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七师奎管处奎屯河水管所总支在管好工程多引水的同时,不忘关心水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水利工人们早日看上有线电视,奎屯河水管所筹措资金购买了卫星地面接收器。“早听涛声晚看霞,天山深处把根扎”。这是对水利工人的真实写照。奎屯河水管所的水利工人早就渴盼能早日看上图像清晰、频道较多的电视节目。但由于受到高山阻隔,卫星传送信号太弱,电视图像模糊不清,水工们想了很多办法,或买或自己制作高频率电视机接收天线,但接收效果还是很  相似文献   

2.
1983年4月,19岁的何翠群刚工作,就参加了农七师奎屯河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当时的施工条件差,大部分工序都靠人工完成,而她却与20多岁的壮小伙子们一起修建奎屯河引水渠,从那个时候起她就已经把自己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奎屯河,可以说奎屯河的每一条渠道、每一座闸门都有她辛勤的汗水。1998年何翠群调入奎屯河水管所,从事水管运行工作。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一提起农七师奎管处奎屯河水管所大桥站的甄占良夫妇精心照料久病在床82岁的老父亲,达4年之久时,大桥站的乡亲们个个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4.
维权之路     
奎屯河水管所从提高劳动技能、管理水平和机械化水平入手,探寻出缩短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的正确途径,请看——  相似文献   

5.
<正>在奎屯河畔,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人正直、善良,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来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主动搞好民族团结,并且注重民族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为单位及奎河两岸的民族同胞排忧解难。他,就是七师奎管处奎屯河水管所党总支书记郝军志。  相似文献   

6.
新疆奎屯河流域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处(简称奎管处)千余户水利工人,告别相伴他们四十多年的危旧房,搬进两代人梦寐以求的安乐窝,开始他们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自1953年奎管处人来到奎屯河谷开山引水,奎屯河流域灌溉面积由当初的6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80多万亩。46年来,奎管处有69名水利工人以身殉职,其中一大半人就牺牲在每年冬季长达100天的打冰引水战斗中。为了水,奎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增进各族干部群众的交往交融、营造浓厚的氛围。在深入推进第三轮结亲周活动之际,5月11日,七师奎管处在奎屯河水管所巴音沟管理站,开展了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丰富多彩"民族团结一家  相似文献   

8.
春去春又归,一年又一年。有人说:能在这戈壁荒野守着就是一种奉献。在奔腾不息的奎屯河的每座闸、涵、渠旁,分别居住着一户人家,他们担负着测配水任务和维护通讯线路、水利建筑物的安全任务。水工们习惯称它为夫妻点。夫妻点的水工们在抬头一线天、低头乱石滩的奎河两岸,常年累月忍受着孤独和寂寞,默默无闻地为奎屯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石登高就在这样一个小水点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37岁的石登高,这位老水工的后代,1983年中学毕业后,没有到外面去闯世界,毅然继承了父业,干起了父亲未尽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以前的张掖市甘州区甘浚灌区,群众频频上访,矛盾纠纷多,灌区管理单位和当地老百姓的关系很不稳定。2001年9月,在水利战线上干了30多年的陈秉生上任后,首先组织水管所的党员干部和职工深入村社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10.
在奎屯,穿裙子次数最少的妇女要数奎管处的妇女了;在奎屯,穿高跟鞋次数最少的妇女要数水利女工了,因为他们常年奔波在天山深处的奎屯河、古尔图河的河道上。她们,春季维修渠道,夏季抗洪抢险,秋季筛砂备料,冬季破冰引水。—年四季,一双长胶筒,一把十字镐伴随着她们走过春、夏、秋、冬。谁说她们不爱美,她们为  相似文献   

11.
正奎屯河—母亲河,她是用天山雪水哺育"金三角"地区的工业、农业、畜牧业的命脉,养育了两岸70余万各族人民群众。打造魅力奎河大片的林木环绕四周、仿古式大门耸立、一条笔直的花砖路通向大坝……置身泉沟水库,难免产生来到景区的错觉。"你站的这里,以前是踩出来的土路,两边是芦苇滩、臭水沟。"奎管处泉沟水管所党支部书记盛建中说。"一所一品牌,一站一亮点。"奎管处面貌发生了巨变,变化发生在哪里?变化发生在每一处。庭院干干净净,屋里地砖白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七师奎管处奎屯河团结站,一提到任富林家,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女儿乖巧聪明、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现年47岁的任富林和他妻子许玲,常年累月生活工作在深山里,一年四季春维修、夏防洪、秋治理、冬破冰、战严寒、斗酷暑,将天山雪水引向下游垦区12座水库,为七师水利事业默默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3.
36头牛,一台割草机,一辆时风拖拉机,资产总值20万元,每年收入都在2万余元,如今农七师水利二处柳沟水管所的养牛专业户罗成刚就是"牛"。今年29岁的罗成刚,2002年春天在父母及亲友的资助下,投资4万元买回13头"西门塔尔"肉奶两用牛,  相似文献   

14.
<正>天山脚下,源源不断的冰雪融水,沿着奎屯河与古尔图河奔流而下,滋养着地处准噶尔盆地流域的奎屯市、乌苏市和七师的70多万各族儿女。那一座座镶嵌在高山峡谷间征服水患造福一方的水利工程,总能让人们想起这些水电项目建设的领头人——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郜建华。2002年以来,由郜建华带领的队伍先后完成了奎、古两河10个梯级水电站建设工程、古尔图新渠首除险加固工程、奎屯水库坝基除险加固工程、第七师古尔图河老柳干渠改建工程及七师所属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奎屯河老龙口改造工程及奎屯河西跌水至黄沟二库段防洪工程等一系列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实现了工程合格率100%、合同履约率100%。  相似文献   

15.
奎屯河是一条古老的河,从天山深处奔流而下。奎屯河是一条母亲河,每年都要将五亿多立方米的水奉献给准噶尔大漠边上的绿洲和绿洲上生存的人们。它又是一条害河,不高兴的时候就会重新爆发出山中的野性。为开发和管理“两河一库”的兵团农七师奎管处组建46年来,已有69名职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的亲人却以更热烈的情怀守护着  相似文献   

16.
白银市靖安水管所是兴电灌区高扬程干渠上最后一个水管所,成立于1998年8月,全所共24人,担负着靖安、五合、兴仁这三个乡、49个社、三万亩土地的灌溉任务。该所成立至今,以新姿态、新机制、新办法为思路,以降低灌溉成本,实现公平派水,努力减轻农民负担为中心,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狠抓灌溉管理,创造出了优异成绩,得到灌区干部群众一致好评。(一)靖安水管所一投入运作,摆在新领导班子面前的问题就很多,办公没有场所,多年来积累的尾水矛盾、省界限定,水价、电价不一和其它矛盾,加之村、社管理混乱,造成供水不公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日前,天山深处奎屯河新老龙口和毛留沟住守人员数名水工也象城里人一样洗上了太阳能热水澡。职工们满心喜悦奔走相告,不少老职工回忆起奎屯河管水工们40年来洗冷水澡的历史,禁不住称赞奎管处党委与公司董事会为一线职工办了—桩实实在在的好事,再一次细细品味着自己——一名普通职工成为股东所享有主人权力的骄傲与自豪。  相似文献   

18.
正礼孝为先,温暖和睦——这是一师十三团水管所一名普通女职工党员欧敏的家庭格言。在工作中,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所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欧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普通女人不俗的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动人故事。从湖南到十三团参加工作后的欧敏,经朋友介绍与水管所配水员陈大龙喜结连理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小家。从此,下班回到家就帮婆婆洗菜做饭,收拾房间,休息日陪着老人聊聊天,散  相似文献   

19.
王裕民是农五师八十七团水管所职工,自从1973年调入水管所工作,当了一名接水员,一干就是34年。虽说王裕民是一名配水员,整天与水打交道,但他却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旱鸭子"。他不会游水,但他却凭着对兵地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的热爱之情,在自己所管辖的水系里救起了两名落水人员。王裕民所在的哈日图热格干渠,坡降在17‰以上,流速达到3.5  相似文献   

20.
一条大河向北流,我家就在岸上住…… 新龙口,奎屯河引水渠的源头。无数条冰雪融水、泉水沿沟沟壑壑从山上冲下来,在峡谷汇成一股巨流,然后从这里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向北流去,哺育着沿岸独山子、奎屯、乌苏金三角地区60多万人口。28岁的龙涛和29岁的妻子刘燕已经在岸上的新龙口水文观测点整整驻守了7个年头,知道的人都叫他俩“奎屯河源头的‘比翼鸟’”。 新龙口水文观测点在天山深处,是新疆奎屯河流域管理处所设的观测点中最偏远的一个,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人烟,仅有一条能容一辆汽车通过的简易公路和外界相通。观测点在1971年成立后,驻守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留守最长时间的没超过1年的,其孤寂和条件艰苦可想而知。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