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定位和方向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共中央党校“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课题组与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定位和方向”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5月21-23日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山东省、青岛市有关部门、中央党校...  相似文献   

2.
国际化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依托自己的国际化城市。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广州、北京、天津、南京、武汉、深圳、厦门、大连和青岛市,都相继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各地也相应组织专家、学者就有关城市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面向新世纪的青岛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是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本课题从青岛市的实际出发,在总结青岛市国际化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对青岛市面向新世纪的国际化战略进行了具体设计,对推动青岛市国际化进程,以及对其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本刊将该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宿编后分三次刊出。  相似文献   

3.
与珠三角、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青岛市民办社工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发展数量、规模、培育能力相对落后,大部分处于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外部支持系统不完善状况;但青岛市部分“草根型”民办社工机构具有先成名、后注册、活力足、名气大特点,这说明青岛市是具有博爱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城市。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需要发挥勇于探索、不惧风浪的海洋精神,从世界眼光、本土优势出发,制度化、规范化支持系统,构建“两个体系”,即“志愿者一实习生专业社工人员”体系和“社会(基金会、公益组织、企业、高校)——民办社工机构——政府”体系,从而实现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和政府资源的结合,实现自身能力发展和督导、监督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根据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从发展战略视角,对“十二五”期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核心要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中,文化比较优势和县域精神区位可以成为助推全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县域政府的敢于作为和正确作为则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全省县城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应来自于工业化为先、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是有力载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则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影响着青岛全面小康社会的率先实现。随着青岛市农村现代化、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社会保障等问题的解决,都亟需农村金融的支持。近几年,青岛市农村金融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6.
面对“入世”,青岛市旅游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青岛市旅游业应采取的对策是:扬长避短,正确定位;高度重视国内旅游;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规范政府行为,调整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7.
外向型农业产业化是为了解决小生产与国际大市场的矛盾形成的生产体系。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的对外经济龙头城市和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输出港口城市,在建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大环境中又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在应对矛盾问题,探索发展路径上摸索出一定的经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在“经营”上下工夫,增强外向型农业产业化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改善农产品质量,为提升外向型农业竞争力打造活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外向型农业经营实施国际链接;改善农业调控方式,为外向型农业经营创造适宜管理环境。其做法对全国同类地区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把“发展海洋经济”写入《公报》意味着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蓝色新引擎”开始启动。这对致力于发展蓝色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强市的青岛市来说是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文化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创新蓝色文化是把青岛打造成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的精神动力支持,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由单纯经济开发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山东省的龙头城市,青岛市软件外包产业既面临着来自国外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内其他城市在吸引外包合同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基于“钻石模型”和对青岛市软件产业外包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六个方面对青岛市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青岛市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已基本形成,并呈现如下基本特征:从行业层面来看,青岛市服务业发展仍以“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传统行业为主,高技术服务业尚未成长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企业层面来看,内资企业是青岛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但经营效益低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虽数量众多,但经营效益偏低。改革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潜能,培育至少一条本地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或区域价值链)是青岛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重大关系,即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系;“一元”与“多元”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文化民族化和世界化的关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关系。只有认真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雷山鼓藏节     
鼓藏节亦称祭鼓节,是雷山苗族每隔13年祭祀本支祖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中原部落战事,苗族先民溃败迁至雷山县,各宗支为纪念先辈,祭祀祖宗演变成吃鼓藏习俗。吃鼓藏13年一次,各族支系过节的年份有异,日子也不同。解放前,吃鼓藏耍杀牛。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农民发展生产,牛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于是以猪替牛。鼓藏节活动以芦笙铜鼓会为主,在节前三年,便开始跳铜鼓芦笙舞,第一年是“起鼓”,跳5天;第二年是“立鼓”,跳7天;第三年是“藏鼓”,跳9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主问题是:对文化资源的认识和挖掘利用不够;缺乏有竞争力的本土文化企业和品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升;体制障碍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应整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本土文化企业和品牌,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省提出创意山东建设计划,这是山东省在将“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平安山东”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后提出的又一项重要规划,对于进一步推动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者风采     
陈洪泉,男,1957年7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临沭县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教育学学士。198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现任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教授,兼任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哲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哲学、社会学和社会发展理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获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优秀政协委员、青岛市先进挂职干部等称号。  相似文献   

16.
赴山东社会调查——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姜琳1996年3月,笔者随外交部机关党校社调团赴山东省青岛市、淄博市、东营市等地进行社会调查,所到之处,山东省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属“走马观花”,但受益匪浅。一、国民经济的骨干和支柱仍...  相似文献   

17.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是文化资源丰富,劣势是文化企业小与散;泉州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外在挑战是文化资源被共享和文化产业激烈竞争,内在挑战是泉州许多市民逐渐淡忘泉州文化的人文价值;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机会得益于实施文化强国建设战略和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市政府出台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泉州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分工协作,不断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理论学习(山东)》2005,(11):I0003-I0003
山东华宁夏业有限公司是泰安市重点骨干企业,公司现有职工2650人,下属保安煤矿,金安煤矿、华宁昌承锻造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纸箱厂等七家经营单位,近年来,曾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安康杯’安全竞赛优胜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山东省科技进步先进单位”,“山东省十佳煤矿”,“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50余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意蕴。其价值内涵主要体现为“同心、包容、协商、共赢”。“同心’: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价值内涵的灵魂,是“和合文化”在政党政治上的反映;“包容”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品质特征,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思想的体现;“协商”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生命,是对中和、中庸思想的弘扬;“共赢”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人本主义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莱西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隶属于青岛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也是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位于青岛、烟台、威海三大沿海开放城市之间,居山东省正在建设的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中心。自2003年起,莱西市在全市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通过建立便民、利民、为民服务的“绿色通道”,“零距离”服务群众,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也为政府职能转变创设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