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菲 《奋斗》2006,(5):64-64
1920年秋,瞿秋白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苏俄考察,自北京抵达哈尔滨后.由于通往赤塔的火车被谢米诺夫白匪破坏.瞿秋白与同行的两位记者在哈尔滨住了50天,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对哈尔滨进行了考察,著名的报告文学《饿乡纪行》的前几章,就是在哈尔滨完成的,他在这本书中说,他在哈尔滨首先“得到共产主义空气”。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几十年来,每当他仰望星空时,身后总有温暖的依靠。在他眼里,她就是他的最美嫦娥一1959年,对30岁的孙家栋来说,紧张又忙碌。一年前,他从苏联回国,因留学时品学兼优,人还未到,就已被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看中了。孙家栋是辽宁人,3岁时随家人迁往哈尔滨,战乱中辗转求学。  相似文献   

3.
乘车的感觉     
侄子从天津公出到哈尔滨,顺便来看望我和他婶婶。这是他第一次来哈尔滨。问过好之后,侄子便大谈一路上的感受。话题集中在坐车上。"火车真舒服,还有闭路电视可看。又是几个人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5,(11)
<正>1932年的初冬,天气格外的寒冷,白色恐怖同时笼罩着哈尔滨,在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下,水灾肆虐后的哈尔滨满目疮夷,一片凄凉。就是在这个时候,组织上决定由23岁的魏拯民接替张贯一(杨靖宇)担任哈尔滨临时市委书记。为了保证他的安全,组织上为他找了一个"家"——一对年轻的反日会员夫妇成了他的表哥、表嫂。表哥叫刘寿山,28岁,是一位憨厚正直的铁路工人;表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1日下午,守在哈尔滨康复医院母亲床前的黄凯,又接到弟弟黄宏的电话:"哥,妈今天怎么样?见好不……"自母亲从北京301医院做完开颅手术回哈尔滨后,他每天都要打几次牵挂的电话……  相似文献   

6.
徐静  朱萍 《奋斗》2006,(6):64-64
1932年的初冬.白色恐怖和严寒同时笼罩着哈尔滨,在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下.水灾肆虐后的哈尔滨更是满目疮痍,一片凄凉。就是在这个时候.组织上决定由23岁的魏拯民接替张贯一(杨靖宇)担任哈尔滨临时市委书记。为了保证他的安全.组织上为他找了一个“家”,一对年轻的反日会员夫妇成了他的表哥、表嫂。表哥叫刘寿山,28岁,是一位憨厚正直的铁路工人,表嫂叫董秀珍,26岁,他们有一个3岁的女儿叫小红。  相似文献   

7.
森林 《正气》1997,(12)
哈尔滨﹃国贸城﹄案查处纪实森林在北国名城哈尔滨市中心繁华区,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商贸中心——哈尔滨国贸城(又名哈尔滨市国源公共设施有限公司)。国贸城以出租商业柜台为主要经营项目,年收租金几千万元,效益非常可观。然而,就是这个表面繁华的国贸城,自1992年...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31日晚上10点多钟,一位身材瘦高、面庞微黑的中年男子,行色匆匆地踏上从沈阳开往哈尔滨的快速列车。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抚顺石化工程公司高级技师刘国福。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到哈尔滨,可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只是不停地看着手表。 他怎能不急呢?此行,他肩负着抢修抚顺石化年处理150万吨重油催化装置的“心脏”设备——轴流机转子的重任。重油催化装置是抚顺石化扭亏解困以至影响到未来发展的“希望工程”,素有“催化一响,黄金万两”  相似文献   

9.
《奋斗》2021,(8)
正20世纪50年代,一部名为《时间的主人》的新闻纪录片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纪录片主人公争分夺秒忘我投身于技术创新的事迹,让所有期盼祖国强大起来的中国人感到振奋。这部片子的主人公就是哈尔滨的苏广铭。苏广铭是上个世纪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那个火红的年代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他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1926年来到哈尔滨。一开始,他在日本人经营的车辆厂做学徒。那时,他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却吃不上一顿饱饭,还经常遭到殴打。艰辛的经历让他热切期盼着祖国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同志虽在1976年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伟大业绩、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仍留存人间。一个人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活着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在死后仍活在人们心中,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他不仅活在我国的十二亿人民心中,而且也活在全世界人民心中。他是中国的伟人,也是世界的伟人。我曾有幸同他见过面,亲眼目睹了他的一些感人风貌。陪同总理到哈尔滨电机厂1963年的一天,周总理陪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崔席位委员长来哈尔滨访问。当晚在省委一O七招待所大礼堂为周总理举行了舞会,我亲眼看到他利用舞会与各界朋友交谈,他有时与工厂工人边…  相似文献   

11.
常家树 《党史纵横》2014,(3):18-21,26
正1945年11月16日的寒冷深夜,几个严重违纪的苏军兵痞乘着夜黑风高,仗着人多势众,在哈尔滨东直大街附近公然拦路抢劫两名中国军人。不料其中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愤怒地用俄语斥责了他们,并向他们出示苏军军官证件。这几个人见他是苏军军官,又操一口流利的俄语,自知闯下大祸,为了逃避惩罚,他们竟然丧心病狂的杀人灭口。这位突然中枪倒下的中国军人就是我军著名战将、尚未到任的淞江军区司令员卢冬生,时年才37岁。  相似文献   

12.
尚志发 《奋斗》2006,(12):61-61
中东大铁路魔鬼般出现在白山黑水之间.它使一个叫哈尔滨的小渔村,在不到30年的时光里.变迁为闻名于世的大都市。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哈尔滨”这三个字,考释、杜撰、猜想、臆断,100年来几乎没有间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地方史学家关成和先生的《哈尔滨考》第一次提出了:哈尔滨是女真语“阿勒锦”的同音异写。这一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很快被学术界认可,世界从此以《金史》中那个“阿勒锦村”为哈尔滨历史编年的起点.“哈尔滨就是阿勒锦,阿勒锦就是哈尔滨!”  相似文献   

13.
田家乐 《世纪桥》2009,(10):50-51
红色经典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是根据真实人物经历创作的,小说主人公——哈一中老师、中共地下党员王一民,以他智勇双全的形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而王一民的原型就是曾在哈尔滨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有着丰富地下斗争经历的李维民。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5,(4)
<正>在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前夕,我采访了原哈尔滨市文化局局长王洪彬,也就是以创作哈尔滨抗战文学而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雪墨同志。阳光透过飞扬的雪幕,从欧式的窗口流进来,斑斑驳驳地洒在哈尔滨市文管会的会议室,雪墨手捧一杯清茶,缓缓地向我讲述他创作哈尔滨抗战文学的历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雪墨在工作之余特别是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潜心研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抗战的历史,由此扩展到对于近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6,(10)
正黑龙江的开发创业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我省各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几代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矢志奉献的结果,凝结着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汗水。在冰城哈尔滨,就有着这样一批工厂企业。它们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重任,以先进科技为引领,不断创新,生产出带有各自鲜明烙印的产品,为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哈尔滨锅炉厂就是其中之一。哈尔滨锅炉厂是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相似文献   

16.
1961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水平,在中共黑龙江省委李剑白书记和专程从大庆到哈尔滨迎接邓总书记一行的石油部康世恩副部长陪同下,由哈尔滨乘火车到萨尔图视察。在哈尔滨,邓总书记见面首先问道:“杜6井的气怎样?”当康副部长把情况汇报之后,他指示说“气.你们要搞快一点,找到气,能解决大问题。”康副部长说:“已在杜6井以西、以北地区及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地打几钻,看来这个地区的地质情况比预计复杂,附近打的几口并没有见到这个气层.”邓总书记说:“气比油更活跃,你们要好好找。”在哈尔滨出发前,邓总书记十分关切…  相似文献   

17.
一身褪了色的迷彩服,一双布鞋走在田间地头,他就是曾获得2009年兵团劳动模范称号,一年有着几十万元收入,现仍然忙碌于田间地头,依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形象的他,就是二师二十五团九连职工张开文。这几年,他作为兵团劳动模范,作为党的富民政策的直接  相似文献   

18.
1945年严冬的哈尔滨,北风飕飕,寒气逼人.一天清晨,哈尔滨火车站上,旅客们正在陆续登上一列由哈尔滨开往长春的火车.这时,从检票口急匆匆走来一名戴礼帽,身穿日本大衣,手中拿着文件包的人,他的身后还紧跟着两名随行人员.当他们刚走近列车门口时,突然,从他们身后冲出几名苏联官兵,一齐拥向他们,并将他们悄悄地带走.拿文件包者就是国民党东北特务头子张勃生.筹划并建议对其采取果断逮捕行动的就是我驻哈尔滨地下组织负责人——石迪同志.石迪,1940年被派日本留学,加入中共外围组织“救亡会”.1941年回国后,打入伪满军事部任少校课员.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任伪满第十一军军区司令部中校参谋处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石迪奉东北社会部之命,打入国民党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所属军事宣抚委员会任科长.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石迪赢得了国民党的充分信任.后经国民党滨江组副组长林再春(石迪前校  相似文献   

19.
桑蕾 《世纪桥》2010,(6):1-1,F0002,F0003
<正>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访问苏联归国途中,在哈尔滨下车。他不顾旅途劳顿,在周恩来陪同下,视察了当时的哈尔滨铁路工厂,登上国际旅行社楼顶平台鸟瞰哈尔滨全景。在接见省市委领导时,在了解了黑龙江省(当时为松江省)和哈尔滨市的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刁乃侠 《奋斗》2001,(1):45-47
前不久,在省委召开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上,一位年轻药界企业家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关注,他就是黑龙江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翔。他32岁创建哈尔滨圣泰制药有限公司,随后组建黑龙江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短短四年时间,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植所联合成立新药开发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