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魅力楚雄     
《支部生活》2011,(10):F0004-F0004
楚雄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地处滇中腹地,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各州市的交通要塞,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全市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居住有汉、彝、回、白、苗等29个民族,总人口58.86万人,其中彝族人口10.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27%。  相似文献   

2.
<正>在川南攀枝花与云南楚雄州交界处,有一个茶马古古道上的神秘彝寨——迤沙拉。它既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的重要驿站,也是茶马古道四川进入云南的要冲。迤沙拉是四川省最大的俚濮彝族聚居村寨。俚濮彝彝民,是古彝人的后裔,他们世居金沙江南岸,成为彝族大大家庭中一支古老的支系。明朝初年的"洪武开滇"让迤沙沙拉形成了传承至今的彝汉融合的独特民族历史文化。青石铺路筑成小巷、深院高墙交错纵横,行走在迤迤  相似文献   

3.
白族自称“白子”、“白伙”、“白尼”,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三省,约 160万人 (1990年人口普查数 ),其中我省有 11万多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2.38%,主要聚居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和怀化市沅陵县。湖南白族于宋末元初从云南大理迁来,与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长期相处,经济文化互相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白族同其它兄弟民族一样,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白族民歌内容丰富多彩,有风俗歌、情歌、劳动歌、反抗压迫歌、革命歌、新民歌等。民歌有四七句、五七句和三七五句,形式不拘,感情真切朴实,语言生动简炼,比…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10,(4):F0002-F0002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全州10县市共有4个民族乡,31个民族聚居乡,35个民族村委会。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9%。楚雄州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多姿的民族文化,素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美誉。近年来,中共楚雄州委结合彝州实际和民族特点,围绕抓基层、打基础,突重点、破难题的工作思路和培树典型、  相似文献   

6.
<正>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若柔",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兰坪及泸水各县,是云南怒江居住较早的土著民族,也是云南特有的小少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怒族人口总计有28759人,大多居住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在怒江,怒族历史形成的居住样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怒族为主形成的聚居村,主要由家族血缘近亲所组成,人口比较少,最多的不超过50余户;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1,(21):66-66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鄂伦春族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伊春市嘉荫县等地。鄂伦春族人口数约为一万人。“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二是“使用驯鹿的人”。这一名称于清初始见,新中国成立后称为鄂伦春族。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相似文献   

8.
高尧 《党史文汇》2010,(6):38-43
营救美国“飞虎队”咫尺天涯飞“驼峰”西昌行辕为了推卸包袱,将掳获的几十名彝族妇孺转交屯委会处理,当时屯委会有些人想借机叫彝人拿枪来取人,李仕安坚决反对拿无辜的彝民讨价还价。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刘元暄同意无条件释放无辜彝民。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出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毕节市处于规划核心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毕节品牌成为贵州重要文化品牌。毕节借势而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进行有益探索。毕节市借助地处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核心区的有利条件,顺势而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去年8月,“藏羌彝走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大方县举行。博览会通过民族文化展演、文化产品展销、文化产业招商等活动,充分挖掘了毕节彝族文化资源,推动毕节文化  相似文献   

10.
湖南苗族共有人口 1568961人 (1990年统计数字 ),占全省总人口的 2 59%,分布于全省 14个市州,主要聚居于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麻阳县、邵阳市绥宁县和城步县。   “苗”的名称,溯源于尧、舜时的“三苗” (又称“有苗”或“苗民” )。由于分布地域广阔,其自称不尽相同,湘西苗族多自称“果雄”、“仡熊”。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为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湖南苗语属湘西方言和黔东方言。   苗族民间歌谣很有特点,可分为史诗、风俗歌、苦歌、情歌等。苗族韵文体的史诗是较规范化的大型民间口头文学,是苗族生…  相似文献   

11.
地处滇黔交界处的宣威市田坝镇彝族地区被纳入曲靖市“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的重点帮扶对象及“866”扶贫工程项目,是滇黔民族地区贫困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对田坝镇彝族地区贫困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田坝镇彝族贫困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彝族反贫困的措施及对策,期望能为滇黔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战略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     
《当代贵州》2011,(6):66-66
土家族现有人口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与“摆手舞”一起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比较接近彝语的一种独立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大端午、六月六等节日都要祭土王。  相似文献   

13.
毕节市位于毕节地区西北部,贵州、云南、四川省三 省交汇处。东北邻金沙,东界大方,南接纳雍,西南至 赫章、云南镇雄,北抵四川叙永、古蔺。有汉、仡佬、彝、 苗、布依、白等民族。 毕节,汉唐为彝族比跻系世居。元朝初年,平迟安 德长官司修建驿馆。开馆之日适逢除夕,这是一年里最 后一个节日,因古称"比跻",故转音取名毕节驿。明洪 武十七年(1384)和二十一年(1388),先后置毕节、赤水两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3,(6):48-51
“有彝族文字的这—天,就已经有月琴。”四弦月琴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从唐朝流传至今。阿鲁克古和阿铁说日两人是美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音乐传承人。月琴、口弦、木叶等民族传统乐器他们都非常熟悉,随手摘下一片树叶也能吹奏出美妙的音乐。将民族的特色乐器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传统音乐,是他们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求是》2011,(17)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16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少数民族人口153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4%。全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和实行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16.
正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彝族是六枝特区境内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箐口乡的社勒村、上下麻翁村、中寨乡的大小补王村等地。六枝特区原有七个彝族民族乡,2015年并乡后有落别、牛场、中寨、梭戛四个民族乡,现有彝族人口64692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34%,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0%。(一)客观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7.
甘勇 《支部生活》2010,(3):29-29
姚安县位于云南省中部,面积1803平方公里,辖5镇4乡,77个村(居)委会,120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回等23个民族,总人口20.79万人。姚安是典型的农业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到“十五”末,全县GDP仅为10.29亿元。“十一五”以来,结合云南建设攀昆经济圈、楚雄州建设南永经济带这一机遇,姚安县委确定了“112223”的发展思路,拉开了姚安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09,(6):46-47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3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98%,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50个民族乡,民族地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0.2%。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对云南丽江市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19.
人有上进心是好事,一个民族只有坚韧不拔、勇于进取才有希望,更何况我辈从小接受“天天向上”的教育,沐浴“人往高处走”的古训。但是如果把这种优良品质与华而不实的作风串连起来,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行为串连起来,则恐怕于己于人于社会都不是一件幸事。云南昆禄...  相似文献   

20.
刘宇 《支部生活》2011,(10):38-39
“云南丽江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很好,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都应适合民族特色”。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对丽江基层党建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作为滇西北一颗闪亮的明珠,丽江市有汉、纳西、彝、傈僳、白、藏等23个民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一直是党委、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丽江市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优秀民族文化互补互融、党的建设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新机制,促进了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