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设计中,包括立法权在内的国家权力属于全体人民所有。各级人大代表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各项立法权,是宪法、法律规定的重要立法主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同时,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的第一线,与老百姓朝夕相处,  相似文献   

2.
地方人大和政府在立法方面的职权范围,可大体上做如下界定:(1)凡属于应由人大讨论、决定的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事项,由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或作出决定;凡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政府制定规章。(2)凡涉及平等主体之间民事关系调整的事项,由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属于政府内部和各部门相互关系调整的事项,由政府制定规章。(3)凡涉及对政府实施监督或者规范政府行为的事项,由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属于应由政府自行决策的事项,由政府制定规章。(4)政  相似文献   

3.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立法法》的颁布、施行有利于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实行一元的立法体制。即立法权集中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只有一个立法体系。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等虽然也享有一定的“立法”权,但从权力来讲,属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广义)。并且,它所立之“法”不仅从属于宪法,还从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为了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不仅需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立法规划与同级政府制定的立法规划的关系问题 制定立法规划是立法过程中一个基础性、技术性的工作。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立法规划工作重视不够,有一些权力机关本身没有立法规划,而同级政府一般都制定有年度或五年规划,内容包括立法项目、起草单位、提交草案期限等。目前对这两种立法规划之间的关系还有模糊认识,甚至在实践中有以后者代替前者的做法。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二者之间有其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5.
刘野 《辽宁人大》2006,(4):19-19
实现科学立法,必须树立现代立法理念。现代立法理念包括立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奋斗目标。现代立法理念与落后立法理念的区别,不是以是否有法为标准,而在于需要什么样的法,制定什么样的法,以法来实现何种目的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现代立法理念要求制定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是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以人为本、彻底实现人的解放的法。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授权立法已成为现代国家立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各国的法律制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各国授权立法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授权立法这一法律制度作点粗浅的研究。一、授权立法的涵义授权立法(也叫委任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授权其他有权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在其授权范围内代立法机关制定与法律同等效力的法规的立法活动。授权立法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这种立法权本来是属于立法机关的,是立法机关将自己的权力授予了其他机关。第二,被授权机关根据授权立法权制定的法规其效力等级应当同法律处于一个位阶上。这就意味着,授权立法的规定与法律的规定不同时,应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当然前提是这个授权立法是合法有效  相似文献   

7.
行政权力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解决一系列行政问题的强制力与影响力。行政权与立法权、司法权共同构成国家权力的主要内容。行政权力具有公共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立法参与权。指政府参与立法过程的相关权力。在我国,政府拥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二是委任立法权。指立法机关制定一些法律原则,委托行政机关制定具体条文的法律制度。三是行政管理权。主要指制定和执行政策权,掌管军队和外交权,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权,管…  相似文献   

8.
扼制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倾向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人大研究》2004,(5):38-39
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倾向是指某些行政部门利用其掌握的国家立法资源,在协助国家制定行政法规时,在法规中过分强调本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力图通过立法来维护、巩固和扩大本部门的各种职权;同时尽可能地减轻和弱化本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概括起来就是: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法规化。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倾向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破坏了法制的统一。由部门利益驱动的权力扩张和部门权力争执,使得行政立法在膨胀中趋向混乱,破坏了法律体系的等级有序、协调一致,损害了法治的权威和尊严。其次,它背离了法治精神。行政部门超出通过…  相似文献   

9.
拙文 《人大建设》2009,(12):14-15
立法工作为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服务,不仅表现在制定立法计划即立什么法的问题上,最重要的还在于合理配置权力资源,正确规范权力与责任、公权与私权、公权与公权、私权与私权之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法治环境不佳的问题首先表现为权力的设置不合理,多强调权力,而考虑义务和责任不够。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家权力机关应把立法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在其诸多职能中适当强化立法方面的职能。这样,有利于用法律力量保障改革决策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促进法制建设,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对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立法职能提出如下建议:1.全面、充分行使立法方面的权力,加大强化力度。我们现在立法主要采用制定、修改和补充的方式,而解释、撤销和清理等方式则未能充分运用起来。解释宪法和法律、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大致都属于违宪审查的范围,而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一、WTO协议对成员政府行为及其职能的约束WTO协议所约束和规范的主要是针对成员政府的涉外经济行为,而且这一涉外经济行为主要是指成员政府的决策与立法的实施过程,而不管其决策和立法的制定本身。也就是说,WTO作为一个成员主导和非权力决策的国际经济组织,它自身没有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更没有对其成员的决策与立法进行指手画脚的权力。WTO所有的权力包括其作为正式组织的法律人格的行为权都是由成员政府所赋予的,它只是为各成员政府,准确地讲是为各成员谈判代表提供服务和法律咨询的机构,所以说WTO不是一个世界政府,也不是一个什么…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地方立法的新变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地方立法的步伐明显加快。1994年中国地方立法将呈现如下鲜明的变化。一、地方立法成为省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各省级国家权力机关更加重视地方立法。许多省(区、市)为了保障地方性法规的及时出台,拨出了专项立法经费。每次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的时间,也由过去占1/3,提高到占2/3,常委会的主要议程转向了审议地方性法规。二、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数量将有大幅度增长。1994年,全国各省(区、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数量将比往年有成倍的增长。过去,每年省级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数量一般在10  相似文献   

13.
国家通过立法赋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特殊的权力,这些权力是国家基本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权力属于人民,属于国家,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可以行使的权威性行为,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前提和保障。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通过行使这些权力,对于完成人民警察的任务,更好地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权力界定及结构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权力,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务权力,亦即警察权。它是国家基本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  相似文献   

14.
用开门立法取代部门立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地方性法规由相关行政部门负责起草,立法机关负责审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立法模式有其合理性,因为行政部门在相关领域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对问题的把握较为清楚,能够对法规、政策的制定提供很好的参考意见.但是,这种由行政部门负责起草法规的模式带有不可避免的弊病,即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制度。越南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国会及各级人民议会,国会和各级人民议会均由民选代表组成。国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集中立法、行政、审判、检察等权力,在它之下,各国家机关分工负责,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工作,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16.
浅析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统一性原则的法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合平 《人大研究》2004,(10):37-40
法制的统一是中国政体的特点。在现行中国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下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属于中央与地方两级立法中的地方立法范畴 ,从属于中央立法 ,应与中央立法保持一致 ,以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因此 ,统一性原则应当成为自治立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在我国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及相关的法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和体现。本文拟从自治立法权的属性、自治法规的内容及其生效与监督程序三个方面分析制定自治法规应坚持统一性原则的法律规定 ,以便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统一性原则的法律精神 ,为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制定…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地方经济立法概念的界定我国地方经济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方面 ,探讨地方经济立法的基本概念 ,首先必须明确地方立法的基本概念。关于什么是地方立法 ,长期以来 ,立法学界大致有两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地方立法只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活动 ,不包括地方政府为执行法律、法规而制定具体办法的活动 ,即排除地方政府制定行政规章的活动 ,通常称为狭义的地方立法。另一种观点认为 ,地方立法不仅包括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活动 ,还应包括地方…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更多地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早在2002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就在全省各地尝试建立立法联系点,在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尝试建立立法联系点立法法修改之前,甘肃14个市(州)只有省会兰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2个民族自治州和7个民族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才有制定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变通个别法律法  相似文献   

19.
权力与权利这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摆正它们的关系,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来说,又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仔细想一下,无论立法和执法,不可避免地涉及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同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享有的权利的关系。权力与权利是什么关系呢?从理论上说,是权利在先,权力在后;权利是本源,权力是派生物,是用来维护权利的。宪法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由全体人民一道、直接地行使国家权力,是很不现实、难以操作的。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办法,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机关(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代表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代表机关选举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去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这里,整个的选举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委托,即人民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国家权力委托给自己选出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人民通过委托产生的国家权力是干什么用的呢?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20.
决定立法体制的主要因素立法体制又称“立法权体系”。即立法权限的划分和结构。表明哪些国家机关具有哪种性质、哪些范围的立法权力及由此派生并依附于立法权上的制定其它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权力,以及这些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一国立法体制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的性质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