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基础与优势1、地方特色文化影响扩大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造就了莆田独具魅力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不断地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一是妈祖文化。莆田是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共有妈祖庙宇5000多座,妈祖信众2亿多人。在台湾,信仰妈祖的民众约占总人口的2/3,妈祖文化已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二是南少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斌 《理论研究》2013,(1):40-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刻总结建国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史经验,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不懈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李承贵 《求实》2001,1(8):7-10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 ,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观以其独特的解释能力 ,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深刻巨大的影响。然而 ,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观在中国的历史形成、发展状况、主要内容及其在文化研究、文化建设上的意义等基本问题 ,至今仍没有一个较系统的讨论。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观的形成过程作一扼要梳理 ,并由此引出几点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入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理论,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都起着重要的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汲取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和借鉴并继承近代以来人民革命斗争经验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通过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运动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运动,确立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另一方面,提出和论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确立起了文化发展多元化的理念;还对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元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论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者有机统一的战略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对于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发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齐鲁文化的形成及其根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达 《理论学刊》2003,(6):125-128
狭义的齐鲁文化 ,特指先秦时期齐、鲁两国共同创造的 ,有着特定内涵的文化 ,主要可从文化特点、文化传承与演变、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物以及有关著述等方面予以说明。讨论这一文化的形成 ,起码应包括三个基本问题 :齐文化的形成 ,鲁文化的形成 ,齐鲁文化的形成。据此分析 ,可知齐鲁文化是以鲁文化中的儒文化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一种礼仪文化 ;故在齐鲁文化研究中出现的扬齐贬鲁倾向为不可取。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文化是在土地革命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适应了革命战争和苏区建设的需要。中央苏区文化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是执政为民的楷模。本文分三个阶段:一、少年时代立志,把个人志向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拯救苦难的中华而奋斗;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实现了"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论述周恩来执政为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学习周恩来执政为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启示,对于学习理解和坚持我们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及现实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我国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江泽民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与时俱进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1.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出现了严重的偏离;"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恢复并全面推进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文化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人文的交融表现为:人文文化具有现代科技意识,而科技文化充满人文关怀。现代科技文化的时代特征是:以人为本的自由平等探索精神;理性实证与多元和谐统一的科学态度;满足人类长远发展的新科技价值观;沟通协作、宽容失败的科技人文环境。构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文化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文章从企业、科研、教育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试论政党文化与组织文化、政治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政党文化与组织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关系是准确界定政党文化内涵的前提。政党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它的文化必然具有组织文化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党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政治组织,政党文化与一般组织文化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同时,政党文化概念也受到政治文化概念的深刻影响,有人认为政党文化本身就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但事实上,政党文化与政治文化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着危机和严峻的挑战。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无处不在,几乎占据了现代人的所有余暇。浸润在无所不在的大众文化中,人们确实享受到了娱乐和满足,但就在满足于繁荣的大众文化的同时,人们却不知不觉地被它所操控和宰制,人们在快乐地享受统治。文化的艺术品性被遮蔽,大众文化只能算作能够追求交换价值的商品,它宰制了人们的思维,在重复——强迫的压力下,人们丧失了应有的想象力。人的主体性也在大众文化的铺天盖地中被消解,人不再是主体,而是实现大众文化商业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写作文化论     
写作是当今世界人们认同和形成的共同文化行为。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明确指出,写作、演说、交际、组织、策划等都是未来人必须共同具有的基本的行为能力。写作这一文化行为,是作者思想修养、知识积累、理论素养、生活阅历、才情禀赋与文字技巧等各方面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又是一种极富个性特征的精神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而且,写作的创造性,在带给写作以价值的时候,又带给写作以艰辛。同时,写作是人言情动的活动,是作者心智、情感与生命的一种燃烧,是作者一种不为环境所诱惑的精神乐园。是作者毕生为之神往、躬耕的崇高事业。据此,我们应当善待和景仰写作者。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能够承栽、传递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并能够被受众所感知的客观存在。它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存在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先导。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以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前提。在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联系与区别中,社会主义文化载体表现出客观性、承载性、传递性、异化性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锐生 《新视野》2000,1(5):39-41
一、全球化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迄今为止,在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研究中,文化方面的问题受到的关注较少,在这方面有不少混乱的观念。  首先是所谓“全球化文化”的问题。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似乎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民族文化将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与民族文化无关的(非民族的)全球化文化。但事实上,这样的全球同质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的文化特征就是文化同化趋势的出现。据说,文化趋同是现代化社会的特征。有人引证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教授墨子刻的话:“正在现代化的社会与已经现代化的社会,不仅在追…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文化符号的形成与演变——基于宁化石壁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通过建构文化符号来建构生活和意义体系.历史上,宁化石壁作为客家各姓氏宗族的开基祖地是一种文化建构,客家谱牒与传说中的石壁,也全然是一个象征符号,客家人建构石壁符号的目的在于强化客家人的族群认同感,与真实的石壁基本无涉.现代宁化石壁文化符号的构建过程,既是新客家运动的产物,又是包含着正在经济利益的文化策划,是为发展经济而发明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非文字形态性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口传文化因此比较发达,其他传承扩散方式也被采用。随着与外界交流的扩大,哈尼族传统文化在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