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酒文化的熏陶下,酒成为中国人餐桌上必备的助兴之物,饮酒也因此成为一种习俗,开怀畅饮,斟酌放情本是一件幸事。但是,如果饮酒者不能自我控制,共饮者不能及时注意,那么共同饮酒的行为就可能演变成一场悲剧,既伤害了共同饮酒者之间深厚的感情,又可能会导致饮酒人自身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2.
郭建军 《创造》2004,(4):38-39
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逢佳节、朋友聚会或各种应酬,饮酒已是人之常情,正如中国俗语所说"无酒不成宴".而饮酒在商务文化中则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方式,或者说饮酒在商务宴请中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在中国商界,商务宴请中的饮酒更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很多商机就是从酒水中"饮"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贵州流传的笑话中,将饮酒之人分成酒圣、酒仙、酒师、酒徒、酒鬼,我与这些都不搭界,只能算个饮酒爱好者。所以今天借这个平台与国内外的嘉宾们一同交流关于酒的话题。受对话活动主办、承办单位的委托,我在这里向出席活动的法国葡萄酒波尔多产区、罗纳河谷产区、中国白酒仁怀产区的各位专家学者,各国酒界领袖,中央、境外和省内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劝酒二三事     
酒是普世的,和酒相关的风俗、事物几乎都是普世的,饮酒、品酒、酗酒乃至戒酒皆是如此,唯独劝酒这种餐桌仪式在东北亚地区以外并不多见。人类饮酒的历史非常古老,据说在文明的曙光初现之前,我们的先祖就已从自然发酵的水果中品尝过酒精的味道。人类喜欢这种陶然自适的感觉,对酒精孜孜以求,以至于制售假酒是最古老的商业欺诈罪行之一——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最早被保存下来的成文法,里头就有处罚制售假酒的专门规定。  相似文献   

5.
李昱 《今日民族》2011,(10):49-50
各地都有特殊的民俗和生活习惯。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团结彝族乡的彝族聂苏支系喜好喝茶、饮酒、唱山歌民间小调,以茶待友、以酒结友、以调子会友,被称之为聂苏人家“一茶二酒三调子”。  相似文献   

6.
绿色走廊     
《新疆人大》2009,(5):47-48
喝酒不伤身的九个要诀1.尽可能饮热酒不管是白酒、黄酒,加温后饮用既芳香适口,又可挥发掉一些沸点低的醛类有害物质,减少有害成分。2.空腹时不要饮酒一面饮酒,一面进食,酒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酒精受胃酸的干  相似文献   

7.
王涛 《中国保安》2004,(6):10-13
酒,对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自古就流传着许多关于酒的传说:从杜康机缘学酿酒开始,到赋有盛名的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醉酒打猛虎……千百年来,酒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早已融入千家万户。尽管酒色不同,饮酒的人各异,却都带着一致的想法——不醉不归。如今,酒正神奇地演绎着一段段或令人啼笑皆非、或让人难以忘怀的桩桩轶事。以前,凡是喝过酒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北方人喝起酒来豪爽,南方人喝起酒来细腻。如果让北方大汉在酒桌上滴酒不沾,恐怕比打他、骂他还难受;但要想在酒桌上把南方人灌倒,却要好好费一番功夫。可如今,随着改革…  相似文献   

8.
夏静  汪晓清 《传承》2011,(13):82
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将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当天凌晨,广州、深圳、北京、重庆等地交警部门纷纷设岗,查获多名涉嫌醉酒驾驶者,他们将以"危险驾驶罪"被提起诉讼,面临刑事处罚。不当饮酒猛于虎。如何才能让饮酒回归怡情悦性的本位?倡导健康文明的酒风酒德应是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是众人当齐心协力、戮力践行。  相似文献   

9.
何群 《思想战线》2014,(2):17-23
民族志研究表明,饮酒习惯是鄂伦春族传统狩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功能。近半个多世纪,内外因素交互作用,酒的传统功能发生着转化,呈现酒与"酒"之两难困境。因酒引出的社会问题,在当代人口较少民族世界具有普遍性。鄂伦春族的情况说明:传统狩猎文化因自然环境、生计方式而倾向于饮酒,与酒具有亲和性;而饮酒开始显示出背离、脱离传统功能性质和轨道,发展成为经常性的、并引发非正常死亡的倾向,由基本上的"酒利",演化为基本上的"酒害",也与环境巨变、"转产"一直失利有关。饮酒,某种意义上是一些人口较少民族应对生存压力的一种特殊适应。  相似文献   

10.
就像是读了一首热情洋溢的抒情诗,那珠玉般的诗句扣人心弦;如同饮了一杯风味独特的陈封酒,那浓厚的醇香令人陶醉。然而,我没有读诗和饮酒,这诗情画意全来自于一幅幅清新亮丽的花鸟画,来自我市青年画家史振岭的《史振岭画集》。  相似文献   

11.
荆楚酒论     
陈昆满 《理论月刊》2005,(12):128-129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朋友,现代著名人艾青曾深刻地吟唱出酒的本性与饮酒的哲理:“她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她是欢乐的精灵,哪有喜庆,就有她光临/她真是会逗,能让你说真话,掏出你的心/她会使你忘掉痛苦,喜气盈盈/喝吧,为了胜利;喝吧,为了友谊;喝吧,为了爱情/你可要当心,在你高兴的时候,她会偷走你的理性/不要以为她是水,能扑灭你的烦忧,她是倒在火上的油/会使聪明的更聪明,会使愚蠢的更愚蠢。”酒何时产生,是谁发明,难以定论。《说文》写道:“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仪狄何许人也?《战国策·魏策》说…  相似文献   

12.
蒋力庆 《人民公安》2012,(11):41-41
在我的眼里,他人生的两大乐趣,一为饮酒,二为作诗。自古,诗人大都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酒到劲头.下笔就是拍案叫绝的好诗。万箭飞就是这样,饮酒作诗,酒是他的激陪,诗是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论过度饮酒人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星  王曼曼 《求索》2011,(7):157-159
过度饮酒的情形繁多且复杂,我国刑法仅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虽然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了对醉酒驾驶处罚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在认定过度饮酒人的刑事责任时仍困难重重。本文认为应该合理增加过度饮酒犯罪的刑事制裁方法,严格司法鉴定程序。  相似文献   

14.
吴洲钇  曾绍义 《求索》2010,(5):226-227
苏轼一生好酒,既把饮酒取乐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更从其中展现出一种"内全于天"的至高人生境界。同时"得酒诗成","乘酣以发真兴",创作了大量与酒有关的优秀作品,真切地表达了作者"一肚皮不合时宜"的忧愤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这些都是对前人的超越,是苏轼对我国独有的酒文化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9)
左江花山岩画绝大多数都表现为集体仪式活动,而壮族先人自古就有集众踏歌和集体祭祀必以酒助兴和以酒作为人神沟通的物质媒介的习俗。以糯米为主食和五色糯饭祭神的习俗与花山岩画反映的生产习俗相吻合。岩画内容说明壮族以水而不是以火为崇拜对象,这是壮族至今有生食习俗的原因之一,壮族传统饮食习俗是花山岩画中反映的壮族先民生活在当今壮族民间延续的遗存。  相似文献   

16.
生活顾问     
少量饮酒助健康众所周知,经常饮酒会刺激肝脏,引起很多不良后果。可是“滴酒不沾”就好吗?事实并非如此。国内外的最新调研表明,对酒完全持否定态度有失公正。专家指出,少量饮酒对身体不但没有坏处,还会有助于健康。1、中医药物中医药学认为酒是一味药物,其性味属“苦甘辛热”,可以“行经络、御风寒、通血脉、行药势,并可主治“风湿痹痛及胸痹诸症”。2、抗炎德国一所大学医学中心的科研认为,适当饮酒者的血清反应蛋白水平低于不饮酒与过量饮酒者,表示少许饮酒具有抗炎效应。3、防治幽门螺杆菌德国医学家对447名受试者调研发现,…  相似文献   

17.
楚雄代表队《各升汁拍多》(最佳演唱奖)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阿老表(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阿表妹(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一杯酒》一杯酒一座山登上山顶天地宽彝家好酒十里香彝家儿女多豪爽《哦基吉洛》酒是彝家的美喝了彝家的酒我们心醉心相随昭通代表队《迎客酒》(最佳表演  相似文献   

18.
传说中的杜康酿酒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酒能丰富生活,烘托气氛,增添乐趣。自古以来,诗人对酒当歌,浮想联翩,吟出华美的诗篇;英雄饮酒壮行,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平常人的生活更是离不开酒,正所谓“无酒不成席”。然而,近年来,不知从何时起,酒桌上的关系变得不再那么简单,受劝酒、逼酒乃至酗酒的影响,醇香、甘甜的美酒变得苦涩难咽,成了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喝酒已超出其本意,渐渐演变成衡量双方投入感情多少和交情深浅的尺度。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抛弃劝酒、逼酒陋习,提倡文明、科学、健康的饮酒习惯。  相似文献   

19.
人生忌醉     
酒,与国人有缘。泱泱中华,酒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酒之话题、之趣事,精彩缤纷、广为流传。旧时文人名士十分爱饮酒,往往不“醉”不休,当然是似醉非醉的“形醉志清,步醉心明”的状态,由此催化诗情豪意,渲泄人生情感。曹孟德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涌,怀素狂草酒相伴……“醉”酒佳话,千秋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酒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酒最早来源于天然成熟的果实,因此我们的基因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酒香意味着收获和财富。不但深山里一些不缺食物的猴子懂得酿酒,再翻阔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公认酿酒最好的也是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修道士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