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当法律程序,作为反映现代民主法治理念的重要程序理论,因其内蕴的普适公正性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并作为考量司法程序是否文明、理性的重要理论标准。但对于刑事诉讼中何为"正当程序"并无普遍的共识,本文从正当法律程序的内涵、判断基准以及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的法律效果等方面对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当法律程序的基本涵义是行政机关做出影响当事人权益的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对人、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本文针对行政诉讼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涉及到行政程序方面的问题,引入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来试图解决在诉讼中的一些违反法定程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当程序原则”源自美国宪法中的“正当程序”条款,这一原则在美国宪法中经历了一个从程序性条款到实质性条款的过程;在实质性含义中,又经历了一个从强调财产权到转向人身权的发展过程.适一过程明显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思想文化传统的制约,但对限制政府权力,保障经济自由和公民权利,都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研究美国的正当程序原则对中国依法行政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嗣元 《法商研究》2008,25(6):52-60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已由一个抽象的宪法原则演变为一个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行为规范。在选举程序中适用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能够消除选举过程中的任意性,预防非法程序和错误程序的出现,使选举行为沿着最初设定的目标运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要求选举程序具备参与性、公平性、竞争性、公开性、自治性以及裁判的中立性。而这些要求对于解决我国选举制度中的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推行竞争性选举、城乡按人口比例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选举诉讼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法院审查政府立法合宪性以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原则。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适用范围的变化,从最初适用于财产权领域,尤其是保护契约自由的权利,到上世纪后期适用于人身权利领域,重点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利。  相似文献   

6.
正当法律程序:扼制腐败的屏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当法律程序最初源于"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和"对他人做出不利行为要事先告知、说明理由和听取申辩"的"自然正义"原则,之后其内涵扩展到包括公开、公正、公平和参与等现代民主程序原则。在中国,由于民主、法治发展滞后,公权力运作领域一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正当法律程序机制,有些领域甚至正当法律程序完全缺位,以至为腐败滋生、蔓延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从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国家。中国的反腐主要不是靠权力制约权力,而主要是靠权利制约权力,靠正当法律程序制约权力。中国必须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反腐之路。  相似文献   

7.
姜力莉 《法制与社会》2011,(12):271-271
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程序意识相对落后,正当法律程序观念亦不发达.长期以来,我国的学者和实务机关多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刑事侦查,只将其看成警检机关单方的刑事追诉行为,未能将其"诉讼"性质体现出来.本文旨在通过对刑事侦查程序中正当性原则的考察,揭示刑事侦查程序所应包含的正当性要素,以此为参考对我国刑...  相似文献   

8.
试论刑事诉讼的“正当程序”与“程序正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当程序”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现代法治国家所积极追求的目标。“正当程序”的内容及其受尊崇的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程度的标志。一般说来,“正当程序”多从立法上体现出来,而“程序正当”则更多是通过司法途径体现出来。一部制定得无论多么完美的法律,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其蕴含的价值理念仍不能转化为现实生活的内容。也就是说,“正当程序”要通过“程序正当”来体现。而要做到“程序正当”,首先要制定一部完整体现“正当程序”的刑诉法典;其次要确立一个合乎诉讼实践规律的证据制度;最后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9.
张有亮  赵龙 《法制与社会》2011,(20):248-249
2011年初,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里程碑式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要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司法改革进程中的重重难题,构建和谐、法治、人道的司法环境,不能仅靠正当法律程序的程序文明和法治文明.但毋庸置疑,侦查领域的正当法律程序问题是与刑事司法改革最具相关性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现行侦查模式下警察侦查活...  相似文献   

10.
对正当法律程序需求、学说与革命的一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当代著名公法学者自 1 970年开始的有关“正当程序革命”及其后的“反革命”的争论 ,展示了一种新的法学思想如何产生并如何通过一系列社会事件而逐步渗入人们心灵和整个社会制度之中的过程。总结正当程序革命在美国的变化过程 ,能揭示这样一条规律 :一种学说的产生、确立 ,不仅仅取决于观念本身和人力的推动 ,而且还是社会环境、现实需求、学说自身的感召力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相互竞争作用的结果 ,而这对我们今天实施法律制度的变革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逮捕证明标准在具有客观性、层次性优点的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缺乏比例性的缺陷,英美国家的"合理根据"及"可成立理由"逮捕证明标准立法及实践经验为我国立法完善提供了有益经验,完善我国逮捕证明标准应坚持高标准、客观性及经济性原则,并将之确定为"充足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和"紧迫的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2.
论宪法的正当程序原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当程序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该项原则既包含程序性限制也包含实质性限制的因素。正当程序运行要求程序合法、主体平等、过程公开、决策自治和结果合理。正当程序原则对于一国的宪政具有法治建构、权力控制和人权保障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张成银诉徐州市人民政府房屋登记行政复议决定案"以来,我国法院至少在75个行政诉讼判决书中明确使用了"正当程序原则"或"正当程序"或"正当法律程序"作为裁判理由。在审判实践中,法院通过扩充正当程序原则的内涵、模糊正当程序与法定程序的界限、调试正当程序原则的审查强度等方法适用正当程序原则。展望未来,法院应在保障人权与尊重行政权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在裁判说理部分通过解释"法定程序"接纳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并且可考虑参照先例。  相似文献   

14.
论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方式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为核心内容的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方式改革在现阶段具有学理上的合理性及现实中的可操作性,运行效果良好。但这种审查逮捕方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行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方式,充分实现该项改革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5.
论正当程序中的说明理由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明理由是公权力机关对其作出的决定或裁决进行正当性证明的逻辑过程,是正当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反映着正当程序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在长期的发展中也逐渐成为英美法系司法判决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我国对此项制度的关注程度不够、研究不透彻,现有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脱节,直接影响着行政行为效力的实现与认定,有必要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刑事正当程序宪法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宪法确认和采纳后的正当程序原则,对刑事程序的正当化影响深远,形成了庞大的宪法刑事程序法体系,会对刑事程序中的公民权利保障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刑事正当程序宪法化可采取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明确"正当程序"原则,使刑事被追诉人程序权利宪法化,建立宪法权利救济机制,真正保障公民刑事正当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17.
死刑的程序之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邱兴隆 《现代法学》2004,26(4):39-45
死刑正当程序的必要性在于防止错杀与滥杀。死刑的正当程序既要满足普通司法规则,又是一种特殊、烦琐与代价高昂的程序。中国现行的死刑司法,未能充分满足普通司法规则,缺乏正当程序所应有的特殊性,且过于简化而代价低廉,因而不符合正当程序的要求。为了有效地防止错杀与滥杀,最大限度地减少死刑的适用,中国的死刑司法应该从正当程序的要求出发,尽快实现程序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18.
诉前禁令制度是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禁令形成的特殊性,使其与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裁判者中立和当事人参与--存在冲突.中国的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并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率极低.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即建立事前侧重于救济的迅速性和事后注重程序的保障性机制,尽量消除二者之间的冲突,并提高这一制度在知识产权司法救济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李爱荣 《政法学刊》2011,28(3):71-76
旧城改造作为一种公共利益,是房屋征收的一种形式,适用房屋征收中的正当程序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旧城改造有不同于其它房屋征收形式的特点,因而法律规定了不同于其它征收形式的程序。对于这一程序的内容,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管理条例》颁布之前,已进行了相关的探索,该条例在之前的立法和实践的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公告和听证等程序,...  相似文献   

20.
为防范修宪权的滥用,必须对其施加程序控制。正当的修宪程序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还具有促进民主性、提升民族理性和树立宪法权威性等独立价值。正当的修宪程序应该遵循平等参与、刚性、修宪权能适度分散行使和效率等原则。考察各国修宪权程序控制模式,发现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往往会将修宪动议主体与修宪议案决定主体结合起来考虑,使二者能够起到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的作用。我国的修宪程序在参与性、刚性和权能分散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应当赋予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修宪动议权,规定人民的讨论权,修宪议案的决定应该采取代表与人民分享部分内容的共决型模式,即某些宪法条款全国人大就有权决定修改,而另外一些宪法条款则只有人民以全民公决的方式才能决定是否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