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剑 《理论导刊》2006,(4):72-74
纠纷解决机制应当是包含了调解、协商、仲裁、行政裁决等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解决机制的多元化体系。规范有效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良性运行,可以有效化解大量社会纷争。在法律制度的建构上,应当保证诉讼解决任何纠纷的最终性、权威性。而不应强调任何纠纷未经其他解决纠纷的尝试一概适用司法程序。通过包括诉讼机制在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可以极大提高整个社会的纠纷化解能力及效率。  相似文献   

2.
姜旭英  吕鹏翔 《学理论》2011,(12):260-261
教师偏爱的对象主要是学习成绩优秀、有特长、听话、外貌好及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这种偏爱行为的产生既有一定的内部原因: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教育观念的落后及非理性的需要;又有一定的外部原因:学校管理制度不当及教师评价制度落后。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适时地进行心理换位,学校及各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大力开展师德教育,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以减少这种不良的偏爱行为。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9,(48)
根据今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忡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成年人应负下述法律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_应当督促、帮助学校根据条件设置专职、兼用于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米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不得体罚、虐待和歧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师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在这一规定的导向下,近几年各地都有一些学校开始试行教师聘任制。这对于激励教师的竞争意识、教育忧患意识无疑是具有积极作用的。然而,当前各地在试行教师聘任制中各行其是,并引发一些聘任纠纷,有些甚至诉讼法院解决。对此,笔者认为在实施教师聘任制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重视并  相似文献   

5.
诉讼是一种权威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但绝不是万能、唯一的纠纷解决方式。我国现行纠纷解决机制体系过于突出法院在解决社会纠纷中的地位和功能,导致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内部不协调、不同机制间衔接程序不合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被闲置等问题。现行纠纷解决机制已无法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为了促进我国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整合,实现我国现有纠纷解决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当前应当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范术军 《学理论》2015,(8):232-233
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下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内容陈旧、学校重视不够、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有待改进等。克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应当发挥学生、学校和教师三方主体的配合作用,努力提升此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梁平  陈焘 《学理论》2013,(24):111-112
证券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应当充分考量证券的财产性、流通性和法律性等独特属性以及证券纠纷的高度复杂性、更强专业性、影响广泛性等特征,并根据证券交易委托纠纷、证券托管纠纷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纠纷等不同类型,建立能够满足当事人需求的解纷机制。  相似文献   

8.
行政机关调处社会纠纷在我国整个解决纠纷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行政机关调处社会纠纷具有内容广泛性、专业性和便捷性等优点。但我国目前行政机关调处社会纠纷在调处的效力、方式、程序以及调处机关独立性、公正性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应当通过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谢利民 《民主》2008,(4):20-22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应该体现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新思考与新探索。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应该具有全局性与前瞻性。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发展规划应当充分体现出学校自身发展的理念,应当是引领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特别是对学校主要管理者来说,应当是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不断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的过程。应当通过系统地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当前办学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探索学校有效发展的道路.以促进学校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社会大发展与矛盾纠纷的多元复杂化相映相生,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安纠纷调解水平,对切实消除矛盾根源、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结合区域实际,正确认识现代纠纷调解制度的价值取向,有效运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多元社会治安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要完善治安调解制度体系,合理调节法理情三者的关系,将法律的规范要求、个体的客观需求以及社会的现有情理有机结合运用到治安调解实践中,适时调整调解策略,灵活运用调解技巧,获取最佳纠纷化解效果。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地解决纠纷是我国行政诉讼追求的一大目标.然而,调解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并未被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所认可.从我国的具体实践中看来,在我国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也应当对其适用方式加以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2.
张嘉军 《理论探索》2007,(4):135-138
民事合意性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透视我国民事合意性纠纷解决的现状,却严重地存在着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不相符合的地方:一些现有的合意性纠纷解决制度并不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合意性纠纷解决制度并不为法律所认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应从立法上明确规定诉讼和解与执行和解的法律效力,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对于协议不起诉、协议撤诉、协议不上诉等合意性制度的效力应当获得法律的认可。此外,对两大法系明文规定的其他一些民事合意性纠纷解决制度,也要合理地吸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发展历史中,其基本功能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内部监督和自我纠错.在当下行政纠纷日益激增的情形下,这种功能定位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缺口已逐渐显现,因此,行政复议的基本功能应当向解决纠纷转变,以实现制度存在与制度效能的正向关系.功能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机制,当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于纠纷解决之后,独立性的复议机构、司法性的复议程序以及多元化的复议方式便是其应然内容.  相似文献   

14.
福柯的权力场理论认为,权力是一种生产性的互动结构,权力致力于生产、培育和规范各种力量,权力及其主体是多元的。“维稳政治”的本质是“(国家)权力维稳”,是依靠国家强制力对社会纠纷当事人进行胁迫与压制,其结果是越维稳越不稳。“治理政治”要求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纠纷解决的权力机制必须多元化、多样化,社会权力应当成为社会纠纷解决的基础性权力。在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不是命令与服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上诉制度最主要的目的应当是纠正错误的裁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上诉的目的同时还应当包括保证法律的统一解释和适用。上诉目的实现的前提是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之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具有相对性。我国宜建立三审终审制,进行第三审的法院只能是最高人民法院,同时应当建立小额诉讼程序和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简易程序并扩大其适用范围,构建完善的审前程序,以此来充分发挥一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司法程序应当成为行政合同纠纷重要的救济手段,然而我国行政合同的司法救济途径不明确,制约着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行政合同纠纷本质上属于行政纠纷,应当寻求行政诉讼救济,但是行政诉讼规则必须针对行政合同纠纷特点作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7.
当代的教师是什么样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的教师是什么样的〔前苏〕兹·戈里曼著王玉林译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当我们想象着什么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时候,我们总是把学校当作开始的开始,应当一切从学校开始。最近出现了不少这样的报道:如何教好孩子出国。回答这一...  相似文献   

18.
寄宿制学校是学校、家庭、社会的统一体,除自身的学校教育职能之外,还承载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职能,生活教师就是在寄宿制学校中负责管理孩子的寄宿生活,与他们交流感情,丰富其在校生活的教师。生活教师的工作繁杂,责任重大。但是,生活教师目前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生活教师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探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16,(6)
正【提案背景】近年来,学校突发性事件、人事纠纷、劳动纠纷、合同纠纷等时有发生,涉及学校的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涉及校园而引发的法律争议日渐增多。但由于学校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提供法律帮助,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学校对于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如何进行赔偿等问题相当茫然。【具体建议】1.构建中小学幼儿园法律服务工作机构网络,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各市教育局应筹划成立全市性的学校法律服务专门机构,负责指导全市中小学幼儿  相似文献   

20.
环境公益纠纷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化问题,但却很难获得司法救济,如何解决环境公益纠纷已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挑战。现代法院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法院相比,变化明显,环境公益诉讼需要发挥现代法院公共政策形成功能;判例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法院参与公共政策的现实方式仍然是司法解释,环境判例是我国法院参与环境公共政策形成的最佳方式,应当确认最高人民法院环境判例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