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國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王範地大師去年十月應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和日本普門琵琶研究會的邀請,東渡訪問扶桑,長達百日。在此期間,他一方面和以普門義則老人為首的日本琵琶演奏家們切磋琢磨,共同研究,探討有關唐制琵琶的歷史作用、現實影嚮等一系列問題;另方面經過他的努力,終於成功地使在神州大地早已失傳的唐制琵琶重歸祖國,從而填補了我國琵琶研究領域裹的一個空白,為中國的“民樂發展史”增添了嶄新的一頁。  相似文献   

2.
一位四十四歲的中國婦女以《紋身與美容》這新穎的題目,在一九八五年十月羅馬舉行的第六屆國際皮膚外科會議上作了引人注目的學術演講。她就是國際皮膚外科協會顧問委員會四十名委員中唯一的中國代表陳綺綺。她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皮膚科醫生,而且是擁有七百萬人口的廣州市副市長。  相似文献   

3.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國福利會顧問耿麗淑(Talitha Gerlach)今年三月六日將在她已定居三十四個春秋的上海歡度九十大壽。這位美國女社會工作者早在一九二六年就受美國女青年會的聘請到中國女青年會工作,她將六十個春秋献給了中國人民,特别是中國的婦女兒童福利事業。在向她表示衷心祝賀的同時,我們這些早在四五十年前即與她在中國女青年會共過事的人都被她那堅定不渝地為正義而鬥爭的精神所感動。‘從來華至今,我幾乎目睹了中國大地所發生的一切變化。更值得慶幸的是,这些變化,像一根紐帶,把我的命運與中國聯繫在一起。’耿丽淑這一句話高度概括了她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有三個兒女在美國的中國致公黨常務副主席楊紀珂說:「五六月間,孩子們不停地打電話回來,問我們國內現在的局勢到底是怎麼回事,並要我們儘快設法去美國。」兄弟姐妹全在泰國的該党副主席王宋大接到的僑胞反應,則是譴責多於詢問。許多僑胞對國內發生的情况缺乏瞭解,因此產生了種種誤解。「不客氣地說,很多人因為不瞭解真實情况而喪失了信心,對國內政局觀望猶疑。這給我們的僑務工作帶來困難。」以歸僑、僑眷中的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的中國致公党上層領導中不少人有這種看法。那麼,应該怎样看待海外僑界的這種動向呢?全國政協華僑委員會在北京舉行了一次全體會議,与會委員們紛紛發言,他們認為一定要理解海外華僑、華人對國內政局的關切,  相似文献   

5.
聯合國規定六十歲以上稱為老年人。中國目前有八千萬以上的老年人,其中百分之八十生活在農村,城市里離、退休的老人約有一千五百多萬。老齡問題在中國已成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國家的關懷 為了維護老年人的合法利益,照顧老年人的生活,發揮老年人的作用以及解决好老年人所面臨的特殊問題,一九八三年成立了‘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由勞動、衛生等十四個政府部門和七個羣眾團體、科研、  相似文献   

6.
就業問題是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性問題。因此也是我刊讀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自然也不例外。不僅如此,在前幾年,這個問題在中國成了所面臨的亟待解决的若干主要問題之一。經過努力,它基本上已得到解决。這一期里我刊請勞動人事部副部長何光就這一問題向讀者作一概括介紹:問题造成的原因、解决問題的途徑以及目前還存在着的一些困難。我們派了一位資深的記者來組織這一稿件,不僅因為他長期負責我刊經濟方面的報道,還因為他本人對這個問題有切身的體會。我們這位五十多歲的同事有五個孩子,他的夫人主持家務、撫養子女,全家都靠他一人的工資收入,負擔是很重的。前幾年,孩子們都從學校畢業了或者從農村返回城鎮  相似文献   

7.
妇女节寄语     
中国婦女在生機勃勃的改革聲中迎來了一九八六年的‘三八’國際婦女節。近年來,改革向中國婦女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在先行改革的農村,婦女地位的變化是驚人的。過去的農村婦女‘種田聽生產隊長安排,家事由丈夫作主’,現在許多丈夫外出經商做工,婦女成了戶主。她們學會了用科學方法種田、養殖和加工農產品,也逐漸懂得了銷售經營。其中不少人的家庭因此富裕起來了,她們自己也成了家裹的頂梁柱。過去習慣回家等妻子侍候的‘爺兒  相似文献   

8.
中國婦女的就業、受教育、在家庭及社會的地位等現狀如何?首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資料提供了回答。在去年九月十五日這一天,中國對居住在十八個省、自治區和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十八至六十四歲的家庭住戶成員,包括兩萬零七百七十名男性和兩萬零七百八十六名女性,進行了個人问卷調查。此次調查是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的,調查內容是根據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狀况,並參照聯合國及亞太地區監測婦女地位的指標而設置的。調查的結果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婦女地位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题。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一九九○年底中國大陸人口已達十一億四千三百三十三萬人。中國的人口問题,不僅對本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而且對世界人口的穩定也有着擧足輕重的影響。最近,本刊記者就中國的人口形勢與人口政策,以及為什麼要執行計劃生育和如何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等讀者感興趣的問题,採訪了國家計劃  相似文献   

10.
中國已退休的職業婦女怎樣生活?文中所介紹的那些退休婦女已經找到了新的人生角色。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中國大陸,是否還存在着某種歧視職業婦女的現象? 如果是在五十年代的城市里,人們會斷然回答:没有的事。但是,今天,情况就複雜多了。去年,發行三十萬份的《中國婦女報》連續刊載了批評一些地方在招工、招生、提拔幹部等方面的男女不平等現象的文章。一九八四年,吉林省安圖縣明月鎮的政府機关要招聘四十五名職工,而只招九名女的。其中一位成績很好却未被錄用的女青年向全國婦聯主席寫信說:‘《憲法》明文規定男女平等。這樣對待我們女孩子太不合情、不合理,也不合法。’她在信中說,一九八三年以來,婦聯在保護婦女合法權益上做了許多工作;國  相似文献   

12.
今年四月底至十月底,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府、南半球著名旅遊城市布里斯班,擧辦了一九八八年世界博覽會。參展的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近百個展館裹顯示了各自的文明歷史,體現了這屆博覽會「技術時代的娛樂」的主題,引導人們在科技發達時代怎樣過消閒生活。其中,中國館的環幕電影《華夏掠影》在博覽會上出盡風頭,每天放映九場,場場爆滿。美國《西雅圖時報》以大字標題提醒觀眾,  相似文献   

13.
轉眼間,我們已為讀者編完了這一年的最後一期雜誌了。年初,我們曾經計劃繼續將重點放在報道影響着中國千家萬戶生活而又為世人所關注的改革上,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本期雜誌裏,我們特請我國著名的控制論科學家和航天工程專家、現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宋健撰寫了一篇文章,向讀者介紹作為中國當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體制改革問題。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於中國的科學技術能否很快發達起來,而現行的科技管理體制,長時期以來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科技進步和人才成長不相適應,同時又是一種行業封閉式的體制,不改革就不能振興經濟,  相似文献   

14.
中華人民共和国憲法草案,切實保障了男女平等和婦女的權利。憲法草案中明確地規定:「婦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選举權和被選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憲法草案中的這些規定表明我們的國家從各方面保障男女平等和婦女的權利,並為鞏固和發展婦女的權利而不斷地創造各種必要的條件。過去,我們黨曾经發動和組織了大量的婦女參加長期的革命鬥爭,並且在革命還只在局部地區取得勝利的時候就制定了保障男女平等的法律,使婦女在分配土地和繼承財產,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等各方面都有和男子平等的權利,在婚姻問題上也有和男子同等的自由和只主權利。這  相似文献   

15.
親愛的編輯: 我對你們就我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六日的信给予的答覆感到高興。我沒有料到,你們會給我這麼長的一封回信,並以《就自由化問題答讀者問》為題刊登在你們雜誌的第四期上。為了響應你們文章裹所提倡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我願與你們共同來加以探討。  相似文献   

16.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劉皇模先生今年已七十三歲了,而且三年前不慎跌了一跤,腿部受傷,至今離不開拐杖,但身體健康,精神矍鑠,還像過去一樣地為祖國、為教會繁忙地工作着。他除了基督教事務外,還担任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僑聯副主席。幾十年來凡是知道中國基督教青年會的,無不知道劉良模的,因為他一九三二年從滬江大學畢業後就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工作。現在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和女青年會及上海、北京等地的青年  相似文献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向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使館致意,並謹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三日收到蘇聯政府關於為討論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系問題召開全歐會議的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以復活西德軍國主義為目的的偷敦協議和巴黎協定完叠違  相似文献   

18.
論職務,程思遠先生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 論地位,他是無黨派民主人士中的代表人物,中央和政府主要領導人决定重大問題之前被徵詢意見的主要人士之一; 論經歷,他是中國當代歷史進程的見證人之一,而且又是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的參與者。早年他曾與蔣經國先生共過事,又曾擔任過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先生的秘書,六十年代為李宗仁回歸祖國積極奔走並獲成功。回首往事,他坦率地說:“沒有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的政策和我的努力,李宗仁先生回不了國!”所以,程思遠先生成了各方面都極為尊重的  相似文献   

19.
熱情的蕭麗明,曾是鄉村教師,現在是丹洲鄉的婦女聯合會主任,致力於保護婦女兒童及幫助農家建立和睦家庭的工作。她認為改革給農家帶來的變化是多方面的,不僅在經濟上,還表現在婦女地位的提高,農民的新追求,以及家庭內部的新關係等等。“還是眼見為實,你到各家去看看,就會知道我的說法對不對!”她陪我訪問了不少農家。下面介紹的三家,可說是丹洲鄉六千二百八十六戶農家的生活縮影。  相似文献   

20.
大約在三千年以前,中國社會進入了男(?)氏族制的宗法社會以后,男尊女卑的社會差别就愈演愈烈。特別是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以後,隨着封建倫理思想的加强,對於婦女身心的禁錮也就越加嚴厲,婦女没有行動自由,社會地位日益低下。守節、休棄、纏足就是舊時婦女的三大枷鎖。守節貞節觀念是封建社會裹婦女的精神枷鎖,它要求‘貞女不更二夫’。宋代的理學家們主張的‘饿死事小,失節事大’,使禮教和貞節觀念趋於極端,以至宗教化,夫死守節差不多為每個婦女應盡的義務。守節的婦人,不但不能涉及於性的‘淫污’,即使皮膚也不能為男子所接觸。旧時姑蘇(今蘇州)曾有七姬墓。相傳元末太尉張士诚之婿潘元紹,在明軍圍城時,誡囑七妾‘宜自引决,毋為人嗤也。’七人相继自刎,這是在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