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两年,让95岁的杨佰年老人高兴的事一件接一件:一是2009年自己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楼房,二是作为老"五七"战士,2010年7月享受上了职工待遇。可最让老人开心的是,今年开春,连队领导亲自把"师级和谐小康家庭"红牌牌挂到门上。的确,这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杨友文家庭的真实写照。在杨佰年老人的记忆里,他1964年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进疆投奔大儿子杨长安,46年来,儿媳从没有向他抱怨过,无论再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库鲁克库姆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铁干里克,是一个风头水尾的地方,风沙肆虐,环境极其恶劣,这里也是二师三十四团驻地。恶劣的环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可三十四团十连职工方再富1994年从四川老家来到这儿承包土地,一干却是20个年头。他和妻子孙先群一靠团场优惠政策、二靠勤劳,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承包的80余亩棉花,每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多次被评为"五好职工"、"致富能人"。如今,他的三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一个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春节前后,有两件引人注目的事,看似互不搭界,实则意义相关。 一件是北京一"房地产大鳄"提出"先满足富人"而引起争议。据报道,这位自称"是很富的人"声言:"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这一被称为"富人优先论"的言论,令人瞠目。更令人惊讶的是,说这话的人,是一位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而且是北京市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以来,农九师一六七团工会在抓"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中,坚持与连队工会主席一月一碰头,对单位一季一考评、半年一互查、年度一总评的工作制度,并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上下功夫。由工会牵头,有关部门操作,利用农闲之际,举办不同层面的职工培训班,对职工进行形势政治理论教育、"田园牧"技术知识讲座等,打造  相似文献   

5.
正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我家的经不难念,我有一个幸福的三口小家,也有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我和丈夫都在团场企业工作,哥嫂弟媳干个体,公婆退休后和我同住一幢楼,多年来,我们一家用相互间的理解和关爱相伴着走过了一个个春秋……我和丈夫结婚后同在轧花厂工作,丈夫是一名普通的电工,而我是厂里唯一的一名女修理工。1998年,我通过考试竞聘上政工干事岗位,没多久又兼任统计、出纳,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到深夜,那时孩子小,丈夫默默承担  相似文献   

6.
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的培养和呵护,身为女儿、妻子、母亲的孙景兰,在家庭这个舞台上认真担当起"三重"角色. 现年48岁的孙景兰是农二师中联客运有限公司杏花物业收费部的一名收费员.对于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四口人却要身居三地生活的孙景兰一家来说,夫妻双方的彼此理解、信任、依赖且负有责任感,时刻把家放在心中是最重要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丁江琳是农五师八十八团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丈夫汪全洪是中华保险公司八十八团支公司经理,两个女儿在中学读书。这些年来,她们牢记着"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的古训,用爱奏响着家庭和谐幸福曲。丁江琳1994年结婚,婆婆早已因病去世,婆婆的离去使年迈的公公一  相似文献   

8.
"拿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卡,没有了后顾之忧,组织上真是为我们失地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啊!"这是大英县隆盛镇犀牛石村五组彭领科说的一句心里话.……  相似文献   

9.
<正>王中华,农十师一八八团八连一名普通的职工。近几年来,他和妻子陈素芳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辛勤耕耘,依靠党的好政策,运用科学技术,走种养结合之路,在团场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率先脱贫致富,过上了"和谐小康"生活。1991年王中华初到连队承包土地种植水稻,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年底亏损,但  相似文献   

10.
<正>"六团经济大发展,如今旧貌换新颜,致富路上比比看,谁是英雄谁好汉,和谐小康是模范……"在今年1月农一师六团举办的"和谐小康家庭"表演赛上,六团七连职工孟伟如此唱道。质朴的语言,动情的表演,流露着六团职工对"和谐小康家庭"的美好憧憬。自2008年9月以来,六团党委、工会积极响应兵师党委号召,在全团全面开展了以"遵守连规民约"提升职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在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活动中,农七师一二七团抓实招,出新措,团场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活动有声有色。一是团电视台、广播站开办"创建和谐小康家庭光荣榜",大力宣传各基层单位涌现出的和谐小康家庭,做到广播上有声,电视台有影,橱窗里有像。二是全团33个单位制作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星级评比台,做到每月一公布,每季度一表彰,激发广大职工群众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个幸福美满、令人羡慕的家庭,上有一位85岁高龄的母亲,还有俩懂事孝顺的儿子,夫妻结婚三十多年,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尊老爱幼,悉心经营着这个五口之家。自2009年以来,连年被团评为和谐小康家庭,2011年、2013年分别被评为师级和谐小康家庭,2013年被评为兵团和谐小康家庭。李云是五师九十一团轧花厂的一名职工,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陈兴才是农十三师红星一场远近闻名的乐于助人、孝敬父母、夫妻恩爱、责任心强的一名职工。前不久,他被授予"全国平安家庭示范户"。陈兴才家有5口人,三世同堂。有花甲的父亲、贤惠的妻子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家庭平安、和谐、美满。"家和万事兴"是陈兴才经营幸福家园的法宝。他和妻子结婚13年来,互敬互爱,从未吵过架。彼此能够相互理  相似文献   

14.
<正>农四师六十一团出台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实施办法",制定了"十家"标准,通过两年的实施,让职工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创建活动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诸多变化。为把"创建活动"落到实处,不走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常说:夫贵妻荣。但在四师绿华糖业,人们对赵永强、耿萍夫妇却说夫优妻强。他俩见证了绿华的发展,品尝了企业的兴衰之甘苦,面对企业沉浮振兴,他俩所作的就是坚守和坚持。同为绿华之子,一名是颗粒粕车间值班长,一名是动力车间锅炉工,在这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正是因为有了赵永强、耿萍夫妇在工作中敬业比奉献,家庭中互敬比恩爱,事业和生活中的"坚守挚爱",催开了绿华糖业和谐家园中更多的幸福花,让绿华人记住了他们,也将"绿华优秀和谐小康家庭"荣誉送给了他们。  相似文献   

16.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再就业2000人,新建通乡油路20公里、通村公路279公里,开通30个通电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在今年新春来临之际,旺苍县委、县政府确定了2007年"十大惠民行动",给全县人民送上了一份特别的"大礼",事事关系民生,件件体恤民情.……  相似文献   

17.
王洋  刘牲轶 《奋斗》2010,(9):17-18
<正>常怀利民之心,常谋利民之策,常做利民之事,这是鹤岗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准则和执政方略。"群众企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民在上,民困我帮,民需我做,民呼我应。"一件件惠民实事,一项项惠民措施,一个个惠民制度,让人切身感受到了"民本鹤岗"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如根,扎入深层,让民享受阳光2005年,投资近2亿元,完成26件大事实事;2006年,投资近3亿元,完成30件大事实事;  相似文献   

18.
<正>2002年,农九师一六三团一连职工刘海龙经人介绍与同连的张凤珍相识、相爱;当年11月喜结良缘。2003年,夫妻俩为使家里能过上好日子,贷款5000元买回了30只羊,想靠羊财发家。由于市场羊价低,放牧难,加上自己养羊经验不足,养羊不到两年几乎没挣上钱。小两口为了能更快地过上小康生活,除自己辛勤劳动外,还积极参加团、连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到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做好"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农一师十三团工会、妇联把此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抓出了成效。一是通过板报、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在提高"创建活动"品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从兵团获悉,农六师一0三团郭天星刘小玲家庭被命名为兵团级"和谐小康家庭"的光荣称号。走进郭天星和刘小玲的家中,让人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感受。家中虽然没有豪华的陈设,但却摆设整齐、干净整洁。你从他们平实的话语和真诚的目光中,就能感受他们的生活,处处浸透着浓浓的情和甜甜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