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20,(7)
正袁吉六,新化洋溪区苍溪乡戴家凼村人,一生热心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先后任湘中各大学、师范、中学国文教员。1913年,湖南省公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第四师范")创立,袁吉六被聘为第四师范教员,后转第一师范教员。毛泽东1913年考入第四师范,1918年在一师毕业,一直是袁吉六的学生。由于袁六吉蓄着长胡须,所以人们一般都称他为"袁大胡子"。袁吉六是精通文字学的国文教员,最重视古文教学,而毛泽东由于受梁启超的  相似文献   

2.
正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斩荆披棘的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革命烈士罗学瓒也曾在此上学,他是毛泽东的同班同学。他与毛泽东相交相携的真挚友谊也为他短暂一生增添了亮丽色彩。立志在匡时罗学瓒,号云熙、荣熙,1894年生于湖南湘潭县马家河镇。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与毛泽东成为校友。四师并入一师后,罗学瓒与毛泽东同分在第八班,两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同学。与大多数同学不同,  相似文献   

3.
丁毅 《党的文献》2006,(4):80-81
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楚辞》是他最喜欢读的古籍之一,而其中屈原的作品更是他常读的。毛泽东一生多次谈到屈原。毛泽东初读屈原作品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1913年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次年合并到第一师范)读书时。根据之一,是毛泽东在这一阶段学习期间留有课堂笔记《讲堂录》,在这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后,新崛起的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对中国最大的威胁。为了免遭亡国奴的噩运,当时,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救国图存的良策。不久前夜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发现青年毛泽东在1916年就曾发出过对日本的侵华行径“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的警言。1914年,毛泽东由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正是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欧洲各帝国主义先后卷入战争之机,加紧侵略中国,于8月27日出兵山东,11月又强占原被德国攫取的青岛,并以武力控制胶济铁路。在这多事之秋,毛泽东并没有沉缅在书斋里读死书,死读书,他胸怀…  相似文献   

5.
张书志 《湘潮》2006,(12):52-52
毛泽东对火宫殿的风味小吃情有独钟。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常与同学到那里去吃风味小吃。1922年春,毛泽东邀李立三就组织安源煤矿工人罢工一事,进行商议,他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来到火宫殿。毛泽东要了一份姊妹团子和一份臭豆腐,招待李立三,并给他介绍臭豆腐的来历。  相似文献   

6.
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使黄克诚加深了对毛泽东的崇敬1922年夏天,黄克诚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毛泽东就在这年4月从长沙来衡阳宣传革命,他先后在湖南学生联合会厅堂和第三师范风雨操场,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改造、中国农民运动等问题的著名演讲,他还在衡阳发展了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等一批共产党员。黄克诚从同学那里了解到毛泽东演讲的内容,觉得他讲的都是穷苦人的心里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从此,黄克诚便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第三师范进步学生的活动。黄克诚还发起组织了“永兴县旅衡学…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思潮的发展看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朱志敏1919年至1920年,毛泽东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第26到第27个年头。仅仅两年多时间,他由一名师范毕业生成长为崭露头角的社会活动家和具有初步理论知识,但却信仰坚定的马克...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1994,(Z1)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有四位老师对他的思想和业绩有过重要的影响和帮助。首先是杨昌济先生,即杨开慧同志的父亲。杨先生教伦理和哲学。毛泽东学问渊博,中西哲学无所不况,是与杨先生的早年教育分不开的。其次是袁吉六先生。他是湖南保靖的举人,在第一师范教书多年,写得一手好字,作得一手好古文。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能写古文。乃得力于袁吉六先生.”第三位是徐特立先生。他是我国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前辈,是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在1937年庆贺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宣读了热情洋溢的祝寿信:“你是我二十年前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也是毛泽东从教100周年。毛泽东一生的波澜壮阔,始自他的读书时光和教书岁月。虽然湖南一师毕业后他曾在北京大学担任过几个月的图书馆助理员,但毛泽东一直把他在长沙修业学校一年半的小学教师经历作为他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职业,之后又被聘为一师附小校长、历史教员和一师师范部国文教员,直到1922年夏担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8)
正王立庵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读书时的数学课老师。他对毛泽东的"偏科"现象给予了理解,并通过努力使毛泽东改变了对自然科学的看法。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并与其一家结下了深厚友谊。知人善教的好老师1914年春,因一师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毛泽东到一师续读。在这里,毛泽东遇到了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杨昌济、王立庵等人。王立庵是毛泽东的数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蔡和森有着伟大的革命友情。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舞,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产生了巨大的光和热,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一、为改良人心风俗,创建新民学会。1914年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合并,四师的毛泽东与一师的蔡和森从此成为亲密的同学。他俩志同道合,一见如故,经常在一起探讨救国方道、交流读书心得,畅谈人生理想。1915年在杨昌济老师指导下,组织了哲学研究小组,每星期两次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学习,他们对湖南人民在帝国主义掠夺和军伐暴政下  相似文献   

12.
青年毛泽东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春四师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被编入一师本科第八班,至1918年6月毕业,他在一师共学习了五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当时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却汇集了一批有名的学者,是湖南一所著名的师范学校.青年毛泽东当时20-25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和当今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年龄大致相当.一师求学五年正是他辉煌人生的起点,在此求学期间,青年毛泽东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如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学贯中西的杨昌济先生、袁吉六、徐特立、黎锦熙、方佳夏、王季范等良师,同时结识了一批才俊如蔡和森、何叔衡、罗学赞、周世钊等.青年毛泽东在校期间不仅勤奋好学,博取众长,而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其读书生活多姿多彩.青年毛泽东这段求学生活,给当今大学生如何求学仍留有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翌年,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被编入本科第8班。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令人难熬和困惑的沉闷岁月,辛亥革命的枪声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相反,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  相似文献   

14.
谈到《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的历史由来,还得从青年毛泽东说起。 1913年春,毛泽东考进长沙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次年秋,第四师范学校并入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他成为杨开慧父亲、该校伦理学教师杨昌济的得意门生。毛泽东、蔡和森和同学们经常到杨昌济家登门求教或聚会。杨昌济和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都是湖南的知名学者,三家交往颇深,时相往来。因  相似文献   

15.
梁俊英 《党史文苑》2014,(10):24-26
汪东兴是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春,他被调毛泽东等领袖身边担任警卫工作,得到毛泽东等领导的器重。见证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大转折和经典瞬间。  相似文献   

16.
正张干(1884-1967),字次崙,湖南新化(今新邵县坪上镇)人。1908年从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1912年,该校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省立第四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张干任校长。因学校合并,1913年春考入  相似文献   

17.
见证“进京赶考”的历史壮举 汪东兴,1916年出生于江西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参加了方志敏等人创建的红十军.1933年1月,他随红十军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5年,随部队参加长征. 解放战争时期,汪东兴由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优秀的军队干部,1945年被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1947年春,他被调到毛泽东等领导身边负责警卫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杨开慧,1901年生于湖南长沙。她1907年人杨大庙它立第十四小学读书,1913年春转入长沙稻田女子师范附小,1920年入长沙福湘女中选修班,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问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中共湘区委员会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跟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开展工农运动和妇女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她留在长沙坚持党的地下斗争。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因叛徒出卖被捕。她和8岁的儿子岸英被押在长沙警备司令部。敌人对地施以各种毒刑,无论是用…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苑》2009,(10):24-25
李井泉。1909年11月1日生于江西省临川县一个农民家庭。他在青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想。1927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春,被调到红三十五军任政委。红三十五军改编为红军独立第三师时,仍任政委。1933年后,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一、第三补充师政委。1934年10月,李井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在中央直属纵队任没收委员会主任。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中央直属纵队政治处主任。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协助员。1936年秋,调红二方面军第四师任政委。在长征中,李井泉先后在一、四、二方面军工作,  相似文献   

20.
1917年春,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挂念着浏阳的学友,也很想了解浏阳的社会民情、地理环境。为此,他不顾学习的繁忙,步行200多华里,来到浏阳县文家市,并住在文家市铁炉冲同学陈绍休家。在此期间,毛泽东早出晚归,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 调查中,他了解到农民的生活十分贫苦,然而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