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避”技术、“喷灌”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近年来,阳朔县引导农民将一项项农业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56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6977元的平均水平,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领先全区。  相似文献   

2.
杨佩 《协商论坛》2009,(1):34-35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之于河南的意义不言而喻。传统农业怎样寻求突破,产业链条如何实现延伸,怎样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实现农区工业化,这些既是委员们的所思所想,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委员们的发言讨论及提案中,记者明显感到履行职责的赤诚。委员们期待让更多的农民融入城镇,让河南催生出更多像双汇、思念、三全等龙头企业,为中原农民带来福祉。  相似文献   

3.
孙淑义 《春秋》2009,(4):1-1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量大、农村地域广、农民人口多,做好“三农”工作意义尤为重大。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来山东视察时明确提出了“要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的要求。省政协把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今年专题协商议政的重点内容,可以说是抓住了关键,  相似文献   

4.
彭超  黄玉玺 《人民论坛》2022,(8):103-105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农耕文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取得了农业发展、农村变革和农民解放的伟大成就,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农业根本地位、调整国家农民关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繁荣工农城乡关系等方面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围绕党委、政府这一中心工作,发挥政协职能一直是睢县政协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2年以来,睢县政协通过开展多种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和致富本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做好该县“三农”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农民经济利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减负、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农政效率已成了“十五”期间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农民的经济利益是“三农”问题的根本体现,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在多次会议上强调: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近8000万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高度关心和重视农业,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农村经济的中心任务,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几年来,庄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围绕“三农”问题展开监督工作,为推进庄河农村改革发展,保障农民利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貌的原因,注定了福建不可能成为农业大省。但和全国的其他省份一样,大多数的人口在农村,因此,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历来是政协关注的课题。自十届省政协成立后要求加强界别活动以来,农业界别的各位委员以满腔的热情尽心履职,为建设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十届三次全会上被评为先进界别。  相似文献   

10.
袁卫 《今日浙江》2012,(5):22-23
“三位一体”的浙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杜烨 《今日上海》2009,(8):26-27
近年来,“三农”问题广受关注,如何让土地生金,如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农村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上海的农业大县崇明通过引进新农技、培养新农民、开拓新思路等多种途径,为农民提供各项科技扶持,帮助农民从单一的传统种植框架中跳出来,唱响了一曲农民致富的新歌调。  相似文献   

12.
李双  李志刚 《当代思潮》2012,(12):73-74
周村农商行积极响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针对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绿色贷款,坚持以“农”为主,引导农户打好“绿色”牌,充分发挥支农“先锋队”作用,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及时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成功打造科技农业新品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近日,记者来到周村多个农业项目现场,亲身感受农业变革中的奇特变化。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基础论、目标论、阶段论、手段论、策略论、道理论、协调论和民本论等,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02,(4):4-5
在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成为与会代表、委员和国家领导人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江泽民同志在参加湖北、江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国家经济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民生,牵动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尽管从历史上看,中国银行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与三农建设缺乏天然渊源,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狭隘的“三农”已发展成为“大三农”和“新三农”,我省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大量农民经商办企业或外出打工带来了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将是农业大发展、农民大增收、农村大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措施的落实时期。农业中,畜牧业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若失去畜牧业,将是一个短腿的、不健全的产业。在全国畜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海南农业“航母”的海南农垦,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显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温卓文 《人大论坛》2008,(12):25-2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相互连结在一起的。因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9月26日,广西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暨秋冬季农民大培训活动启动仪式在革命老区田东县举行。有关部门将利用3个月时间,对全区10万农民免费进行“阳光工程”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以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仓9业就业。  相似文献   

19.
《湖北宣传》2007,(2):17-17
“垄上行”是荆州电视台开办的一档农业科技服务栏目。自2002年4月开播以来,始终把农民需要、农民喜爱、农民信赖作为栏目的宗旨,用真心、真情为“三农”服务,探索了一条媒体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架起了党与百姓的连心桥,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农技学校”、“没有舞台的农家乐园”、“没有挂牌的农村福利院”。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垄上行”栏目之所以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在我市农村创下了41%的收视率,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改进创新,突破涉农电视节目的常规制作套路,以节目为纽带,构建政府、专家、农民、媒体的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20.
《江西政报》2006,(15):I0004-I0004,F0003
“十五”期间,为了实现自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一场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主旋律的田园交响乐.在江西大地奏出明亮而高亢与音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