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是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的法制与法治思想各有特色,对中国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三代领导的法制与法治思想理论具有继承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共同构成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主要矛盾是依法治国的迫切要求同各级领导干部总体上法律素质不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我国走向法治国家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枢纽和交汇点,已成为制约我国法制建设的“瓶颈”。能否正确解决这一矛盾,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一国的海洋文化对海洋法制建设的内容、进程、范式存在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我国海洋法制建设的进程来看,起步虽晚,但总体上保持曲折中前进.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法制建设在各个阶段根据所处时代的客观形势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发展和完善,而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当属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由于海洋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海洋法制稳中求进.从当前的趋势可以推想,在未来,我国的海洋法制建设必将围绕依法治国的原则,衍生依法治海的具体制度,从“法制”有序地朝着“法治”演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监狱机关,在邓小平法制思想引领下,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进入新世纪,我们要与时俱进,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进程,使监狱工作法制建设与时代发展相同步,与国家的法制建设相协调,与不断创新的现代法制理念相吻合,建立全新的监狱管理体制、全新的劳动改造组织形式、全新的教育改造模式,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  相似文献   

5.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是九九年宪法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我国为迈向法治国家而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治思想的产生缘于民主与法治的实践需要。它们是阶级社会的特有产物,自产生至今已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思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思想的日益成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新时期我国健全民主、实现法治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建国三十年间,我国的群众运动兴起有诸多原因。从法律角度来看,法治传统的缺失、法制建设的滞后是群众运动兴盛的重要原因。这三十年间,群众运动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方式出现在国家的日常建设中,它把国家治理的动力寄托在被动员起来的社会大众身上。这种群众运动不同于群众路线,也与依法治国的理念相悖,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建国三十年间群众运动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要重新构建法制体系,走上一条依法治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诉讼法制的完善与确立,是现代法治得以确立的基本标志之一。清末修律所进行的法律移植,构成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之滥觞。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的百余年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间,乱国无实质的诉讼法制;诉讼法制路径深受意识形态影响;植体与受体排异反应强烈。回顾这一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推进、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制建设,更好地实现“保障人权”的宪法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刑事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教育与普及、司法环境的逐步改善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的取得长足的进步,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非典对国家的法制建设影响很大,既促进了法制建设,也暴露了法制建设上的缺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加强法制建设的任务和方向。非典对法制建设的影响,不仅仅是消极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带有破坏性的,但是影响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对加强我国法制建设,将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重要指导原则,邓小平不仅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内涵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而且对这一价值内核的现实化途径作了相关论述,奠定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伦理基础和发展方向。邓小平法制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既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制思想认识的深化,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对于我们今天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人类早已有之的美好理想,它是社会有序且人民幸福的社会状态,法制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保障社会和谐是中国法制传统的固有精神,是人类法制进步的最高境界,是法治社会的升华,也是新时期我们法制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关于“道德”与“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古今中外,一直争论不休。仅强调“道德”或只注重“法律”的作用都是片面。道德与法律是相互区别的,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道德与法律又是紧密联系的,它们共同作用于国家的治理,不可偏废。在国家治理中,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且法治也是德治的保障;德治和法治又相互作用,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法治是德治的理性升华。我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在治国中的作用,今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将“以德治国”明确地提了出来,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党的又一项英明决策,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治国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法治生成的角度来看 ,世界各国法治有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两种主要类型。中国属于典型的外生型法治类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当今世界法律文化的主流 ,两大法系对我国法制建设有着历史性的多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不仅标志着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正式确立,而且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就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从理论上揭示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一、民主…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社会中轻视法制的弊端及其历史原因 ,总结了建国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某些经验教训 ,研究了当前现实中有关法制建设的若干突出问题 ,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大意义 ,指出推进这一工作的艰苦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宏伟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将这一治国方略和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公安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担负着行政和刑事执法两方面的重任,公安执法范围的广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推动和影响了中国法治的进程,对中国法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从封闭保守到开放改革的变迁推动了法律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政治文化从革命到建设的变迁推动了中国革命型法制到建设型法制的发展,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完善;政治文化从“人治”到“法治”的变迁推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和目标的确立;“和谐”政治文化的构建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法治理念的更新,正在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边区民主政治建设与净化执法环境杨永华*木可在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开始实施“九五”计划,向2010年宏伟目标迈进的时候,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经过将近半个世纪人治伤痕之后,进入了更加文明的法治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在上个世纪末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我们这样一个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困难不仅仅在于要引入一种与我们的文化传统相去甚远的制度安排,更为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比较缺乏支撑这种制度安排的观念基础。本研究力图通过考察我省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