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雅思 《求索》2008,(11):112-114
中国的实学伦理思想产生于明末清初,然而,清政府对西学一直采取保守态度,禁止其学术的广泛传播,使得中国自然科学同世界科学的进步拉开了距离,阻碍了中国走入世界强国的道路。颜元作为清初著名实学家,他在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经世致用”、“圣贤救世”的实学伦理思想体系,开启了当时人们理性世界的价值。颜元“经世致用”的实学伦理思想不仅是当时背景下的时代强音.在今天也仍有研究借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书院从唐朝到晚清持续了千余年,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文脉传承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的实体书院有近千所,网络虚拟空间办的书院有百余多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书院如何才能守正创新,继承传统并经世致用,如何通过传播与弘扬书院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爱护人才、涵养人格的良好氛围,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自强?记者采访了岳麓书院、淮河书院、红洲书院,希望对书院在复兴过程中如何形成与学制教育的互补,如何和不同层次的教育自然融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虽然他在学术传播上建树不多,但纵观其一生的学术活动,他对学术传播的理解在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认识,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其学术传播思想亦有较为明显的嬗变——从内向的自我传播到外向的人际传播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中国实学研究会以及一批实学研究理论工作者的推动与努力之下,"实学"的观念已广为学人所认可。一般认为,实学源于中国,中国实学实际上就是从北宋开始的"实体达用之学"。刘基的实学思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文学经世理论包括诗歌经世、文作经世、经文经世三类,儒家经世理念与传统儒家知识分子以"内圣外王"为追求的志业一脉相承,以"切于民生日用之常"为选题而类编的《多能鄙事》则是刘基实学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书院教育与学术流变息息相关。明中后期开始,随着传统学术发展的流变,在心学、理学的竞争中讲学日渐兴盛,湖北书院也逐渐发展壮大。乾嘉时期,考据学兴盛,湖北书院教育和学术主潮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清末,随着内忧外患的现实危机及经世思潮的兴起,张之洞积极改革以两湖书院、经心书院等为代表的湖北书院的教育内容,讲授经世实学,大力宣扬西学,以培养实用人才,最终促使传统书院转变为新式学堂。  相似文献   

6.
肖永明 《人民论坛》2022,(16):110-112
书院制度结合官学与私学之长而去其短,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性,是古代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书院形成了自身的精神特质,具体包括人文精神、经世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开放精神、自主精神等方面。书院先贤在教育宗旨、目标、方法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并落实于书院教育实践,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儒家思想重镇和宋明理学的翘楚,阳明心学在明代中后期出现并迅速传播,在士林诸生和广大民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阳明学的广泛传播和迅速崛起与其重视书院、推广讲会关系密切。王阳明自从龙场悟道后,首倡龙冈书院。此后,书院讲学成为王阳明以及王门后学思想传播的主要方式。客观地讲,阳明学的书院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学术传播方式。但阳明学在思想传播和书院教育方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在新时代,阳明学的传播和书院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富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肖立新  胡万霞  刘格 《前沿》2013,(21):186-187,193
通过对张家口古书院文化资源主要类型的介绍,分析了张家口古书院文化的特点,对书院文化精神内涵进行了阐述,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文化特色,涵育了深厚广博的文化精神。传承书院文化精神对于今天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领会传统经典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力量。虽然都从事德育工作,但两者的交集并不多。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尝试实行书院制模式改革,构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机制,这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政"五人工作小组"平台、科研合作交流、制度保障等措施,可以实现两支队伍的同向融合建设,从而发挥两支队伍的最大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推行儒家教化与认同的最重要机构之一。同治年间西北地区回民起义之后,左宗棠对陕甘地区的书院做了大规模的整修、增修,与书院相关的文教设施也得以重建。这都体现了清政府力图通过增进儒家文化认同,稳固统治秩序的强烈色彩。  相似文献   

11.
警察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钦 《公安教育》2012,(6):43-47
<正>新形势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①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湖北地方官学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随着封建科举制度弊端凸显,以科举应试为中心的地方官学教育系统日趋式微。这一时期湖北人口剧增,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地方社学、义学、私塾等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官学无法满足地方中等教育的需要。因此,书院取代湖北官学,成为地方培养人材的主要教育场所和科举应试的教育机构。同时,湖北书院也是地方的学术、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3.
14.
李浩然 《人民论坛》2013,(10):240-241
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燕山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五步规划”,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想,创新规划了“学习、竞赛、研究、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等措施,为构建高等教育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管理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和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突出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公安院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着眼"大思政"观念,强化"管理育警"职能,配合思政课主阵地,抢抓入学教育的先机,对于打造"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预备人民警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以"下好先手棋、夯实从警梦"为指导,通过加强公安梦想教育,加强忠诚警魂教育,加强警察意识教育,创新公安院校入学教育模式,有效激发了公安大学生学习训练热情、永葆政治本色、锻造优良作风,对新时期公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积极探索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研究,对更好地推动《六个"为什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邪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反邪警示教育在反邪教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应当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反邪警示教育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科学信仰观教育,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培养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的现代化建设者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3年起,北京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以朝阳区为例,介绍了北京社区矫正的概况、社区矫正的法律法规体系、组织体系以及工作的衔接等问题,以便全面了解北京的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9.
推进地方法治城市建设,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通过对淮北市推进法治建设实地调研,提出应从完善法治淮北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增强法治淮北建设的宣传教育实效、实现严格规范公正高效执法、提升公正高效司法的能力、构建法治淮北量化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等五个方面,推进法治淮北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通过总结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在湖州的实践探索,阐述其内涵、过程及基本特点,论述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在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四两拨千斤"的促进作用,并针对当前户籍管理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