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喜  乌云 《前沿》2002,(3):93-96
生态建设是我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阐述我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探讨治理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和内容。为了打造一个和谐秀美、充满活力的乌拉特中旗.在重新审视旗情的基础上.旗委果断提出了“保护生态、退牧转移”发展战略。其主要思路是,以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以退牧转移为中心.以恢复生态和彻底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电力支撑.而电力发展必须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要求。这其中的“和谐”不仅要立足提升内部工作水平和供电品质,而且要统筹考虑利益相关方期望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英剑波 《群众》2021,(3):28-29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环境投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个对浪费自身资源、毁坏其共同生存发展基础的现象无动于衷或无所作为的民族,无论遇到怎样良好的机遇,都是注定无望的。  相似文献   

6.
《时代主人》2012,(9):1
本期,我们把视点投向了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最近开展的一项监督活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何为生态环境?专业解释即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如果换一种通俗说法,良好的生态环境大概应该是这样的——山青青、河清清,蓝天白云空气甜,虫儿吟、鸟儿鸣,土肥水丰植被茂,天照拂、人安居,风调雨顺好光景。  相似文献   

7.
崔凤山 《群众》2006,(6):46-47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根据无锡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科学规划环境,在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随着城市迅速向周边拓展和延伸,新开发的市区将按照生态城市的总体格局搞好规划和建设,加大绿色植物的覆盖面,防止一些开发商  相似文献   

8.
一是关于对茶马古道定义的商榷。个人认为,茶马古道起源于人类早期交往的自然通道,最早的雏形应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亦称“蜀身毒道”)。特指唐代以来,中国滇川藏等广大西南地区,为促进边疆与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南亚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伴随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流通、以茶易马贸易的兴起,以及马帮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下简称《漓江条例》),是我区第一部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漓江由此告别了没有专项法规保护的历史。《漓江条例》从立法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等各方主体,在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对于建立漓江保护的长效机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省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并就此内容开展了专题询问。笔者有幸列席该次会议,并参加了省人大内司委之前组织的相关调研活动。现对此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商榷。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概念俗话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在生态环境司法保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来说,环境司法是一个既热门又有点生僻的领域。说它热门,因为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一样,已经成了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说它生僻,因为其专业技术性较强,且目前各地均在起步、摸索阶段,很少有可借鉴的经验,可供参考的成例。社会关注度高与司法滞后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用司法手段保护生  相似文献   

12.
军队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实施,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倾向性问题,需要加以防止和克服.  相似文献   

13.
赵晓勇 《世纪行》2010,(3):16-16
<正>今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回顾开发历程,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林草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减轻;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功能设施改善;通过开发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较好,GDP年均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具有省级行政构架且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中央直辖市,如何创新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体制机制,成功破解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对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玲 《前沿》2012,(13):186-188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因类制宜的思路、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保护的方法去扎扎实实地推进。针对昌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过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科学的梳理,在对其保护上,既要遵循普适性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又要注重因类制宜,以人为本,实施科学的分类保护。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如何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古城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如何才能有效保证城市文脉不被割断?7月9日至10日,在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贵州省建设厅等单位主办,广西、广东、湖南、云南和重庆等中国南方省(区、市)党委党刊协办,贵州省贞丰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南方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上,100多位专家学者及南方古城镇的政府官员就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古城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也为古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水资源贫乏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平衡,北京市和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已低于沙漠国家以色列的人均量.目前,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至40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少产粮食700亿至800亿公斤.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北方的持续干旱,不仅严重影响经济和人民生活,还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荒漠化加速蔓延,沙尘暴愈发肆无忌惮.水资源短缺已是我国北方环境资源诸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