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来信来论     
农技培训要有"新鲜货"结合当前开展的"干部下乡助春耕"活动,各个涉农部门也纷纷下乡开展农技培训班给农民送技术送科技,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知识,用科技发展种养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也有许多农民对农技培训缺乏兴趣。日前下乡采访,一位农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07,(10):39-40
一、背景近年来,山东各级妇联在农村妇女中广泛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加强对农村妇女的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和科技示范,提高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本领。全省各级建培训学校、教学班、教学点3万多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南省长垣县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充分发挥统战人才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大力实施培训工程,培养新型农民。近年来,我们与文化局、农牧局、科技局、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科技文化劳动技能就业培训班,对农民进行培训;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信息五下乡村服务活动,向农村送知识、送技能;及时与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建涉农专家队伍,聘请有关科技专家教授担任农业顾问,为农村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代远程教育网站等媒体,及时为农民解答农业科技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民科…  相似文献   

4.
论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建荣 《桂海论丛》2006,22(3):11-13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农村文化队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科技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要大力开展经营管理知识和政策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政策民主法制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运》2008,(3):18-20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已占65%以上,成为推动河南农村发展的主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后,河南省妇联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大力实施“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在坚持以往常规培训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农村妇女、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女农民的可行之路。自2005年“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共举办培训班22700多期,累计培训妇女219万多人,帮助65万多名妇女上了致富项目或扩大了项目规模。  相似文献   

6.
2011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广泛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新技术,全面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双千"工程,深入开展科技培训和指导服务,创造了全省4项粮食生产"吉尼斯"纪录,有力提升了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确保了我市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梁灿刚 《传承》2009,(8):60-61
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一要统筹规划,二要抓好两个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三要力争培育出五支队伍。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一要统筹规划,二要抓好两个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三要力争培育出五支队伍.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浙江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和培训领域新举迭出:“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如火如荼,“转移劳动力培训”、“失土农民培训”方兴未艾。地处东南沿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的浙江,是一个土地资源极为贫乏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人均不足半亩地的资源小省,迅速发展为经济活跃、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为5400多元,连续18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靠的就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全省1000多万企业职工中,有900多万来自农民。…  相似文献   

10.
马建新  杨丽坤 《理论月刊》2007,(12):173-17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培训工作,要紧密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构建起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为骨干,以企业和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培训方式方法先进、机制灵活高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1.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保障和支撑。山川秀美的广西具有优越的区域优势、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巨大。为了加快农业发展,广西农业部门致力于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开展“千万农民实用技术大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大大提高了农民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立伟 《前进》2014,(4):16-18,24
<正>今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这是我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的又一项创新举措。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和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一起,共同构成我省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姊妹篇"。一、依托产业开发,为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更多机会我省启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以稳定就业为核心,主要依托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创造的就业岗位,借助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禹城市人大注重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通过科技启动、科技带动、科技推动,不断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增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的能力。科技培训网络。该市人大督促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女子农函校的  相似文献   

14.
唐宁远 《当代广西》2005,(20):60-60
今年以束,合浦县紧扣“四个需求”对乡土人才实行大规模培训,造就了一支类型齐全、结构合理的乡土人才队伍,目前全县的乡土人才总量达到6549人。第一,紧扣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一是部门育才。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农、林、水产畜牧等部门发挥部门职能,以“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等为载体,派出技术干部进村入户培训种养专业人才4650人。二是项目育才。农业龙头企业根据实施“贸工农”一体化项目的需要,与农业院校“联姻”,携手培训技术骨干和“联系户”。  相似文献   

15.
刘学永 《当代广西》2010,(10):37-37
永福县百寿镇党委为使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创建了农民党员培训科技集市。科技集市采用开放式的培训理念,对农民党员进行科学技术技能的免费培训,同时开设农民党员“半月论坛”,竭力打造一个供农民党员和群众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大众平台,成为百寿镇农村党员致富路上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16.
周凌  陈涌 《群众》2007,(10):74-75
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富裕农村百姓,淮安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了"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项工程扣  相似文献   

17.
再就业工作     
《中国妇运》2005,(4):30-30
潭口镇妇联为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和创业能力,紧紧围绕“农民知识化工程”,在全镇开展“读书兴农”活动。规范建立教学基地。一是以镇农技站为依托,建立了潭口镇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二是利用各村妇女学校建立了村级农业科技推广站;三是在全镇32户文化科技示范户设立科技、信息交流站;四是在19所中、小学兴办农民夜校;五是在小城镇建立服装、电脑等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年初在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从今年开始,要时农民群众开展大规模的致富技能培训。各地要围绕农牧业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提倡干什么,学什么,在田间学,在现场学,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成为某些方面的行家里手,使农牧区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专家,迅速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主人翁——农林科技专家车凤斌同志怀着让边远贫困地区各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的良好愿望,不辞劳苦,走遍和田地区1000多个村庄的每一处果园,热心为农民群众传授致富实用技术,其举动和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本色,又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田地委、行署在抓农民实用性技能培训上先行一步,举措有力,给全区广泛开展此项工作带了个好头,值得称赞。本刊希望通过此文的刊发,能够引起更多的领导更加重视科技工作,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更加勤奋努力,把豪情与知识切实转化为行动和财富,帮助农民群众尽快富起来,促进我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互联网     
科技致富●江西省南康市潭口镇“读书兴农”助农民增收。潭口镇妇联为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和创业能力,紧紧围绕“农民知识化工程”,在全镇开展“读书兴农”活动。规范建立教学基地。一是以镇农技站为依托,建立了潭口镇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二是利用各村妇女学校建立了村级农业科技推广站;三是在全镇32户文化科技示范户设立科技、信息交流站;四是在19所中、小学兴办农民夜校;五是在小城镇建立服装、电脑等基地。这些基地为农村妇女学科技、掌握科技信息以及参加就业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六是推广普及实用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在全镇…  相似文献   

20.
<正>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对应的,是农民劳动就业的“千万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这项工程起源于衢州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常山是试点县。2003年7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常山考察调研,对“劳务培训券”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张小小的培训券给常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山县青石镇人大代表、砚瓦山村党支部书记徐卫国说,20年来,常山县始终抓住“人”这一核心,持续深化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从发放纸质劳务培训券到举办各类特色“技工班”,再到成立常山农民学校、常山阿姨学院、常山工匠学院等专业型“乡土学院”,打开了农民提升技能和学历的新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