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二十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党的十五大从我国跨世纪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再次明确了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发展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内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的改革。从理论上讲,政治体制需要改革。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是一种人民享有国家政治权力、符合广…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本文试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个方面,论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一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3.
纪检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政治改革问题。纪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可以从反腐败、政党转型、政治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纪检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成为政治改革的试验场,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在现行制度空间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权威主导是推进纪检体制改革的最优选择,权威主导模式契合了转型中国的政治发展特征和中国政治权力的运行特点,自上而下地为纪检体制改革提供顶层设计、执行策略和行动示范。推进我国纪检体制改革应走反思性改革和伴生性改革相结合的道路,以问题为导向,告别单向性改革,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方法,立足于政党转型和政治发展对纪检体制改革进程进行统一协调。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作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认识新闻舆论在民主监督中的地位,发挥新闻工具的舆论监督作用,无疑是改革大潮中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边疆 《前沿》1998,(11)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从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一、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邓小平在构制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时是尊重和服从经济发展规律的。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不是孤立地从政治角度提出的,而是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提出的。实际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6.
九、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先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在思想上、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上的成就,就没有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朝着市场化方向推进的,整个改革的历程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得到确立的过程,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一直都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虽然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滞后了许多,但与全国一样都是相伴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整个改革中的重要性1、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着,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苏联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政治体制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苏联混乱和解体的直接原因。然而,在仔细考察苏联的历史发展进程和苏联政治体制弊端后,我们可以发现,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乃是苏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以及导致苏联解体,则原因众多,应另当别论。一、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历次改革半途而废的重要原因在苏联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改革,这些改革都没有使苏联真正摆脱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使苏联社会主义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其重要教训之一便是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921年苏联从军事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轨迹、特点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立党 《学习与实践》2008,(12):113-116
改革开放30年来,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艰辛和不平凡的历程。从改革的路径看,走的是渐进性改革的道路;从改革的过程看,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递延性的特征;从改革的逻辑看,坚持的是政党推动的改革逻辑;从改革的价值指向看,经历了由国家权力合理配置到公民权利有效保障的转变。改革的策略体现了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的特点。通过回顾分析3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可以探寻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以2875票赞成高票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了我国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可谓万众瞩目、意义深远。这次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的第七次改革。从历史来看,每次改革都是裁减和调整政府机构、使其适应特定阶段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过程,这次改革也不例外。从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0.
谈成人高校学报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刘小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使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也给出版事业等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全国范围各个方面掀起的改革大潮,高校学报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使之具有为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走向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是与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概念,特指实现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对存在弊端的原有政治体制的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一、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成果及经验1、改革的阶段性进展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过20年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三中全会至1986年6月前;第二阶段,从1986年6…  相似文献   

12.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八年来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和推动下逐步展开的,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原有的政治体制日益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因此可以说经济体制改革呼唤着政治体制改革,同时也推动着政治体制改革。然而在这种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前提下出台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则将更多地考虑政治实体的运行机制和效率,而可能会忽略从宏观角度与政治体制改革配套的政治文化,民族心态和社会习惯的作用,从而有可能使政治体制改革受制于此,造成新的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3.
对于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后发性现代化发展国家来说,政府自身的总体素质对现代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改革是全面改革,其最大特点是追求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良性互动。邓小平十分明确地表达了这种改革理念:“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显然,这里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  相似文献   

14.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后又开始7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行政区划体制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各个方面,对国家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与地方机构改革也密切相关。从宏观上看,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总的要求是调整幅度、减少层次、增强活力,具体措施是立法改制、缩省扩县、最终实现省直接管县、县直接管乡的体制。这是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长远规划,有些工作难度很大,目前条件还不很充分,如缩小省区问题,取消地州管理层、改四级制为三级制的问题,风险较大,必须…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加强政治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  相似文献   

16.
简述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几个问题高继文邓小平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他对改革中的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原则性的精辟阐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仅谈如下几点。一、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17.
钱巨炎 《今日浙江》2013,(21):28-29
当前,财政部提出要以“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倒逼财政体制改革。面对即将到来的改革大潮,我省财税部门应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全局、长远和战略的高度理清思路、谋篇布局,扎实做好财税体制改革大文章。而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财税改革思路,关键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2月24日,湖北省中青年政治学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一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研讨会”。与会者就十年政治体制改革的成绩、局限,改革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 对政治体制改革十年的基本评估,基本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改革十年,“成绩巨大、问题不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十年的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中国政治制度高度集权的总体结构并未突破,而且还出现严重的政治衰败现象。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目前陷入困境,某些方面甚至出现倒退。有的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改革的主体动力不足;现实环境禁锢了领导精英、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主体能量的发挥;有的认为,是由于改革一直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总体方案;有的则  相似文献   

19.
魏芙蓉 《湖湘论坛》2001,14(1):24-25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探讨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邓小平用“势在必行”四个字,概括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主要思想有:  一是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方面来论述政治体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那部分矛盾。马克思主义关…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现今社会的许多问题几乎都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有直接关系,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又同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不完善不彻底有直接关系。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地位、目标、步骤和条件等重大问题,尤其缺乏令人信服的说明,所论多是隔靴搔痒,少有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