“不遇”文士身份的不同,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遇”之情绪也有差别。西汉“士不遇”文学主题的突出,既与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从而引起的士的地位变化有关,也与士人有着强烈的干预现实的意识和中国文学中的“风雅”精神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上下掀起了认真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振奋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的一次思想建设。作为参政党的一名成员,需要通过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增加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尽力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作一个合格的参政党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文学”重要范式之一的“国际题材”文学具有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含义。这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国际题材”文学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国际题材”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及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很大的目的性和价值性就是实现人民的幸福。“人民幸福”是“中国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和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以人民为本的幸福观和“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后者是前者的充分体现和重要发挥。科学发展观及“中国梦”所阐释的幸福理念具有特定的实践基础,都反映了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对于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和影响。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人民幸福本位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以人民的现实幸福为本”的人民幸福本位论的升华,而“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延伸和大众化。“中国梦”不仅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以人为本”的“本”,而且把“人民幸福”也作为“以人为本”的“本”。  相似文献   

16.
1月5日武昌洪山宾馆,在湖北省委、省政府举办的院士专家新春团拜会上.被主持请上舞台的刘醒龙用他不急不缓的语调说:“虽然小说是我写的,但它的获奖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对那些没有丰功伟绩.但在所有丰功伟绩后面.默默奉献的普通知识分子的敬意与褒扬。写作是过日子.获奖像过年。祝大家过好年。更要过好日子,因为过日子比过年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孔子在《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一个做手工或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那么领导干部要想“善其事”,该如何“利其器”呢?重要的是要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搞对头。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又一次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要全面深入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还必须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认识到“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性。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性的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里的“代表”有“标志”和“适应”的含义。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装,由先进生产力代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具有大公无私、为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 ,从字面上看有“自然法”之意 ,但绝没有西方“自然法”之内涵。因为无论是从它本意和追求的理想社会来说 ,还是从其崇尚的治国方略上来看 ,“道法自然”思想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都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办好新世纪社会主义学院,也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社会主义学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既要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要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认识问题,同时又要联系社会主义学院的实际解决怎样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