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室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云南丽江召开了纳西族原始宗教及社会思想学术讨论会。从事东巴文化研究的学者,有关大专院校教师和期刊编辑共四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东巴教的性质。对于纳西族的东巴教,历来研究者都认为是一种原始宗教。这次会议上,有学者通过东巴教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东巴教既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原始宗教,又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人为宗教,而是原始(蒙昧)宗教向人为(文明)宗教过渡的一种特殊的民族宗教形态,或称后原始宗教形态。与此相联系,学者们还认为不能把宗教简单地划分为原始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必须思考宗教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如中间阶段,即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有经典、有一定系统思想的宗教发展阶段,权且称之后原始宗教形态。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是东巴教,东巴是东巴教祭师,也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东巴教不同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那样的人文宗教,也与原始宗教有所区别,而是一种原始宗教向人文宗教过渡的宗教形态。因此,它虽以神秘主义为主要特色,唯心主义为基本特征,但也保存了丰富的古老文化,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及先民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纳西族的文字情况比较复杂,除广为知晓的东巴文以外,还有哥巴文、玛丽玛萨文、阮可文,以及解放后创制的拉丁字母拼音纳西文。东巴文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因用来书写纳西族东巴教经典而得名,共…  相似文献   

3.
略论东巴教的本土神祗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巴经提供的新资料研究东巴教的一个本土神祗谱系,可以看出纳西族关于本土神祗的一些观念,纳西族东巴教中本土信仰的神灵观及其与纳西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谱系与东巴常常所称的另一个"大神谱系"有本质的不同.结合东巴教的仪式系统和东巴经,深入探究东巴教的神祗谱系和神灵结构,分析其来龙去脉、历史演变及其与纳西社会、民俗之间的关系,将会为深入探析东巴教的多元宗教体系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东巴文学?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需先弄清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东巴教:纳西族历史上的一种多神教,具有原始巫教的自然崇拜性质——山、水、风、火……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均视为神灵而崇奉。它一无教主(只有传说中的始祖丁巴什罗),二无寺庙教堂,三无统一组织,四无系统的教义教规,五无特殊权势,六无传教活动,实际上还不成其为正规的宗教,现已趋于消亡。东巴:东巴教的教士(永宁纳西族称“达巴”),都是男人,多系贫寒阶层的劳  相似文献   

5.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古老宗教,其特征是多神崇拜和万物有灵。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典有1500种,30000余册,内容包括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历法、民俗、文学、艺术等,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意为智者,他们往往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东巴教  相似文献   

6.
对原始宗教的定义及所包含的基本概念进行较详细分析说明,指出原始宗教是宗教的早期或原始形态。认为原始宗教最早始见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阶段,图腾崇拜是最早的宗教形式。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的东巴教,是介乎原始巫教与发达宗教之间的过渡性宗教,在以信奉万物有灵,崇拜多神为主的基础上,先后融合藏族苯教、内地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内容。用树木雕刻成的木偶,是东巴在宗教仪式中制作所用神鬼面偶时参考的模型。现藏云南民族博物馆的木雕有30多种,它们的作者大都是80多岁的老东巴,这些老东巴在近几年来陆续病故而成为最终的遗作。这些木雕生动稚朴,神态各异,注重刻划头部和面部,身体四肢则较为随意,多为坐状。内容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神,有的为凝神沉思状,有的若举目远眺态,有的张口欲鸣,形貌古怪。动物造型的木雕则活泼可爱,…  相似文献   

8.
东巴教创始人丁巴什罗及其生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纳西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124页言:“东巴教是纳西族自己固有的一种多神教。奉‘丁巴什罗’为始祖。纳西语叫它的巫师为‘东巴’(永宁等地叫‘达巴’),故称东巴教。……丁巴什罗原住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块学经时,因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以上看法在对纳西族东巴教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东巴文化走向试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变迁,现代化的高速度发展,往往会导致民族性的变异或消失。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今天的丽江,作为保留民族文化最根本内涵的宗教──东巴教正在消失和消亡。“没有宗教,便没有文化。”东巴教的消亡会导致东巴文化递减、衰退甚至深层次的消亡。造成东巴文化内核衰退的原因,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也有决策、现代文明的冲击等几方面的原因,本文试论之,以期望引起对这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视、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原始宗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原始宗教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并分析了原始宗教在其发展阶段的主要宗教形式,指出原始宗教的一般发展过程就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双方的矛盾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宗教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这一社会现象,已经存在很长很长的时间了。如果从图腾崇拜这个最早的形式算起,几乎可以说,有了人类社会,人脑和劳动器官逐渐发达,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以后,也就产生了朦胧的神的观念和宗教意识;其后由原始(自发)宗教发展为人为宗教,直至现在。围绕宗教问题,就根本分歧来说,历来分为有神论与无神论两大营垒,在哲学上则表现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分野。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宗教的产生与发展、本质与社会作用、以及未来的消亡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其基本原理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宗教的指导思想。但是,社会在前进,人们认识不断在发  相似文献   

12.
一 19世纪末,西方人类学界在研究宗教起源的问题时,有一种“原始一神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宗教最初起源于“原始至上神”(Primitive supreme being)观念。较早持此观点者是苏格兰学者A·兰格(1844~1912年)。他根据当时的民族志资料,在其《宗教的形成》(1898年)一书中指出,在澳洲东南部的土著、菲律宾丛林中的小黑人、马来半岛的塞芒人、印度洋的南安达曼人、亚洲东北部的爱努人以及非洲腹地身材矮小的人种当中,皆信奉一位造物主的至上天神,而且这类天神具有明显的道德属性。它们不是从基督教世界传来的上帝,也不同万物有灵或祖灵观念发生联系,因为在这些原始民族中既没有发现外来基督教的因素,也没有发现对万物之灵魂的精灵和祖先亡魂的崇拜现象。他称这种唯一被崇信的天神为“原始至上神”。他的所谓“原始一神论”的观点能否成立,可以探讨,但被他指出原始民族信奉一位至上的天神这一现象,确是事实。他认为原始至上神的观念非常古老亦颇高级,它不是从进化论学者所主张的万物有灵或祖灵等观念演进而来的,也不是低级神发展的产物,而是有其独立的来源,即原始民族有制造东西的观念。他们将这类观念投射到一位具有非凡力量的世界造物者身上,并赋予它们原始伦理道德的种种属性。他说:“人类最早的宗教  相似文献   

13.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传统宗教,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白地行政村是纳西族地区公认的东巴教圣地。传说东巴教创教人阿明什罗就诞生在这里,在山洞中修行并最终创立了东巴教,此洞因而被称为“阿明灵洞”,成为东巴教最重要的圣迹。传说中,东巴教的始祖丁巴什罗也曾经在白地的白水台进行过传教活动。此外,白地被尊奉为东巴教圣地,还和那里曾出现过许多威震纳西族地区的大东巴有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的联系相对闭塞,如今的白地村纳西族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宗教的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即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有重要的影响。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原始宗教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马克思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这说明原始宗教的意识曾主宰了氏族部落人们的行动。但是,那些旧的自发产生的部落宗教和民族宗教,它们囿于一个部落或民族的范围,经常只能在  相似文献   

15.
滇南彝族信仰原始宗教,深信"万物有灵".认为一个人生下来就灵魂负身,神有天神、地神和人神之分,鬼分善鬼(祖先神)和恶鬼(游鬼),并认为天庭、人间、阴间等3个世界构成原始宗教的世界观,神和鬼与族人具有严格的各自内外空间环境,并建村立寨、建盖新居及居家生活中自始至终充满着一系列庞杂纷纭的原始宗教巫术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法概述 1、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法的历史发展 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立法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确立、发展和完善而逐渐增多以至完善。(1)原始阶段。十八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以前,西方国家的生产水平尚处在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阶段,实行原始职业教育——学徒制度,还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立法。(2)初等阶段。西方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伊始,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就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旷世一绝,稀以奇宝”《纳西族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纳西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其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活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民族文化。 史学家认为,纳西族源于秦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古羌人的一支。汉代,这支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为“牦牛夷”或“越隽羌”,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 至7世纪,一部分羌人后裔迁至金沙D玉龙雪…  相似文献   

18.
萨满教的宗教要素及其原始特征巴干近些年来,萨满教研究领域,尤其在蒙古族萨满教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其中不乏见到萨满教不是宗教或者萨满教是现代宗教的观点。笔者认为,萨满教是宗教,但不是现代宗教,而是一个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这里,就萨满教所具备的宗教要素及其...  相似文献   

19.
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28-134
中国西南的彝族与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化联系,其传统宗教都是从古氐羌人承袭下来的,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因而"毕摩"与"东巴"教有着诸多共同点和相似性.本文试从古称谓与历史源流、主要职能与传承方式及所使用法器和经书等诸方面,对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大而长远。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荒诞的,它是人们同自然、同社会各种关系虚幻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宗教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说明,揭露其本质,指出它的根源,具体分析它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与规律,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方面的研究往往需要对原始宗教进行科学的考察。现今世界上拥有众多信徒的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世界性宗教,但是对于形成这些宗教之前,产生在极为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的原始宗教,可能显得陌生或不太容易为人们所了解。在考察当代宗教时,倘若不具备有关原始宗教的知识,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对宗教的历史概念和科学认识。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中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曾经是各氏族、部落集团全体成员恪守的信仰,也是原始人类世界观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